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自己覺得,就憑中國企業家的追求、聰明才智,憑中國市場的基礎,就憑這個,我們將來打到國際市場去,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的形象出去是早晚的事情,這有難度,但一定不是不可逾越。在這個時候經濟風暴來勢兇猛,換句話說是“冬天到來了”。我自己閱歷有限,弄不清楚這個冬天到底是北京的冬天、是哈爾濱的冬天,還是北極的冬天,現在真的說不太清楚。但是企業要應對這個冬天是肯定的,我們第一是希望國家有正確的政府,有正確的對策,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企業再怎么著也不行,還得是政府給我們把這件事擋住。作為企業主,我應該更多地說企業怎么做,但是我也想從企業的角度說兩句希望政府怎么做。
我們自己覺得,無論是過冬天也好,是中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推動也好,內需拉動、消費拉動一定應該成為GDP的主要支柱,真要做成這樣就安全了。但是做成這樣的一個很大的困難是,在我們國家雖然有兩個優勢,一個是人力資源成本低的優勢,這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還有就是市場潛力的優勢,市場潛力的優勢之所以不好發揮,人雖然多,但是沒錢,一半以上的人要很好的消費還是有困難。但是我們覺得,國家積累到今天有30年了,確實積累了相當雄厚的實力,在這個情況下是能夠把這個問題很好地解決的。比如說個人所得稅,是不是可以把起征點提得更高?讓更多的老百姓,讓3000、4000收入的老百姓能夠買東西。能不能給企業再降低稅收?甚至提出明確的條件,比如說把國家給你的這份利讓到低收入的員工身上。比如說讓企業做社保,我和小企業的接觸中,他們說很困難,只有5、6個人的小企業,還要辦社保,做不到。但如果政府把稅收降幾個點,讓你用在員工的社保上,這對企業就沒有什么問題。還有,政府應該拿出更多的急需,用各種手段,加大社保以后,會讓老百姓的心里踏實,敢于花錢,要不然還會把要花的錢存起來。另外還有一些短期的做法,像臺灣和香港那樣,把這些錢發成購物券,逼著老百姓現在就把錢花了。只要一花錢,有了消費,就能有企業,只要有市場,企業馬上就能辦起來,有了訂單銀行就能給貸款。這樣的話,金融業活了,流通性就起來了,大企業也活了。前幾年對消費拉動談得很多,但具體措施上,從老百姓的角度看還不是很明顯,我們希望政府在投4萬億或更多錢的時候,投資的錢要考慮到長期回報,別投完錢以后當時把市場帶動起來了,過完了就沒有了,這樣就不是很好,還是希望更慎重的考慮投入,能夠讓國家有長期的回報。
就我們企業來說,簡單說有兩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第一,我們這些企業要認真地調整自己的戰略。在一年多以前制定的戰略還是要重新調整,調整的方法是針對最壞的情況和最大可能出現的情況與最好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針對最壞的情況是保證現金流不能斷,企業本身不能破產。中等的情況是什么、最好的情況是什么,要把這個界定清楚。對于企業來說,要及時調整,我們過去大概半年就把戰略的目標修正一下,看看怎么樣。現在可能要更加及時,一個月、兩個月就要修正。而且修正的時候要注意根據什么,可能不能光根據研討會上專家們談的大的形勢怎么樣來修正。僅僅根據我們自己對市場的感覺,比如我們賣東西然后回收,這也是不夠的,還是要相對結合起來進行對戰略的制定。對于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其實企業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練內功,無論是哪個行業,以制造業為例,從采購、研發到整個供應鏈的銷售、服務,其實哪個企業也不敢說做到了最優。在這個時期,應該反復地復查、研究每個環節是怎么做的。我們在1994年跟國外企業競爭的時候,實際是對供應鏈反復進行了研究,然后大大降低成本,用這個戰術戰勝了國際企業。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好好做。
還有,企業從基礎管理角度學會怎么制定正確的戰略和怎么執行,執行到底怎么執行成功的?要反復研究自己企業的經驗教訓和別的企業摔跟頭的教訓,苦練內功。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等到春天一到,還暖的時候,我們可以大面積地收復失地,把企業做得更好。當然,最好還是希望國際大形勢轉好,希望中國的形勢越來越好。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