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中國EMBA五周年高峰論壇第一場實錄(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13:15 新浪財經

  曹章武:接下來有請浙江大學的應飚書記。

  應飚:EMBA的師資,應該說浙大也有很長的發展歷程。剛開始,到全國去請老師,自己上課的老師很少。當然我們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最近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主要是給每一位外面聘請來上課的名師,配一個助教,實際上就是向名師學習。這個過程持續一段時間以后,現在已經有相當部分的課程都是由我們自己學院的教師來上。第二,把老師送到國外培養,向國外學習。我們在國外交流這塊做的相當多,尤其是派教師去斯坦福、劍橋等等大學學習。第三,引進來,我們從國外引進一些名師,充實師資隊伍的力量。

  這幾年遇到的問題,比如說有些老師上課經驗豐富,但是缺少研究。有些老師研究做的很好,但是上課的經驗不是很豐富。通過培養,這些老師都走上了EMBA的講臺。

  劉震宇:我們學院的做法應該說跟浙大是類似的,前三年大概50%的師資是從國外引進的。由于跟

哈佛大學走的比較近,參加了它的一個案例教學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送出了四批的學生。同時跟哈佛商學院聯系,他們提供一些免費的案例給我們,來補充國內的案例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像給外籍教師派助教,我們一直在做。不一樣的地方,最近我們跟美國的商學院一起上課,一起做案例,這是這兩年做的比較多的事情。到目前為止,真正規范的、標準的,符合哈佛商學院標準的案例還不多,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盡量把師資的培養、案例教學綜合的組合起來。

  作為師資團隊,確實有些老師研究水平非常高,在國內國外都很優秀,但是他不見得適合在EMBA層次上給企業老總上課,這就需要給他一些實踐的機會。有些課程,我們會請國外的教授,比如他上課三天,我們的教授上課一天,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因為做EMBA,培養中國本土的精英,不能一味的依靠外國的師資、外國的思想、外國的體系、外國的標準等等,因為中國的事情,最后還要靠中國人去辦。所以怎么和國外結合,打開寬闊的國際視野,同時又能夠非常踏實的根據中國的實踐來非常好的運作,這非常重要。所以談到辦EMBA的思想,中國目前應該說有很多偉大的戰略家,從古到今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如果說跟歐美比起來有什么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對一些細節,特別是決策層的細節規則不太注意。因此企業家出去以后,在做決策的時候,盡管模式差不多,但是里面的規則該怎么用,哪些規則應該根據中國的狀況來制定,這一塊應該說我們做的不到位,這樣管理就非常粗獷。所以出來的產品、服務,它的質量、售后等等費用都會比較高。在細節方面,在EMBA的教育里,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注意,否則出來的產品,盡管外形很好,最后出來里面的東西有很多問題,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在運作角度更系統一些。

  李燕萍:師資本身就比較緊張。首先,不管是對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師資,國外的師資很重要的不是作秀,國外的師資不僅是裝門面上,更重要的是應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其次,校內的師資很重要的必須有很好的理論素養。我們的企業家本身有經驗,他到學校來是要進行理論的提升和搭建比較系統的知識理論框架。師資必須有實戰經驗,不是說要去辦一個企業和經營一個企業,這對于中國的老師來講太難了,因為國內許多的老師迫于學校的壓力。再次,整合知識的能力。他善于把所掌握的理論,能和企業家們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給企業家提供解決問題的新的知識框架。第四,應該有互動能力。能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講出來。這是國內選拔師資最重要的。

  從師資的情況來看,第一,校內由過去的90%,調整三三制以后,并不是因為我們學校缺乏這樣的師資,主要是考慮EMBA學員到學校來,想在學校里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名家、大家。

  第二,我們是基于全校層面上的整個師資。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人文社科的師資的選拔,讓學員都能領略到武大名師的風采。

  第三,是來自于企業實踐的,他必須經營過企業,也必須進行了博士訓練的,能夠把他的經驗和學員進行分享。像剛才汪教授講到的,當這些名家來我們學院講課的時候,也會有專門的班主任制度跟蹤。在MBA課堂上講課講的比較好的老師送出去,送到國外去,進行培訓和案例的學習。通過這幾個途徑來解決師資瓶頸的問題。

  范黎波:我個人這樣認為,EMBA教育師資起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我覺得企業家真的需要名師的指點,確實EMBA師資講究國際化。第一,課程設置首先有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這樣的課程體系,也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所以就要把它突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重點給學生講的一個概念是美中貿易關系是什么,一般是請美中貿易會長定期的來做講座。第二,我們跟WTO有密切的關系;第三,跟歐盟建立了很好的關系。

