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念如何嬗變論壇全部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7日 15:51 新浪財經 | |||||||||
《第十屆(2006)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于2006年1月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圖為“投資理念如何嬗變”全景。(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第十屆(2006)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于2006年1月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舉行,新浪財經作為獨家網絡支持媒體對此次論壇進行了全程圖文與部分視頻直播,以下為“投資理念如何嬗變”論壇全部實錄: 主持人:對普通人士而言,包括我這樣的,還有許許多多稱之為股民的的個人投資者,大家也關心投資理念的問題,眾說紛紜,一方面是機構另一方面是研究單位,一方面是
李勇:應該這樣說談這個問題之前第一存在的是合理的,要談投資理念如何嬗變,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投資理念,我們從事的是非學術化的商業研究,我們用結果說話。按這兩個假定,我們時刻對市場充滿敬畏,不管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市場如何無效,好像制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多得多,但是從我們做研究跟蹤觀察來看,這個市場有效性還是有相當的有效性。 簡單歸納一下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經歷過坐莊的時代,經歷過炒作的時代,也經歷過2003年機構高舉股權分置改革的大旗。為什么會經歷這樣的時代,上一場論壇當中大家談規則的演變過程中,談到很多非常好的話題,實際上從投資分析的角度來講,沒有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是系統上比較優的方法是基本面分析方法,這依賴于非常高效和透明的信息披露系統。 在這之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從一個非常原始基礎上起步的,這樣我們就會發現這個過程當中先天性很多缺陷,這樣為什么會有內幕交易?為什么有坐莊時代?這是因為最終有賺錢效益和生存的土壤,隨著法制加強,隨著信息披露的加強,隨著方法,自身滋養土壤的退化逐漸向一個方式轉化,資本市場雖然有問題,但是資本市場是向好的方向轉化,從投資的風格或者投資的理念,這個資本市場是有希望的。 李華:謝謝主持人,今天坐在臺上有一些惶恐,這來自兩方面,一個今天在座的都是專家、學者、經濟學家,都是各方面大家,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實務工作者所以壓力很大。另外壓力來自很多人大的同學、老師,我沒有在人大上過學,但是研究生的時候,當時班上5、60人,最主要的都是來自人大,進校考分最高的也是來自人大,工作當中很多同事也是來自人大。 我們建信基金經理也是來自人大。我只是一個實務工作者,主持人問關于投資理念,我們實務中確實有一些新的東西,股權分置之前的投資理念是怎樣的,之后會不會有改變,就我個人觀點,從我投資經歷來說,我認為投資理念的東西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具有一定持續性,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可能一些操作的策略需要改變和調整,但是理念變來變去可能有一些問題,我所欣賞的投資理念,就是我們在這個市場上投資最根本一條要盡全力抓住這個市場規律,尋找這個市場的規律,利用這個規律把投資做得更好。 當然在市場上,從媒體來講,很多市場的參與者來講,或者市場流行的理念來講也是有一個變化,有一個過程,比如股權分置改革是一個時點,在之前2001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點,2001發生了很多事情。2001年到股權分置過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段,這里面價值投資相對在市場上更流行一點,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市場行為的特征,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也會有一些微妙的改變,總體上都是新興的市場,從低效率向高效率轉變的過程,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轉軌的過程,這過程當中投資理念不能變的,但是需要根據這個市場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來發現什么。 主持人:兩位李先生都講述了他們的投資理念。李華先生認為投資理念不應該變,但是操作手法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靈活因時而變,或因某一個股票而異,請教一下著名的劉駿民教授,剛才李勇先生提到證券市場作為虛擬經濟中很高級層面的一個課題,您對于投資理念怎么看? 劉駿民:投資理念在我的印象里面嬗變就是它有一些大的變化。從國際角度來看,從90年代末的時候,我們都記得納斯達克股市暴漲,以前在資本市場投資的理念大家基本上看業績,看企業,企業有一個價值,企業好壞實際決定了投資,決定了投資者將來能不能賺錢,因為投資也好投機也好目的為了賺錢,投資理念是這樣。國內的情況更復雜,有一些談不上投資是投機,但是兩個都是為了賺錢,所以這個角度可以看一回事。 早期看業績,納斯達克90年代末在美國流行看成長性,當時有一個笑話,后來看成長性不再看當時賺不賺錢,這是投資理念一個因素,后來納斯達克暴漲之后,大家感覺網絡業一定和人密切相關的,中國的人口眾多,而且經濟成長大家看上個世紀90年代末經濟非常好的時候,看中國有希望,明白人先投,有微軟的例子,只要占住市場將來有錢賺,這是屬于投資理念。 