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 > 正文
2008年11月9日,由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蒙納士主辦的“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活動。圖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杰。
張杰: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談談我對中國改革的看法。改革三十年也該總結了,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古國來講,三十年不算什么,但是為什么要總結和回顧,對于經歷改革開放的這幾代人來講也難得,也需要總結一下。今天上午聽了馬局長和王校長的演講,感覺我國成就非常輝煌,金融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問題也不少。實際上我們國家的漸進改革,每走一步都在進行回顧和反思。中國有一句古語叫“日三省而呼己”,每走幾步思考思考。三十年的回顧非常輕松,把每年回顧總結加起來,就是三十年回顧與總結。問題趕上三十年,我們還得再說幾句。
第一點,關于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樣,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幾乎在改革過程當中都在討論問題,市場經濟到底是什么時候才能呈現在我們面前,什么時候才使改革事業獲得成功。我們在改革的模式探討都非常多。我的感覺改革本身是一個過程,可以說沒有既定的目標。因為我們國家的改革本身不是坐火車,有時刻表。但是改革本身牽扯到文化的轉型,牽扯到老百姓心里感受的變化和精神物質的東西都糾纏在一起,我們不可能發現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開會,由總書記宣布,現在宣布中國市場經濟已經從今天開始建成了,不可能。有兩句唐詩總精彩,我們感受著改革的變化,第一句詩叫做“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花”。第二天你剛起來,春色滿園,對改革本身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對改革本身還有一句,“草色遠看近卻無”,實際我們換一個視角看,中國三十年的改革已經把中國塑造成經濟規模如此之大,在全球化經濟當中已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點,我想講得具體點。中國改革我們一直把它叫做轉軌或者叫轉型,我一直對這個稱呼有意見。轉型經濟和轉軌經濟有特質對象。不知在哪一個改革時點上把這個詞用到中國,我們以訛傳訛,現在叫轉型經濟,我覺得是一種誤解。所謂轉型經濟特指蘇聯東歐國家,為什么?東歐國家原來在西歐經濟軌道上運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他們拉到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所以叫轉型,軌道不一樣。社會主義的經濟軌道和純粹市場經濟的軌道不一樣,所以要轉過去。中國三十年的經濟改革是轉型嗎?我覺得不是轉型,是我們中國五千年經濟發展的新的階段,軌道并沒有變。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依然很強。所以由此牽扯到對另外一個問題的認識,市場經濟到底怎么定義。現在西方國家拿他們的模式,這是市場經濟的標準,但是中國的經濟起來以后,中國也發展市場經濟,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以后,看市場經濟的定義出現問題。我的理解市場經濟不管是哪個國家,都牽扯到政府與市場作用的權重。只不過西方主要市場經濟當中,私人部門和市場作用的權重大一些,中國是政府權重大一些,中國經濟改革不是經濟轉軌,而是中國原來改革道路的延續,因為中國原來改革也有漢唐盛世,不能說那不是成就。我們在1750年中國整個國民生產最值占全球30%以上,這難道不是成就嗎?我們把這樣的經濟怎么做評價。從一個長期過程來看,我們才能把中國近三十年經濟改革道路看得更清楚。
第三點,關于我們國家整個改革方式的問題,我們三十年需要反思。實際上我們要試圖移植西方既有模式,成功很少。最后總結出來一條,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實際上應該走中國自己的道路。所以王校長做了一個大課題,最后闡述中國模式,我非常贊同。中國不可能從別的國家拿些什么移植過來,然后再讓它成長,中國就是中國。中國對全球經濟未來發展最大的貢獻,就是按照中國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改革,來安排濟發展,這是對全球經濟最大的貢獻,不管是經濟體制還是經濟道路是最大的貢獻。這是我對改革整個的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