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陳繼勇李燕萍曹章武談中國EMBA發展實錄(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14:37 新浪財經

  第一,更新觀念,我們培養的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EMBA學員,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讓大家認識到企業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性。

  第二,增加知識。學員通過EMBA課程系統的學習,加上我們為之開設各類專題講座,能夠系統地掌握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

  第三,拓展人脈平臺。人脈資源在EMBA教育中應該說是重中之重。通過同學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學員之間既可以建立一個鞏固的內部市場,同時還可以通過這種內部市場所建立起來的關系去延伸和拓展他們的外部市場,創造更多的財富。為什么很多人把EMBA的學習班稱為“老板俱樂部”?我認為他們就是從這個意義上來定義的。

  第四,增加財富。通過EMBA的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寫作,能使我們的EMBA學員畢業后在各自的工作中獨當一面,能夠更好地駕馭企業,不斷地去發展和壯大企業。中國企業的生命周期短,生得多,死得也多,一般五年左右時間。百年老店、百年老廠、百年老企業很少,為什么?主要原因是企業缺少一個長遠的愿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缺乏高素質的管理團隊,EMBA學員很多就是企業的老總,他就是一個管理團隊的隊長。通過EMBA教育的學習,我們希望他們在企業中能夠通過實戰獲得勝利、使企業增加財富。企業發展壯大了,企業盈利了,就業增加了,就有利于可促進經濟增長。所以說企業增加了財富,也就為社會增加了財富,繼而又增加了國家的財富。同時,我們的EMBA學員自己的財富也會呈不同比例上升。

  曹章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前院長厲以寧教授也曾經提到,目前困擾中國商學院未來發展的三大瓶頸,第一個是師資,第二個是案例,第三個就是本土化教授缺乏企業實踐經驗,與學生互動不夠,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陳繼勇:我非常贊成厲教授的意見,厲教授也是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聘請的博士生導師。我們跟厲教授的關系非常親密,他講的三個問題,我剛才都談到過。

  辦教育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除了EMBA教育,其他的教育也都是如此。所以師資隊伍的培養應該說是我們EMBA項目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重中之重。我們現在有計劃地把講課講得比較好、又有一些實戰經歷的EMBA教師送到國外去進修、訪問、調研,讓他們接受最新的理念、多掌握一些案例教學的實際操作經驗,多考察國外的企業。在案例教學方面,我們必須要把國際上的管理經驗與中國轉軌時期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武漢大學初期EMBA教學有80%—90%的師資從國外聘請,到現在實行“三三制”,我覺得以后應該逐步發展到國內教師比例占80%,這是一個趨勢。

  曹章武:對。很多教授都說,我們創辦EMBA項目的經歷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借鑒甚至是照搬國外的教育經驗。那么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本土的商學院教授團隊?是不是懂中國文化、懂中國歷史、懂中國企業家,同時,也要懂國外的經濟發展、全球化經濟發展的一些華人教授?

  陳繼勇:不錯。中國的商學院教育必須深層次,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無論CEO還是操盤手并不是在學校里培養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經濟知識的傳授和市場經濟的大風大浪中逐漸培養出來的。MBA的教育還可以定位于培養中層管理人員,但EMBA主要是培養總裁和高管人員。商學院的主要職責是傳授理論知識,這些MBA和EMBA的畢業生是否能夠適用市場的需要,還需要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去接受檢驗。

  學校傳授的知識、案例分析是基礎。我們注重師資、科研和教學。師資方面,我們聚世界知名教授,融中西管理精髓。武漢大學EMBA教育項目擁有陣容強大的教授隊伍,他們不僅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卓有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層管理培訓與管理咨詢方面的經驗,對現代企業的管理環境和運作實踐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教學方面,教材的國際化、教學的創新化、培養的多樣化,這樣一來,我們就能保持和創造我們的學院競爭優勢。

  一般來說,作為EMBA的師資,首先要有國際化的背景。我們說國際化的視野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包括對國際經濟、國際政治、國際軍事、國際社會、國際宗教等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雖然不一定要求很精通,但作為一個EMBA教師你必須要懂這些東西。了解這些之后,我們的教授在給中國EMBA學員上課時再緊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際,就是大家說的本土化。中國目前處于一個轉軌時期,很多國際上標準的理論拿過來就用行不通。就像我們現在用標準的國際貿易理論來套中美貿易順差,怎么套?傳統國際貿易理論難以解釋目前中美貿易中存在的巨額貿易逆差。因為我是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的會長,對這方面關注比較多。那我們就必須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從貿易和投資相結合的角度,以及外商在華投資、公司內部貿易、出口加工貿易這些方面去研究,這樣才能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投資理論進行更新,管理理論也是如此。

