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7中國最佳銀行評選 > 正文
最近有三塊東西大家可以稍微看一下,一個是房地產,我們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也聊了一下,房地產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有一些銀行在這塊是不是沖的太過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另外一塊是信用卡跟現金卡,國際的經驗可以拿來看看國內有沒有這種情況。如果常常注意到亞洲新聞的話,可以看到臺灣在2006年、2007年的時候有一個雙卡風暴,那時候雙卡風暴跟目前國內觀察到的情況有點像。我有四張卡,每個銀行給我五萬人民幣的余額,我只要按時去繳的話我就是一個好的客戶,你這四張卡每一張每一年給我增加30%的額度,因為我每個月都按期去還,你每張卡給我30%的額度,我每年申請一張我每年記錄10萬人民幣可以用。可是你這里看到系統性的風險,臺灣從04年到05年的時候平均的持卡量從4.6張到5.7張,在臺灣有個叫聯合征信中心,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每一張卡的還本情況。當每個銀行開始到這個意識的時候把這資料看了以后他嚇了以后,結果萬泰銀行開始踩剎車,就跑到中國信托,又跑到國泰過來,結果整個風暴是這些銀行加起來全部損失是1千億的人民幣,所以這風險的確是蠻大的,這邊有銀行界的朋友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這一塊。另外就是中小型的企業,像珠三角、長三角的中小企業,貸款的確有下降。
這個東西叫Accumulator,在國內推這個產品的話會上當的,不說上當的話但可能會買。如果我現在匯豐的股價是130塊錢,我可以讓你用120塊錢的股價每天買多少股,如果說萬一他股價漲的太高,漲到140塊錢掐出去了。那時候在香港銷售的手段就是你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去買,這個產品在去年8月、9月的時候港股有一個牛市往上漲,所以很多人喜歡買這樣的產品,然后顧客買的很高興,很不幸去年一路下滑,這個價格就120元,每天130塊錢的時候客戶將以120塊買入,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每天可以賺10塊錢的差價。如果處在120塊錢的時候你就虧40塊錢,因為你要買雙倍,如果股價到140塊錢就沒有了。這一類的產品設計給BIP的客戶,這些客戶是屬于比較有錢的,結果香港一大堆的人都去買。結果因為美國次貸的關系,再加上我們到香港去投資的叫做地下水被拴住了,港股一路往下掉,在這里總共沒有評上的合約大概有15000億人民幣左右,當這個產品在香港銷售的時候我們的團隊算了,這都是會虧本的。即使香港的恒生銀行內部都沒能力做這種定價,所以你幫境外的投資銀行賣一個產品,賣給國內顧客的時候你這家銀行有沒有能力重算一次,當然這個產品由境外的投資銀行做的,但是我們幫他賣,所以我們也會承擔一些風險。如果說你本身沒有風險定價能力,讓你的客戶虧很慘的時候客戶會反過來告你。
我在這里簡單地帶出兩個我自己的心得,一個是要好好地把銀行內部為了應付國際的競爭,我們要好好地有一個叫做核心的劑量金融團隊。另外,國內的銀行也不要怕走出去,其實像現在國外的投資銀行非常的便宜。如果說可以的話應該要主動向外出擊,然后多去收購國外的銀行,讓我們中國在國際投資的金融業上把所有銀行做這類產品的能力帶到國內來,但是產品也不要做的太復雜,要不然風險很大。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