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分配方面,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城鄉合計的基尼系數由0.3迅速擴大到接近0.5,從一個平均主義盛行的國家轉變為全球少數幾個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很高的國家。近兩年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來縮小收入差距,但是在根本上還沒有遏制住這一趨勢。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城鄉差距仍然在擴大,勞動報酬以及其中職工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這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
在社會保障體制方面,它在實際工作中長期作為國企配套改革的措施,在打國企攻堅戰的時候是正確的。但是長期堅持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就難免使政府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職工身上,對城鎮其他人員顧及不夠,也使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長期難以進入視野,現在突出表現在城市與農村、農民工與城市職工、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一般職工與黨政領導干部的關系方面,社會保障有逆向轉移的取向。怎么樣從我國實際出發,妥善處理好這些管理,逐步實現社會保障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社會保障下一階段改革的重要挑戰。
在教育方面,教育資源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階層之間分布嚴重不均,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對貧困學生的資助,但是總體來看,1993年政府提出的在2000年達到4%的目標至今沒有實現。這和我們30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形成了巨大反差。另外,教育結構單一、學制僵化、各類教育之間銜接不密切,教育內容脫離實際,尤其是教育體制的官本位化、行政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醫療衛生服務的不公平性仍然引人注目,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有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醫院,基層衛生服務嚴重不足,農村衛生服務匱乏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從1980年—2006年財政預算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36.2%降到18.1%,也影響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像以藥養醫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本世紀初國務院的文件已經明確要解決,但在實際工作中推行很慢,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以藥養醫”致使天價一類的一要首文,評出使白衣天使蒙塵,藥藥丑聞頻出,成為各界批評的焦點。
在社會管理體制方面,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民間組織數量雖有較大發展,但質量不高。到2007年,在國際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總數已經達到35萬個,其中大多數行政色彩濃厚,缺乏應有的民間性。部分民間組織政社不分,經費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或行政收費,這就使得民間組織的官辦、官管、官運作現象嚴重,反映社情民意的表達渠道難以真正拓寬,社會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自協調機制難以廣泛建立,這也必然造成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繼續維持管得過寬、過細、過死的局面。
分析當前社會事業面臨的諸多問題,是為了通過推進社會體制改革進一步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絕不能夠抓住當前存在的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來否定改革開放,甚至主張退回計劃經濟。
改革30年來,社會事業發展方面成績很大、存在的問題很大,如果加以歸納可以用總量和規模迅速擴大,而結構和關系嚴重失衡來概括,例如就業總量、居民收入總量、社會保障資金總量、高等學校規模和畢業生總量,醫院規模和醫務人員總量,以及民間組織的發展規模,都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就業結構、分配關系嚴重失衡,不推人群享有的基本保障水平和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差距過大,民間組織與政府的關系失衡,總量和規模的問題可以依靠加大政府投入和合各方面的投入來解決,而結構和關系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深化改革來解決。國務院通過的200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應該說,作為國務院通過的年度經濟體制改革意見,第一次把社會體制單列一章,要求積極探索社會體制改革的途徑,其中提到就業體制改革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分配改革要規范深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的比重,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要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做實個人賬戶,提高統籌層次,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方便有效合理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教育體制改革要促進教育公平,等等。真正落實這些有關社會體制改革的措施,我認為會大大促進我國社會事業的發展。
關于200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主要談的是近期的問題,從中長期看,社會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培育,包括社會組織、中介組織等在內的民間組織,與計劃經濟相比,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組織形式、社會組織形式、職工的就業方式、收入分配方式都日益多樣化,與此相適應,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日趨復雜。按理說,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各自組織的對話協商加以協調,但是由于目前缺少社會組織協商這一環節,政府包攬了本應該由社會組織自行調節的大量具體繁雜的事務,使得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在基層難以得到解決,激化了以后還得政府出面。以當前突出的勞資矛盾為例,由于勞資集體談判行為的實際缺失,政府只好干預企業內部勞資糾紛,原本應該由勞動力雙方共同解決問題的市場機制被局限住,同時人們看到,缺少勞動力供求雙方統治行為的制約和平衡,當政府急于發展經濟,提出重商富商口號的時候,勞動者的權益往往容易受到損害。當政府關注民生,側重保護弱勢群體的時候,經營者的權益又往往容易被忽視。從某種程度上看,之所以改革以來社會事業出現了總量和規模迅速擴大,結構和關系嚴重失衡的嚴重就在于不同群體的利益表達不暢,尤其是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和私營企業職工的利益表達不暢。
各方面的民意能夠充分反映,各階層的利益得到相對平衡,這是保持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培育和發展民間組織意義重大,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幾十萬個社會組織,較之計劃經濟時期完全壟斷社會管理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在這樣一個基礎上進一步實行政策分開,解決官辦、官管、官運作的弊端,就可以建立生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形成這樣一個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從而使社會體制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四位一體,協調發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