  我在這里說的幾個概念,EMBA教育基本上是建立在和國外這些大學緊密合作的基礎上來推進的,不是一個一個去請,像跟馬里蘭合作,教授在馬里蘭講完課之后,可以到我們這里來,基本上是同步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又不能放棄本土化,我們和海爾集團合作,海爾集團大多數的中層干部都接受過我們的教育。

  我個人的結論,EMBA教育不是論道,我一直認為EMBA教育是幫助你探道,把正確的謬誤的都給你,你自己去選擇。不管你做什么都有20個人是反對的,你問他為什么?他不知道。所以我認為EMBA應該是探道,而不應該是簡單的論道。

  曹章武:北大光華是最早開辦EMBA項目的,可以說也是中國大學辦EMBA項目第一個吃螃蟹的,接下來請武院長介紹一下,在最初創辦的時候,您當時怎么做決策的?

  武常岐:師資問題,特別是對EMBA這樣高端的教育,是任何一個學校都要面對的。討論EMBA教育,剛才范院長提到,對學生要強調科學性、專業性和人文性。實際上EMBA教育本身,它也要嚴格的遵循這些精神。中國政府的學位辦在2002年批準了30所大學同時舉辦EMBA的教育,中國的EMBA教育和臺灣地區的還不一樣,它真的是一種高端的教育。30所大學同時舉辦EMBA的教育,每年招生名額是5000人,50個人一個班,就有100個班。同時,假如一個班有18門課程,就要6位全職教師來上課,同時就出現600位能夠給高端管理人員和企業家不管是傳道也好,解惑也好的教授。有一個比喻,因為

中國經濟發展占全世界的60%,有人說中國是全世界起重機最集中的地方。當時學位辦批這件事確實是“大躍進”式的,全世界60%的師資都集中到中國來辦30個學位班。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大家都闖過來了。所以在今天五周年的時候開這樣的會,做一個回顧,大家仔細想想,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回到這個問題,師資問題確實是最大的挑戰。當時通過一個超常的方法,解決了中國企業面對的常規問題。現在再回過頭來想,盡可能的遵循高端的管理、教育的培訓規律。剛才提到北大,早期在1999年創辦的時候,和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變化。我看曹總提的師資團隊的培養和打造,培養與打造是什么意思?長期來講,一定要有一批中國商學院自有的優秀的師資。北大光華早辦了幾年,在這方面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大學要想使教授能夠有長期的發展,你必須給他創造環境,所以北大在辦EMBA的同時,實際也在開始大規模的、系統的招聘年輕的教授。從2001年以后,每年招收10位,現在慢一點,每年招收6位。早期回來的教授,現在已經能夠在EMBA課程中擔任授課工作了。因為他們的實踐非常好,可以和中國的學生打成一片。

  同時,北大還有一些知名的教授,使年輕的教授跟著他們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名師實際是在講授過程中鍛煉出來,從EMBA課程來講,沒有一項內容比師資更重要。現在基本情況海外教授保持三門課,其他都是全職的教授。這里有一個解釋,因為北大光華學院有一個規定,一般北大的老師擔任EMBA項目的,可以到其他的學校做交流或者是講座。有時候時間有沖突,又要做研究,又要指導學生,但一般的講座都可以參加,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從長遠來講,還是要培養自己的師資,短期的院校互相之間交流是必要的。為什么強調要有自己的研究力量,確實中國經濟環境變化太快,所以需要花大力氣不停的研究。

  大家知道,現在到中國來考察高管教育的國外知名商學院,沃頓、哈佛等等,今年夏天他們就在評估要不要在中國開辦。實際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也在選擇。假如我們做不好的話,這些中國的企業可能就不選擇我們,因為它可以全球采購了。今天有這個機會大家來一起討論,怎么樣使EMBA教育真正滿足適合中國企業的挑戰,是非常重要的。

  藍海林:第一,作為院長來談EMBA的情況,我們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現在學生導向越來越重,實際在推動老師做一些知識創新的工作,但一般善于做這些工作的人,都不善于做EMBA。這里就面臨一個問題,就要從另外一些單位請一些人專門教授EMBA。第二,現在所做的很多學問和高管實際需要的知識還有一段距離。所以真正要發展好EMBA,大學也好,商學院也好,都面臨一種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挑戰。最近有些學校做的非常的學術化,我想它的EMBA一定會受到影響。如果做的不學術化,學校在學科評級方面又存在問題。這個矛盾是今后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這個大矛盾下,既要發展EMBA教育,又要把學科建設做好,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第一,EMBA教育是學位教育還是培訓。

