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屆大會主題演講二(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 17:54 新浪財經
中國現在處于工業化發展時期,這個時期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化工業比重在不斷的提高,盡管關于重化工業在中國有很多的爭論,我和厲老師意見是一致的,美國成為頭號強國,現在是靠第三產業和高科技,當年是靠啊重化工業,而日本也是依靠重化工業傾斜的增長模式發展起來。我們80年代主要是食品、紡織,90年代的工業是輕工家電,你再看現在鋼鐵、汽車、電子、機械、化工,所以我我說爭論是不是重化工業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重化工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我們回過頭再看“十一五規劃”,“十一五規劃”對國家工業進程特別是重化工業做出了明確的說法,所以重化工業也應當會成為企業家投資的熱點。 再就是服務業,去年經過全國的經濟普查比較準確掌握了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狀況,我國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占的比重,經濟普查的數據是40.3%,跟我們自身比有很大的發展,但跟國際比較我們仍然還是十分的低。全世界發達國家不說,就說發展中國家,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也大于51%,而我們現在是40.3%,我們第三產業不僅是比重地,還有一個就是結構層次低,我們現在一說第三產業就是吃飯、餐飲,我們現在吃飯全國一天的銷售額超過20億人民幣以上,現在由高一個全國從南到北洗腳,都是低附加值。未來五年規劃中國第三產業比重要要上升3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就業勞動力比重要上升4個百分點,各位應該從中讀出市場和讀出商機來。去年103億外資的投入,投入最大塊還是在制造業,增長幅度最快還是在服務業。我們應該把發展服務業看成投資的重要空間。 再往下就是“十一五規劃”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未來五年,我們要把單位能耗降低20%。這是一個必須要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對于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至關重要。降低能耗在未來五年我們要把單位能耗降到20%,任務是很艱巨的。降低能耗一方面我們要靠解決機制和體制問題,比如說我們要通過完善市場機制,要過深化改革,這是一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一個技術和投入問題,我舉一個例子說,節能燈,我們家里面也用節能燈,但是用來用去大家不愿意用了,節能燈是節電,但它價格高,使用壽命短,最后核算下來省的電錢還不夠購買它的價格和壽命錢,所以現在不少消費者不愿意使用節能燈,什么問題?技術問題。我到上海一個同事家去看,說你們家洗手間不錯,他洗手間的抽水馬桶是一種節水型的,他告訴我說這是日本的產品,所以我覺得有一個技術投入的問題。由于整個經濟發展受到能源和資源的約束,我們也看到相當一部分企業投入到能源和資源領域,當然這是必要的,為我們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現在看等多的企業投入進去,我們能源和資源的狀況比2004年有所環節,煤炭現在也是庫存在增加,價格在回落,但我們都是投入在能源的生產加工,很少投入在能源的節約上面,所以節能產業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后投資的重要領域之一,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劃,我想未來在環境保護方面,也是我們投資的一個重要領域。 單教授讓我講投資熱點,我覺得很難講,因為投資還是要市場引導投資,還是讓企業家自主決策,講投資哪一個經濟學家也不如企業家,所以我特別怕誤導大家,所以我講的都是原則的問題,也希望給大家帶來一點兒幫助,當然我覺得還需要在投資方面關注的就是產能過剩,在去年整個中國宏觀經濟當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行業的產能出現了過剩的狀況,所以大家要關注宏觀經濟、關注這些問題。既然已經過剩了,如果我們不對過剩的狀況有所把握的話,有可能造成我們的損失。產能過剩我主張兩方面看,一方面看產能過剩的問題對整個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好事,我們都講要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為什么叫這么多年很難呢?就是因為大量的消耗、大量使用情況下,在產品暢銷情況下,難以得到調整。現在出現產能過剩實際上是市場給了我們一個信號,我想未來在太正結構方面,不僅僅有政府的號召,同時也有市場的力量,也為企業的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謝謝大家! 提問: “十一五規劃”是不是從出口主導變成內需主導? 姚景源: 我剛才講的是經濟的基本面,馮先生提出的問題我們看中國經濟如果說問題上看,一個是長時間過渡拉動。再一個就是去年出現了貿易不平衡,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強勁的動力,我們現在給世界上按出口算每年做了三件半衣服、做了一雙鞋,改革開放前很多人是穿不上鞋的。在“十一五規劃”出口我們規劃目標是保持進出口平衡,要發展,要增長,但要平衡。