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會 > 正文
 

麥睿彬:中印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信貸來推動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8:20 新浪財經

  

麥睿彬:中印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信貸來推動經濟

圖為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麥睿彬 (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為“亞洲尋求共贏--亞洲的新機會”。以下為博鰲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分會5:印度和中國 -- 合作的力量上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麥睿彬發表演講實錄:

  麥睿彬:

    我一直在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21世紀是否屬于中國和印度,用一句話來說,從我的角度或者從花旗銀行的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有巨大的潛力和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

  因此我們相信今后世界的經濟活動和中心都將會轉移到地球的東部也就是中國和印度。中國和印度經濟規模有很大的增長,很多觀察家評論在今后的幾十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現在已經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盡管印度和中國相比沒有達到中國的程度,但是也在迎頭趕上。如果這個勢頭能夠繼續下去的話,可能在幾十年之后中印兩國的GDP占世界的將達到50%,這是完全有理由的。到時候有40%的勞動力都在中國和印度,到2010年中國將再增加5600萬人口,而印度將增加8300萬人口。相比之下美國的人口增加只有1300萬,而歐洲將只有10萬左右。因此我們看到整個世界的中心向中國和印度轉移,我們并不認為中國和印度之間是競爭,因為競爭當中一定只有一個獲勝方,而在我看來中印兩國都可以成為勝者,都可以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作為一個銀行家,我可能主要關注的是這兩個國家現行的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高速增長的經濟都需要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來向生產力發展最迅速的部門提供資金。我們看一下中印兩國的資本市場和銀行業所面臨的挑戰,我也愿意就這些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中印兩國的金融部門都是發展非常快的,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印度在銀行業和金融體系方面得分更高一些。大家知道中國一貫都是比較偏向于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相比更偏重國有企業,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我還是要給中國在金融改革勢頭方面打一個高分,過去幾年來中國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中國和印度都很大程度上依靠信貸來推動經濟發展,印度主要是靠政府負債推動經濟發展,而中國靠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提供貸款。

    印度面臨財務的赤字,兩個國家都在缺乏足夠的企業債券市場,整個亞洲也是這樣的情況。一個良好運作的本地債券市場將能夠給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資方式,促進它們的發展,它們應該有足夠的資金來源,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都是很重要的。

  中國和印度都應該建立一個長期的政府主導的債券市場,它的價格應該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以促進企業債券市場的建立。

    中國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銀行的貸款,這種銀行的借貸使得中國政府能夠對整個經濟的發展進行控制。我們現在看到中國公司50%的信貸都是通過銀行的短期借貸獲得的,另一個《遠東經濟評論》進行的調查表明,國有企業獲得65%的銀行信貸,而他們的產出卻只占整個企業界的25%。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債券市場,以使得這些貸款不僅僅是政治驅動的,而應當是完全為經濟服務的,基于市場規則的。

    我們看到中國的銀行體系充滿了信心,有13個銀行都開始吸引外國投資者,花旗集團也和上海股東進行了合作,我們認為這些新的私營銀行都應該成為正確的途徑,提供市場規則的貸款,而不是政策驅動的貸款。對印度來說,外資的引入還不夠,很多銀行是私營銀行,而不是國有銀行。我想花時間談一下股本市場。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和印度兩國的股票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股票市場發展很成熟,而中國并不完善,盡管采取大膽的措施進行改革,我們看到目前有一些積極的進展。股票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度股票市場可以使公司能夠很輕易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同印度的公司討論如何借錢給他們,有時候晚上11點他們提出申請,第二天早上一點就把錢借給他們。

    另一方面,中國的公司有時候很難獲得資金的審批,有時候花的時間也很長,融資有很多的困難,不像印度這樣方便。印度的國有公司更容易獲得資金,而在中國1500家上市企業當中只有20%被認作是私營企業,而在印度超過4800家上市企業當中的絕大多數屬于私營企業。我們看到最近中國在股票市場上有一些靈活的措施,放寬了對QFII的限制。印度股票市場運作良好,使得資金進入最有競爭力的部門。中國的政策制訂者采取非常有力的措施以符合世界的標準和規范。

  最后談幾點非金融領域合作的內容以及中印之間所面臨的共同機遇,這兩個國家都有世界知名的公司,許多公司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同時中印兩國面臨壓力,首先是

能源的問題,尋找新的市場,在價值鏈當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中國和印度有共同的特點,同樣面臨共同的挑戰,中印貿易發展非常快。

    十年前中印貿易只有十億美元,去年這個數字達到了每個月十億美元,而之前只是每年十億美元,中國已經是印度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在IT產業、軟件、硬件、鋼鐵、藥品、研發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潛力。我們還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希望到印度進行投資,印度的公司也在日益關注中國的市場。這種合作可以匯集世界一半的人口,也能夠幫助公司取得更大的成績。

  我剛才談到有關金融服務的問題,中印兩國都在金融領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都是積極的改進。同樣在今后面臨很多挑戰,這也是其它國家同樣面臨的挑戰。謝謝!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01,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