  第二,規模和質量的問題。在EMBA發展教育過程中,曾經有一些學校規模很大,這是很難維持的。因為過去我們可能享受了高增長帶來的好處,通常這種高增長下養成的毛病就很難克服。每一個學校要認真的考慮,在適度的回歸到理性規模的時候,怎么樣發展好EMBA。這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一般的大學EMBA會限制在很合理的規模上,數量不會太多。不要攻擊價格,一定要攻擊數量,價格可以上,數量要減少。

  第三,內容和形式的問題。現在其實在宣傳方面重視的比國外還多,但是有沒有可能說武老師我請你上EMBA,順勢就給你20萬,讓你更新2個案例。這方面的投入還不夠多,其實好的學校是這樣做的。今年針對中國或者是流行的問題,選哪幾個企業作為案例企業,甚至有的學校還選哪些學生進到這個班里進行學習。在內容上案例的適應性、時效性還要下工夫,實際上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研究的重點,嵌入到中國里面的問題,引起了國外很多學校的研究。

  曹章武:剛才各位院長都闡述了商學院對師資力量的評估,對我來講或者在座的每一位媒體朋友都有困惑,無論是請國外的商學院還是自己培養,到底在中國什么樣的教授水平,才符合中國EMBA發展的需求,或者是適合未來發展的需要。接下來請各個商學院的院長解讀一下。

  齊大慶:什么樣的教授是最適合的,這和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思考的問題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是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換句話說,對不同的院校或者是不同的項目之間,大家的定位不一樣,歷史以及未來發展的戰略不一樣,從師資角度考慮也不太一樣。長江因為歷史比較短,沒有像北大這么強的師資隊伍的存在,從長江的角度,是希望給中國優秀的企業家一個系統的知識的傳授,另外是除了知識之外,有技能的判斷。長江的定位從師資這一塊,走的是像皇家馬德里國家足球隊一樣,我們看哪個教授最符合長江的需求,最符合長江的使命,直接把他請過來,希望能夠成為長江的一員。到現在為止,長江還是以華人的教授為主,從今年開始,也有斯坦福的教授,完全是老外,這可能比較符合長江的歷史和定位。

  像體制內的一些學校,從自己特定的歷史出發,不可能完全從外面請教授,自己的師資隊伍培養就變得非常重要。什么樣的教授最適合?不同的學校情況也不一樣,對長江來講應該有比較扎實的管理教育方面的教育經歷,或者說至少有一個在名校的任教的經歷。到了長江之后,希望把過去獲得的知識和研究,系統的應用于教學。既希望教授對海外的研究有系統的理解,又希望傳授給學員。

  我個人不太認為這些優秀的國際的商學院,會對像北大、清華、長江造成比較大的威脅,道理很簡單,的確他們可以寫幾本書,寫幾個案例,但是他們不可能有一批優秀教授研究中國企業實際的。像中國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都是原創于國外,但是看這些成長起來的企業,不管是門戶也好,還是垂直網站也好,都是自己本土的企業做的比較優秀。從這個角度來說,誰獲得了中國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核心知識,誰就會成為國際上最優秀的學校在國內發展合作的伙伴,因為你擁有它不可替代的資源。我們已經和哥倫比亞、沃頓等等合作,迫切的感覺到,他們不希望在合作的過程中,是他幫你忙。一定是你擁有他不能獨自擁有、也無法替代的核心知識庫。這些優秀的國際上的商學院對這塊的需求越來越大,由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歐美大的企業對中國經濟、對中國企業的了解、認識和需求越來越迫切。

  藍海林:齊教授概括的已經非常全面了。這個人應該有國外的教育經歷,在國內有實踐或者教學的好的經歷,這兩個東西很好的結合,口才和表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最后概括一點就是給EMBA教好課的老師,一定是有很強表現欲望的老師,希望得到學生掌聲的老師,有很好的和企業家溝通語言的老師。

  武常岐:過去五年的經驗,EMBA同學也有變化。早期外教大家是欣賞的,有的EMBA學員就說,怎么不花錢請外國的教授來講,是不是要節約成本。當時因為整個企業界對國外的管理思想不太了解。現在新入學的同學,對管理基本的想法大概都知道了,所以現在再有外教,再加上翻譯,外教必須得非常優秀才行。現在學員最喜歡的,就是剛才藍院長提的,就是有扎實的學術功底,還要對中國的情況有掌握,能夠和同學引起共鳴。

