|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 > 正文
2009年2月8日,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暨中國經濟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盛會。圖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李曉西做《對張培剛先生發展經濟學的幾點感想》演講。
李曉西:謝謝會議邀請,也感謝來賓。參加這個會確實是因為張培剛先生他的學習這本書的精神,是我們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我想談這么幾點感想:
第一點感想,從張培剛教授《農業與工業化》這本書,我感受一下張培剛先生這種人民性和他的超前性。所謂人民性,我看這本書在寫作的過程中間,張培剛先生他自己作為一個出生在農村的孩子,他自己是非常希望了解落后的農業國家怎么樣一步步發展起來,尤其在抗日戰爭那個時候他也看到,我們這么一個上千年的國家怎么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想以后怎么走上一個新的工業化道路,他想了很多這方面東西。因此我想他首先是一種抱負,正因為他有這種抱負才使得他的學問做的這么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間集中他的精力,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這一種精神我覺得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我覺得它有很多東西非常超前,書里面有一段話,就說這本書講工業化理論,我們現在這個這個工業化的詞被大家講的都覺得很習慣的一個用語了,并不是專業用語,可是當時張先生寫到工業化的時候,這個詞本身用的并不是那么多。他這里面我覺得有幾點給我的印象很深,一點,我覺得這本書好像是感覺到應該是說60年前的一個科學發展觀,或者說我們現在科學發展觀在60年前他打的這樣一個基礎,其中我們科學發展觀特別講究幾個統籌,這里我覺得在張先生這里特別強調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而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在我們科學發展觀中占了最大的比重,我們首先講的就是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統籌城鄉就是講城市化,還有我們農村的發展,現在我們同時還提到下一步有五個化要做,大家都知道十七大提出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這個里面很重要的工業化問題,在這本書里提的非常多。所以我覺得這是特別超前的地方,其中很多觀點也講的非常有道理,尤其講到我們現在落后的農業國要發展的話,不僅僅是城市工業化,而且包括農業自己本身也要搞工業化,這個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去成都,一個特別大的感覺,在搞城鄉統籌的時候就不要認為農民就是應該被淘汰的一群人,農村就是落后的一塊基地,城鄉統籌它的概念就不太一樣,就是我們要平等的同等的看待他們,不要認為他們是落后生產,而必須要被淘汰掉,城鄉統籌我覺得比單純講城市化要更高一點。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中間,我們自己也做了一些課題,研究了一下這個問題,因為在前一個階段我們討論中國處于什么階段,很大的程度上或者叫它工業化什么階段,把城市化作為附屬于工業化的一個東西,或者把工業化柔到城市化里說。在中國可能工業化和城市化要同時講,因此我們認為工業化和城市化在中國通通都處在中期階段。
你比如工業化,工業化我看到張先生他這個里面有個指標,就是農業的產值比重和農業人數人口的產值比重,我們當時選了四個指標在做判斷,一個是二產占GDP的比重,一個是三產占GDP的比重,一個是二產的就業人數比重,第二個是三產就業人數比重。我們原來還考慮用非農化的概念,后來覺得這種提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提不一定特別合適,我們算一下它的最后結果,比較了一下,二產的比重占GDP相當于美國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相當于美國工業化的后期,就業的比重相當于美國1900年的水平,是工業化的初期,因此總體來看,各個指標比起來還是比較落后的,籠統的說,它的中前期或者中初期,因此我們勉強可以說是中期。如果要按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恩姆所劃分的曲線觀察城市化的話,我們現在基本上是40多,也就是處于一個比較初期的中期階段。這些我們都做了指標,當然也有些別的提法,你比如說消費水平是不是大眾消費時代,城市汽車普及率等等,還有科技的水平,信息化的程度,但是我們覺得還是張培剛老師這個工業化最重要,我們還是覺得這個能判斷我們的階段,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是我想講的第一點,就是從他這本書里感受到他的超前性,和他的人民性。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