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15:08 新浪財經
2008年5月25-27日,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直播此次大會。圖為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來源:新浪財經 白鵬輝攝) 全球化對于中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在金融開放中必須要維護金融的安全跟金融的主權,同時全球化市場的風險傳遞它的波動以及危機的擴散怎么進行有效的防范。再一個就是國際資本在跨國間迅速流動,會對各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帶來極大的沖擊,怎么樣對它進行有效的監管。再一個就是跨國金融機構業務的有效監管。在國家內部,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風險有效的控制,以及金融的創新業務控制。因此我們改善、完善現有金融體系是保持中國金融體系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思索和完善。那么對于這方面進行完善的初步思考,首先我認為應該實行監管模式的轉變。在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由于短期資本、套利資本的流動以及金融機構、貨幣機構等等,得現有金融的傳統體系帶來沖擊,我們需要監管模式的轉換,這種轉換中間我認為最重要或者最基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監管理念的轉變。這就要從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轉變,從被動監管向互動監管轉變,從分離的監管向統一監管轉變,從機構轉變向功能監管轉變。在這種理念的轉變下進行新型的監管設計,我們需要一套動態系統的觀念進行設計,來實現金融的安全、公平競爭以及結構的優化。 監管理念的轉變首先是靜態監管理念向動態監管理念的轉變,這是由于現在全球化、信息化使得金融市場瞬息萬變,進否風險隨時發生變化。危機隨時可以爆發,我們的監管就必須是動態化、過程化、實時化,而不是一種靜態的事后監管。亞洲金融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等等都很形象的說明了進行轉變的必要性。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次貸危機中,美國監管機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他們的金融監管機構作出了迅速的反映,對市場上進行注資,控制危機的擴散,這些都說明進行動態監管的必要性。 第二個監管理念轉變就是要從被動監管的理念向互動監管理念轉變。我們傳統的監管理念強調的是,實現金融管制或者發散監管,都是被動的,忽略的金融活動監管中間是一個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他們之間進行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一種動態博弈過程。因此,監管者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被監管者的影響,而被監管者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映,我們必須在自己的監管措施、機制的設計中考慮到這些問題。否則的話要么就是以效率的損失為代價的過度監管,要么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監管失效。 我們新的監管體系必須要建立在監管者、金融機構、投資者、債券人等各個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責任明確,風險分擔,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動態博弈的監管體系。 第三個理念就是從分離監管的理念向統一監管理念轉變,以前我們以機構為監管的理念是分離監管,目前中國實行的“一行三會”理念也是以分離監管,所以難以應對大的沖擊。我們新的金融體系就應該從以機構監管為主,轉向考慮機構,以功能為主的轉移框架上來。為了實現這樣理念的轉變以及在新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必須要深入進行監管理論的探討,我們需要分析在現有監管理論它的局限性,去探討新的基于全球化、混合經營、全面風險管理以及在中國金融轉型的階段特征相適應的新一代金融監管理念的模型。我們要綜合權衡這種監管的效率和金融的安全之間進行綜合的權衡、取舍。 第四,對于金融監管體系總體框架設計方面有一些思考。我們要把新的監管體系用系統論、控制論的觀點把監管體系作為一個動態反饋控制系統進行總體的設計。也就是說,我們金融體系它本身的運行和監管體系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信息必須要有一個傳遞,我們在監管系統當中應該有作用的傳遞機制,用優化機制、處理機制來作用于金融系統。它的效率必須通過監管效果的評價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反饋到監管系統,而同時這個監管系統又受到約束機制對它本身運行進行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另外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以必須進行國際的協調,而且在國內也要與其他一些機構之間進行協調。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