  汪海粟:我覺得判斷一個好的老師,首先要看EMBA學生走進EMBA的課堂他要什么,無非有三點:第一,要求提升能力;第二,要求增加知識;第三,要求錘煉關系。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能不能夠讓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我覺得這樣的老師是學生需要的老師。所以我非常認同剛才藍院長的一個說法,最近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對MBA做了一個調研,調研的結果MBA論文最需要改進的環節是案例環節。我覺得美國的老師跟MBA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他有啟發學生思維,能夠調動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老師能夠有足夠的影響力,使學生和老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這就是好的老師。通過幾十年的演進,中國有這么多大學和老師,大家知道在“十年動亂”以后,新三屆產生了類似于藍老師、武老師這樣的老師,在他們的教學實踐當中已經有了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同意剛才齊教授的觀點,就是中國的EMBA一定要有國際化,一定要有市場化。當有人走進中國的時候,我們并不害怕競爭,所以我們對未來要有信心。

  應飚:其實前面幾位教授講的非常全面。對于教師的要求有三個方面:第一,具有國際化的視野;第二,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第三,具有豐富的本土企業的實踐經驗。像浙江大學EMBA尤其重視后面一點,因為我們的特點非常鮮明,就是以民營企業家為主。民營企業家從自己沒有到有,一直拼搏過來,他對企業的每一個環節,在實踐上都非常的清醒,認識的非常清楚。所以很多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碰到一個難題,就是說服不了這些企業家。所以我們那里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在上面上課,遇到下面學生激烈的反對,學生們舉手發言,甚至有半堂課下面的企業家上來講。對這一批精英企業家來說,不像平時拿個2006年的案例就能應付了,絕對應該是最前沿的案例。對EMBA學員來說,后面一點非常重要。

  謝謝大家!

  劉震宇:廈大對老師的要求有三點:第一,必須有企業的工作經驗,越豐富越好;第二,必須有厚實的科研基礎;第三,有良好的授課技巧。但授課技巧并不等于說要像演員那樣在上面表演。

  授課技巧方面,國內的老師可能差一點。因為西歐人、北美人,從小就開始有表演方面的課程。授課的時候如果過于藝術化,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我們曾經請過臺灣的教授,那是非常藝術化,當時聽的時候,學生非常激動,但回過去以后,對老師講的內容并不深刻。這時學員就開始抱怨了,有這種情況存在。

  在師資方面我們的會計跟財務課程都是自己的老師上的,曾經請過國外知名的商學院教授過來上課,實際證明他們的教授沒有我們的教授講的好,因為他對本土的東西不了解,我們自己給EMBA學員上課的老師超過10名。

  從對教師的培養來說,這里還少一個東西,西歐也好、北美也好,很多知名的商學院都要求你要到我的商學院當老師,你應該至少在企業里工作五年以上,我們好像沒有。商學院的老師一般至少有兩類,第一類老師是實踐非常好,第二類老師是講課非常好。這兩類老師都是我們需要的。中國的很多商學院教授又要教學,又要搞科研,分工不是很明確。對提高教學質量是不太好的。

  李燕萍:我覺得首先要區分學員喜歡的老師和作為一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需要什么老師,這是兩回事。因為學員喜歡的老師,來的學員是參差不齊,他會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評價老師。第二,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作為一位老師首先是他的理論素養,另外是實戰性,了解中國轉型時期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去運營。第三,創新知識、整合知識。第四,演講技巧。

  我發現我們學校的老師是這樣的,學問做的很好的老師,他的課講的也很好。因為經濟和管理類的老師必須解決社會問題,所以他會瞄準這些問題去研究,他會拿到更多國家的社會基金以及去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基金。EMBA教育本身就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在這個講臺上講課可以打造師資隊伍,不光是講師隊伍,而且還有科研隊伍和教授隊伍。

  曹章武:最后請范院長做一下總結。

  范黎波:總結談不上。有一位EMBA學員跟我講,第一次上課老師講的我聽不懂,所以第二堂課我沒來,但是第三堂課的時候,有學生告訴我那個老師講的非常好。到第四堂課,我聽課的時候總在想,上一堂課是誰講的,我怎么記不起來了。他編了一個故事,后來他得出一個結論來,就是歸一為零。當然他舉的例子并不一定對,但我一直在想EMBA主要講什么。我個人認為根據經貿大學的實踐,我們學校做國際化的時間很長。在思考EMBA教育的時候發現一個關鍵詞,就是師資一定要多元化。比如說像我們師資建設里面,特色的東西一定是我們自己的老師在講,另外的課程應該多元化,誰講的好就請誰來。我個人有一個觀點,也是張新民院長的觀點,為什么非要講國產化率?在全球背景的情況下,還在講國產化率,那說明我們不夠國際化,所以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誰好就請誰來。

  曹章武:組委會準備了很多問題,但由于時間關系,只談了其中的1/10,今后我們會組織媒體記者對在座的院長進行采訪。同時,《經濟觀察報》將在11月中旬的報紙上刊登今年整個EMBA系列訪談的所有內容,敬請大家關注。上半場的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上一頁] [1] [2]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