我們要轉到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的局面,我剛才說的話在“十一五規劃”有,在新華社播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有,但這種轉變是肯定的。 提問: 內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融資的渠道, 姚景源: 需求分為投資、消費、出口,我們把投資和消費叫做內需,把出口叫做外需,而“十一五規劃”來看,是以內需為主,這個方針其實是在97年就確定的,千方百計研究如何擴大內需。現在到了“十一五”期間我們在內需當中做了進一步深化,在內需當中我們應當轉變過多的依賴投資拉動經濟,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金融和經濟發展是相一致的,金融也會按照“十一五規劃”導向支持“十一五規劃”所倡導的產業。 主持人: 下面有請香港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黃鵬緒先生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香港中小企業與大陸民營企業的互動。有請! 黃鵬緒: 謝謝單老師,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今天感覺非常的榮幸,是從我1988年9月19日陪同美國的財務顧問、諾貝爾得獎者市場經濟大師菲力明(音)教授組織了一份經濟改革建議書前往中南海會見了當時國家領導人,到今天剛好18個年頭,過去18年我看到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和結果,今天也是我的生日,送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大家為這個國家形勢發展能夠有機會跟各位同志在北大交流,為我們民族的經濟共同努力,這是我特別感到高興的地方。今天上午聽了很多關于國家宏觀經濟方向和數據,全國工商聯黃主席也表明了,國家稅收民營企業超過了60%,這非常令人鼓舞,還有銀監會的唐副主席也講了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有關問題。今天我帶了幾個朋友來,也希望可以有機會可以互動交流,第一我們是商人,我的普通話還是不行,我希望你能聽的懂,如果聽不懂,很抱歉,我會繼續努力。 中國外匯儲備在今年二月底已經首次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不斷的增加,有利于我們國家維持良好的信貸瓶頸,維護了金融的穩定,防范了金融的風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降低國內企業的融資成本,大大增加國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業的生命力和持續的發展。其實外匯儲備沒有什么最適合的規模,一切都是根據國情以及外在的經濟環境,如果以我們慣用的應對短期儲備應該是3500億就足夠了,以現在的規模來算,我們國家可以釋放外匯儲備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除了開放投資渠道之外,那么龐大的外匯儲備可能用來收購海外的機場,也許是另外可行的方法。我們人大陳副委員長3月份訪問過香港,向香港的傳媒透露了,內地會很快吸引一些CDL讓內地居民享受海外上市公司的成果,對內地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香港最近有一些非常有爭議性的題目,就是有關邊緣化的問題。我們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教授,組織了一個“十一五規劃”的論壇,當時香港政務司司長曾經提出香港可能就邊緣化的問題有一些危機,在這個問題上許教授有不同的意見,最后的結論是講,短期影響可能不大,但長期來說,也不可能有影響。可能大家這兩天看了電視,看了溫家寶總理說,香港不會被邊緣化。這里有一個理由,一會兒我們談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感覺是這樣子,香港人我們必須要居安思危,努力保持現在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有國際認可的法律、會計、金融、管理制度,還有我們有一大批熟知國際經濟的人才優勢,加快利用國內的龐大市場就能發揮我們香港人的專長。基于溫家寶總理說香港的幾種優勢,對國家的貢獻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香港也不需要過分擔心邊緣化的問題。一個西方管理大師曾經提出經濟體系需要四個不同發展階段,一個是生產因素推動,我們有石油、礦產,或者用比較低的勞動力發展工業,第二就是投機的推動,通過政府和企業的投資,改善生產因素、素質以及效率。第三是創新推動,我們國家依賴低工資跟市場競爭,轉向產品生產技術、營銷、創新科技來競爭。第四個階段就是財富推動的階段,當國家經過上面三個階段成果,也有可能是企業積極性下降而變成吃老本的情況,所以大家不能掉以輕心。香港從第二個階段跳升第四個階段,所以大家可能留意到1997回歸以后,政府一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IT等種種高科技的發展。這是主觀的想法,但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呢?大家可以看的出來,我們是從第二個階段一跳跳升到第四個階段,香港那個時間本地的生產總值基本上是由本地的消費來決定,并沒有把財富轉變成為創新,這是香港面臨的危機,也是我們香港人過去五年力求改進的地方。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