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明:中部崛起與武漢城市圈(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4:21 新浪財經
下面我們再從武漢本身來看。同志們都知道,武漢歷來都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可以說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優勢。下面我們略舉幾個方面的優勢。一個是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武漢,湖北居于全國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北邊的北京到南邊的香港,從東邊的上海到西邊的重慶,如果把東南西北這四個點用一條直線把它連接起來,交叉的這個地方就是湖北,區位優勢非常之獨特。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的院士葉大年先生他還有一個更加形象的描繪。他說,中國現在已經公認的三個經濟圈,這就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再加上正在形成的成渝經濟圈,這四個經濟圈構成一個大橢圓。南北向是橢圓的長軸,長度是兩千七百公里,東西向是短軸,長度是一千八百公里,這個橢圓的中心就是武漢。所以他說,武漢理所當然是一個分量非常重的經濟圈。武漢在歷史上都有“九省通衢”之稱,現代交通的發展更加營造了武漢“九省通衢”新的優勢。第二個優勢是產業優勢。武漢城市圈工業基礎良好,武漢、黃石等城市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工業的門類比較齊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武漢城市圈正在形成六大支柱產業:第一是以汽車、機械裝備為重點的機械工業;以鋼鐵為重點的冶金工業;以醫藥化工、石油化工為重點的化工工業;以水泥等為重點的建材工業;以紡織服裝為重點的輕紡工業;還有以光纖、光纜、光電器件、激光、通訊系統、軟件等為重點的光電信息產業。可以說,這個產業優勢在中西部地區是非常鮮明。第三個是科教和人力資源優勢。武漢城市圈特別是武漢教育發達,它集中了我們湖北省70%以上的高校,科研實力雄厚,擁有一大批覆蓋國民經濟諸多行業的科研院所和科研開發機構,從技術研究到應用開發、成果轉讓的新型科技開發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武漢科技教育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是全國第三大教育和科研中心。第四個優勢是市場優勢和金融優勢。在武漢自古就有“貨到漢口活”這樣的美譽,至今武漢仍然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當中居第二位。武漢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金融中心,目前仍然是華中地區的金融重鎮,擁有一批區域性監管機構和地區總部。近些年來,武漢利用外資不斷地邁上新臺階,長期居中西部地區的前列。 在這里我還要向各位提供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10月19號 《經濟日報》上登載了一片文章,它的題目是,《誰是未來十大功能中心城市》。這篇署名倪鵬飛的大作是中國社科院專家小組。他們選擇了中國內地四十三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來作為樣本,以綜合經濟中心城市的十大功能為研究對象,運用了定性、定量,大量的分析,經過計算和排序,確立出了中國綜合經濟中心城市的排序。所謂綜合經濟中心城市是指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承擔區域投資、決策、金融、貿易及其生產性服務等多種功能的集聚地區。根據專家小組的排位,武漢市作為綜合經濟中心它排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之后的第八位,這個第八位也是除了沿海地區之外的內陸城市的首位。而且這個報告對武漢市的各個功能定位做了這樣的表述,這個報告說:武漢依舊是中南地區的文化中心;武漢進軍中南地區的科技中心;武漢是華中的裝備制造中心;武漢是中南地區的加工制造中心;武漢無疑是中南地區的旅游中心;武漢的目標是成為中南地區的金融中心;武漢競爭未來中南地區的物流中心;武漢獨霸中南地區的會展中心;武漢是中南地區無可匹敵的人居中心。最后這個文章得出結論說,華中地區的綜合經濟中心在武漢。所以這個信息對我們來講是具有重要的價值,由此可見,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龍頭,武漢城市圈作為中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形成的,也是客觀存在的。武漢不僅僅是湖北的武漢,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武漢,世界的武漢。建設武漢城市圈不是武漢的戰略,也不是湖北的戰略,是國家戰略。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