  第二個是案例,現在的EMBA學員一般都是高管,都是董事長、總經理,他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戰經歷,了解了一些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或者國外企業的經驗教訓,處在不斷學習和升華的階段。如果作為一個EMBA的教師不懂實際,或者對實際案例分析得不是那么深刻、從管理學理論上站不住腳或者從現實的狀況中切入得不夠準確,那么我們的EMBA學員聽課就會覺得收獲不大,對EMBA的教學質量也會產生質疑。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學員的水平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培養師資方面,我認為應該大力鼓勵教師進行企業橫向課題的研究。像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這些綜合型大學,都比較重視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報與研究,因為這代表著一個學校的科研水平、代表教員本人的學術水平,但對企業的橫向項目,有些學校不是很重視。實際上,橫向項目是擴大社會影響,也是學術服務于社會的目的,尤其是社會調研和企業案例研究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

  曹章武:今年正好趕上國務院學位辦批準EMBA項目五周年,我們也聯合幾大媒體準備在今年10月下旬舉辦一次商學院院長論壇。我們希望通過論壇讓大家確實認識到,中國的商學院到底要走一條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的管理發展道路。我覺得洋文化和洋教授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但是中國可能在前一段時間要去國外學習教學理念和經驗,但是最終還是要回歸本土。包括您剛才講的,有一些被公認的世界一流的名牌教授,實際上在中國的EMBA學員當中并不是很受歡迎,因為他們講的最原始的ABC理論與中國的實際很脫軌;相反那些華人教授,懂中國文化、懂中國企業,又有國際化背景,他們在國內EMBA學員中非常受歡迎,比如清華大學的錢穎一教授。所以歸根到底來說,能解決中國人問題的可能還是中國人自己。

  陳繼勇:我想強調一點,國際化和本土化必須相結合。我們現在正是按照這種觀念進行改造的,但是國際化視野我們必須充分肯定,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

  曹章武:陳院長,請您構建一幅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未來五年的藍圖,在商學院發展方面您有什么具體措施?

  陳繼勇:過去五年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聚世界知名教授,融中西管理精髓。武漢大學EMBA教育項目擁有陣容強大的師資隊伍,我們的教師不僅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卓有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層管理培訓與管理咨詢方面的經驗,對現代企業的管理環境和運作實踐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研究。(2)實現“三化”教育,即教材國際化、教學創新化、培養多樣化。武漢大學 EMBA教育項目引進最新的世界一流的商學院所使用的教材,大量使用了哈佛商學院經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關注影響課程效果的課程師資、課程特色和課程體系三個關鍵因素,采用中英文雙語教學方法,與國際接軌。(3)強調兩個“并重”,即實踐教學與課程教學并重,體驗式教學與考察觀摩式學習并重。武漢大學EMBA的課程是豐富多彩的,各種各樣的休閑式教學、企業考察、出國學習等方式開闊學員視野:通過拓展訓練鍛煉意志、增強團隊合作;聆聽多層次權威講座,擴展經營管理新思路;實地考察加強行業交流、促進區域合作等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都帶給了學員超值感受。學員走出了單一的“教與學”的模式,吸納百家之長,超越自我潛能。

  未來五年,我們在打造EMBA的品牌過程中,首先在師資方面既要請進來、又要走出去,更多的是要走出去。

  第二,要加強教學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案例教學。

  第三,要積極鼓勵我們的EMBA老師敢于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到有關的部門去學習和調研。增加對中國社會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的了解,這對于提升我們EMBA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目前我們EMBA有一個從專業化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又有從綜合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過程,我們學校的EMBA教育是把專業化和綜合化結合起來。有些人認為EMBA項目可以賺錢,就拼命想辦,最后都辦不起來,為什么?因為EMBA教育是一個面向市場的項目,這一特點決定了EMBA項目必須由專業人來做!EMBA不是培養理論專家,不是培養技術官僚,而是培養高層管理者,必須統一在EMBA教育中心進行課程設計。比如開設水利行業的EMBA班,我們可以設置五到六門水利專業的課程,但重點還是經營管理、戰略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這些管理模塊。測繪行業班、新聞行業班也是如此,在設置專業課程之外主要還是學管理。在注重綜合性的同時,我們現在十分注重專業化。如我們和銀行、保險公司合作舉辦的金融、保險EMBA班就是專業化。現在綜合性的班里一定要突出專業化,在專業化班里突出綜合性,也就是專業化和綜合化并行不悖、相互結合,這樣更有利于提高EMBA在中國目前社會當中生存力、競爭力、影響力和持續的發展力。

  曹章武:隨著我們國內商學院的發展,有很多商學院去申請國際的認證和排名,尤其是認證。中歐因為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合作的商學院,很早就獲得了歐盟的認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也獲得了AACSB的認證。陳院長您怎么看待這個認證的趨勢?或者說中國商學院到底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認證?

