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 > 正文
——華晨寶馬牽手中國經濟學家
一場完美的聯姻
2008年11月27日,當樊綱、劉偉、陳淮、魏杰、洪銀興五位中國頂尖經濟學家成為寶馬車主,開始了他們的寶馬之旅,我們很難確定寶馬和中國經濟學家,到底誰選擇了誰?
歷史的因緣際會和精神氣質的高度契合最終引領二者走到了一起。
30年前的中國,汽車產量僅為15萬輛,而且車型主要是負重而行的大卡車,沉重、破舊,一如當年中國社會經濟的形象。當時國人每千人擁有的汽車量僅為1.5輛,比貧瘠落后的非洲國家還要少。而諸如“小轎車”之類的高檔汽車,對普通中國人來說,無疑是遙遠而神秘的。
而在單一、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學亦如億萬平頭百姓一般匍匐在政治的高壓下單調、呆板、了無生氣。
誰又能想到,30年后的今天,我們每千人擁有汽車已經達到33輛,整車保有量有5000萬輛,2008年產量有望接近1000萬輛。而汽車的品種也變得極其豐富,從數十種發展為上千種,僅合資的汽車相關企業就達到1200家,經濟的發展、產能的豐富,使老百姓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車。
汽車對中國人來說,已經不是一種簡單、高效的生產資料和一個遙遠的現代化符號,而是變成了人人皆可想象的消費品、一種更加快捷舒適的生活方式。
汽車業飛速發展只是中國經濟30年翻天覆地變換的一個精彩縮影。而中國經濟學界在其中功不可沒。盡管相對于西方經濟學的在基礎理論上的高屋建瓴,中國經濟學界30年來更多時候是匍下身來,“摸著石頭過河”做形而下的探索,但也正因為其實踐的溫度和對中國底層智慧的及時指導與總結而更顯得可貴。
如今,經濟學成為真正的顯學,經濟學界名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眾星拱月般的待遇。
而定位于尊貴、高端的寶馬汽車也正是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開始了在中國大地的最初歷程:1994年寶馬集團在華設立代表處;2001年12月份,寶馬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一起提交了成立中外合資企業的項目建議書;2003年3月,寶馬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合資企業合同,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華晨寶馬成立5周年來,其產品不但得到了業內專業人士及媒體的高度認可,更得到中國客戶的極大青睞。擁有國際化的視野、追求創新和高品質的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寶馬汽車成為這些推動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人群的首選座駕,牽手高端、知性的經濟學家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寶馬汽車見證了中國經濟進步歷程,也必將與中國經濟學界一起探尋中國長久發展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