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會 > 正文
 

斯蒂芬-羅奇:中國經濟7.5%的發展速度就足夠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22:59 新浪財經

  

斯蒂芬-羅奇:中國經濟7.5%的發展速度就足夠了

圖為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 (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為“亞洲尋求共贏--亞洲的新機會”。以下為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專題會議 : 重新考量中國所面臨的挑戰上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發表演講主要觀點: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

    現在是整個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們對此感到很鼓舞。中國未來發展道路上遇到問題的話,需要非常謹慎考量這些挑戰。

  現在我們需要重新考量中國所面臨的挑戰,重新考量中國的因素包括以下這些。

  現在中國發展過于集中在投資和出口領域,中國應當關注消費領域,從商品市場來說,這也會對于全球經濟有很深的影響。中國現在越來越多地面臨貿易摩擦,現在中國和美國、歐盟之間,都有這樣的擔憂。

  在投資領域,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大概增長了45%,今年可能更高,3月年均增長度達到33%。這是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得出的,中國會面臨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因此將帶來消費緊縮。在過去的四年中,工業產出增長了16%,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工人安全的問題,對商品市場也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在一些主要的原材料市場中占有相當的份額,去年中國使用了占世界8%的原油、20%的鋁、 30%到35%的世界鋼產品和鐵礦砂、以及45%的水泥消耗量。

    在從海口到博鰲的路上,你可以感覺到,中國現在是一種商品消耗密集型增長的模式,我認為這是不能持久的,這也使得商品的價格增長,帶來成本制約。每年中國需求也在增加,油價等進一步上升,帶來很大的壓力。過去25年來,中國在儲蓄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國家積累了很多儲蓄,投入了投資領域。我們再來看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美國人消費得多,中國人消費得太少了。假如能夠改變這種情況對于雙方都是好事,

十一五計劃很多都是刺激國內消費的,在接下來三五年里我很有信心看到實質的成果。

  在過去幾十年里,蓋洛普一直致力于對中國的消費習慣進行調查,從每戶家庭擁有的彩電數量,洗衣機

冰箱等數據來看。中國人民越來越多地擁有一些高精尖產品,持續下去的話,中國會成為很大的消費者,因此要鼓勵中國消費者的消費。

  但是顯然,我們也面臨一個挑戰,就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費用的鮮明對比,我們要為農村居民提高收入和消費。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城鎮居民并未積累足夠的收入來滿足他們的生活。表明中國居民越來越覺得他們的儲蓄量是不夠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儲蓄量,居民的不滿意度使得我們要鼓勵中國居民消費更加困難。

  消費困難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國企改革,過去國企的工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由國家提供保障。但是在1997年,6000萬工人下崗失業。

  現在的中國,需要建立一個完全的網絡,提供社會福利和保障,因為中國居民需要預防性的儲蓄,以保證他們不會處于艱難境地。

    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是比較低的。因此要發展中國的消費經濟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中國要達到日本的水平需要一段時間,更不用說歐洲和美國,我也不希望中國居民的消費忽然增大,這不會在很短時間里發生。

  現在政府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中美消費者之間進行一個對比,這兩個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消費習慣上和儲蓄習慣上很大不同。中國儲蓄還在不斷增加,這也就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為何有這么大的貿易赤字,我們不應當批評中國,而應當看看自己的儲蓄率是怎么樣的,美國和中國之間進行雙邊貿易討論的時候,都談到了這個問題。盡管中國工人的工資有很大增長,現在也只達到美國工人工資的3%。在工資增長的同時,中國工人的勞動率也在增加。一方面我們增加了工人的工資,一方面勞動效率也提高了。

  我今天談的主要內容是要重新考量中國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應當看到整個世界是怎么樣的,中國和印度,經濟模式是不同的,中國是制造業為主,印度是以服務業為主的模式,印度的制造業比較少,發展也比較緩慢。但是這兩種發展模式都對

能源有很高需求,中國在過去幾年里有很多儲蓄并且把儲蓄投入到建設中,同印度比,中國吸引外資的數量還是很大的。中國的基礎設施也比印度要好。從海口機場到博鰲的公路非常好,我覺得印度沒有一條公路達到這樣的水準,印度是我看到公路最差的國家了。

  但是印度也有很好的地方。印度有20到30家全球知名的公司,但是中國沒有這樣的公司。印度的資本市場、銀行、法制都非常健全,這些都是中國非常期望實現,但是仍然落在后面的。

    同樣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和印度面臨的挑戰,中國是制造業為主,印度是服務業為主,似乎應當在兩者之間達到一種平衡。當然,在中國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也談到了要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這和我談到的鼓勵中國公民消費的想法是一致的。

  人力資源對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和中國,都是很大的挑戰。這種挑戰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美國是科技人才方面的領先者,歐洲和日本排第二和第三,但現在他們的領先優勢已經不再,現在中國和印度的大學理工畢業生數量已經超過美國。美國應當做什么?我們現在做的只是買房子和中國借錢維持我們的消費習慣,對美國并非好事。

  最后我有幾點結論:中國在過去27年來經濟發展非常迅速,這種增長模式過度關注出口和投資,發展模式已經達到極限,中國要把經濟增長的側重點轉向消費。

    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談到,這種轉型進行的話,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會減緩到7.5%左右,但我覺得這樣沒關系,中國不需要一年增長9%,要維持中國的改革和開放,7.5%的發展速度就夠了,中國的下崗人數在逐年減少,十一五規劃側重服務業也令人鼓舞。不僅僅側重于經濟數量的增長,更側重經濟質量、環境、安全生產。

    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選擇,這是中國必須要面臨的一個挑戰,也是中國必須要面臨的一個平衡,我希望中國能夠重新對這些挑戰進行平衡和重新考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0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