  陳繼勇:認證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就跟我們現在的產品質量認證一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在轉軌時期的辦學認證,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評價體系;完全用國外的商學院認證來認證中國的商學院,當然不是說不可以,但是我總覺得還是缺少中國本土化的東西。把美國的認證引進也不是不可以,我倒是覺得中國商學院的認證應該有中國自己的評價體系。這種中國的評價體系,不是說擺脫國際評價體系、自己另行一套,而是我們必須在國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中國的個性內容和特色內容,這樣評價起來,才對中國商學院的發展更有好處。

  曹章武:那您怎么看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獲得AACSB認證的積極意義?

  陳繼勇:我前面談過認證是個國際趨勢。它的這項工作具有一個導向性的意義,應該充分肯定的。第二,在中國目前還沒有標準的情況下,用美國的標準也不錯。我覺得第三步應該是探索中國特色的商學院的評價標準,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曹章武:商學院的EMBA項目在中國也才五年的時間,從生源素質的角度來看,您覺得中國的EMBA群體目前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

  陳繼勇:我覺得現在中國的EMBA群體水平參差不齊。學歷高的有經濟學博士、副部級干部,也有一些較低學歷的私企老總。學歷高的認為讀EMBA對企業對自己有用,就繼續來學習;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族企業、個體企業的老總,他們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企業要做大、做強,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了,現在需要一個提升。EMBA學員之間的文化程度差別很大,怎么來縮小這個差別、解決這個參差不齊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因材施教。也許這個家族企業的實戰經驗很強,但是他的文化素養或者說學歷相對較弱一點,我們可以為他們補上一些基礎課程。

  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從發展的趨勢來看,目前,我們EMBA學員整體入學前的學歷有大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適者生存,一些企業消亡,另一些企業壯大。現在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較以前也有很大發展,以后我們的EMBA學員的基礎學歷也會提高,高管們在入學前就已經接觸過企業管理方面的初步知識了。所以我認為在生源質量方面,專科生會越來越少,本科學歷會越來越多,碩士也會不少。

  曹章武:我們的學員素質越來越高,相應我們教授的水平也應該是越來越高。這是不是對我們今后的教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陳繼勇:當然有更高的要求。我覺得對任何一個教育來說,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根本,最重要的,必須通過請進來送出去方式提高教授的教學水平,一個老師課講砸了可能會影響到一批學員。我們的EMBA班中也有很多北京、上海、深圳的學員,他們覺得武漢大學的EMBA教學有特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師資力量雄厚。我們十分注重EMBA教育項目的質量,在師資、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等方面注重適應社會的需要,并進行高度市場化的運作。

  曹章武:我前兩天在上海中歐采訪,他們05級的學生畢業時有一個環節,就是評優秀教師。但是他們的優秀教師不是老師評出來的,是由學生評出來的。就是學生上完課以后,當場為老師打分,最后綜合得分最高的就評為優秀教師。學生們自己評出優秀教師來,這可能比學校里面老師評出來的優秀教師來得更有意義。我看有幾個老師在臺上講話的時候很激動,他們覺得這樣一種形式在中國商學院里應該進一步推廣。

  陳繼勇: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在EMBA教學過程中就設計有教學評估環節,每次課上完就由學生當場為老師打分,包括教學態度、內容、方式等各個方面,在MBA教育中都是如此。昨天晚上,在武漢大學MBA十五周年/EMBA五周年的慶典晚會上,我們就為十位老師頒發了特殊貢獻獎,他們都是受學生歡迎的、并且經學生投票選出的優秀教師。這種學生評選優秀老師的方式已經深入到本科生教學工作中,并且我們還在網上采取對優秀教師匿名評選的方式。

  曹章武:這五年的EMBA項目運作,它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我們的研究生教學、影響了我們的本科生教學,那是不是對中國教育的發展改革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

  陳繼勇:EMBA教育的開展,對推動整個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EMBA教育使大家認識到,理論和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國際化和本土化需要緊密結合、專業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更需要緊密結合。

  曹章武:我們的本科教育都采取一種灌入模式,學生和學生的互動、或者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是很少的。EMBA教育至少到現在來看是一個成功的教學模式,那它是不是也能夠影響到今后的中國教育系統?

  陳繼勇:當然能夠。我們EMBA的教學條件可能是全國最好的,這種教學條件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我給EMBA學員講經濟全球化問題,講WTO的問題,一天的課程,至少要拿出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進行互動。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對同一個問題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使得認識更全面、更深入。比如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問題,從銀行家和工業企業家的角度看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觀點;在企業家之間,搞貿易和搞投資的看法又會不同。在課堂上,這種思想上的火花碰撞,對提升教學質量、加強信息的溝通,都是大有益處的。就像博士生的教學,一半是教學一半就是討論,現在發展到我們的本科階段,我們也提倡老師與學生加強互動,注重實際課堂學習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會是今后中國教育的主流。

  曹章武: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