說到中國大家都知道,中國股市一上來以后就沒有什么投資理念,一開始賣魚、賣菜的都可以賣股票,第一批富起來的又賣菜了,投資理念一開始是誰膽大就行,那時候懂股票的人,還沒有投資理念,后來是慢慢培養的,到90年代中后期的時候,中國盛行坐莊,當時問過從美國回來的好朋友,也是證券業很不錯的,他從美國回來剛兩個月,我說中國坐莊的事,他莫名其妙,說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我就告訴他怎么坐的,他在國外做對沖資金,后來明白是內幕交易,隔了一段發現,在5.19行情出來之后幾乎所有的大戶,好多莊家都坐莊,坐莊曾經是中國人特別是機構賺錢的一種理念,用操縱的辦法賺錢。后來怎么受到教訓,不是監管是大家都坐莊誰也坐不成,都套上了。 主持人:但是過去投資理念不管是機構還是大股東也好基本是坐莊,我們請教一下首席咨詢師施煒博士,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施煒:投資理念是投資者的指導思想原則,剛才題目的背景是股權分置在投資理念的變化,在這之前都是非市場化,改革之后希望成立市場化的企業,價值按照市場營銷的說法不是客觀的東西,是顧客認知的價值,你認為LV的包不值錢,但是小女孩很喜歡花兩萬排隊買一個包。 價值是一種認知價值,這時候要考慮不同的投資主體,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目標是希望通過投資之后在董事會里面投票,也可能不投票,就獲得投資的收益,不管控制權還要獲得財務的收益,現金的利潤,對于個體投資者投資的目標不強烈的,只是想獲得投資的收益。 不同的機構有的是戰略性投資有的財務性投資比較復雜,以個體投資者來說,我們作為一個個體的投資者我們是什么樣的理念,我們理念也是很簡單的,也是根據這個環境變化的,大體在上一輪股市高潮中,我們拿自己例子現身說法,上一輪投資高潮很簡單就是跟莊,跟上之后回去跟我太太擊掌相賀,每賣掉一筆賺錢之后總覺得撿到一筆錢,后來這個理念出了問題,把過去偷來的錢或撿來的錢虧了,就痛定思痛了。 紡織業處于比較上游的產業,這可能不錯,因為中國人做服裝,可能要上升,還有一些中國創造概念的制造業也可以,這要去落實對于企業來講還有漫長的過程要走,回去準備找一本中國上市公司大全,按照這標準劃勾,看能不能找出十個來。 主持人:你不會這么悲觀吧。 劉駿民:能找到十個就不錯了,我作為一個小戶我必須采取聚焦策略。 主持人:施煒博士剛才把跟夫人的私房話都透露出來了,請教一下魏杰教授,魏教授一直在沉思有時候點頭有時候微笑。 魏杰:我聽他們的講話很認真,我一直在學習,我剛看了一下從嚴格意義來講我不屬于研究資本市場的人,所以非常注意聽他們,他們把夫人講話都拉出來,好像是股民們討論的問題,還不是我們在座討論的問題,我們這個模塊的題目叫股權分置改革后投資者投資理念的變化,前提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這個是界定。施教授談的產業任何時候都和這個關系不是太大,投資產業注意一點,銀行不是太好,從這個角度可能投資者的理念變化最大的有一條就是從過去偏重于考慮企業的業績和股價要轉向更多的關注這個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這可能是一個大變化。 因為這一次股權分置改革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想推動上市公司治理的變革,在原來一股獨大的條件下,可能任何人只能看股價沒有辦法看別的,但是分置改革之后可能有更多革命性變化,更多關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變化。 所以關注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會出現投資者的目標公司,投資者認為這種公司治理結構的公司是我最愿意投資的,這種目標公司可能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任何股東都只能是相對控股、第二個特點任何一個股東可以聯系別人獲得控股權,這兩條是股權分置之后最能實現兩個最為重要的目的,因為在這兩個條件狀況下,對投資者來講是最好的,因為這兩個條件一旦實現就會出現兩個非常重要的進步,第一個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已經內部化,我們過去監督上市公司主要靠外部,外部監督很艱難,包括證監會監督很艱難。但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就會出現股東對股東的監督,這個監督最厲害的,因為你搞錯了就會被其他股東干掉,這時候內部監督是最為強大的,要比外部監督好得多,因此小股東就會放心。 第二個狀況是誰可以控股這個企業,誰做得最好誰可以控股,誰做得不好,任何聯合起來可以干掉他,最后保持非常有能力的控股股東存在控制這個企業,這時候這個企業是最好的,因此既有內部監督也能保證最優秀股東投入這個企業的時候,對大量搭便車的小股東來講是目標公司,所以估計股權分置改革可能一兩年之后就會出現大量的目標公司,這種目標公司將是所有投資者追蹤的對象,所以估計未來出現中國股市的大分化,有一些上市公司慢慢被淘汰,而有一些目標公司在互相的吸引小投資者從而不斷上升,這可能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春天就會到來。 主持人:會不會在兩個月以后? 魏杰:可能股權分置改革需要一段時間,尤其目標公司出現需要一段時間,而且目標公司展現自己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不能把資本市場短時期來看這不是太合理,應該是一個較為長期的考慮內容才行。 主持人:請教一下趙教授,咱們準備這個論壇的時候,專門出版了很厚的論文集。在這個研究報告中間您對于剛才各位嘉賓所談到的一系列問題,特別魏杰教授提到的,這個結構發生變化之后,內部治理結構和股東之間的相對均衡關系會不會成為未來影響投資理念變化的重要因素。 趙錫軍:我同意魏教授的判斷,我們發現了,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存在的問題,影響整個市場的發展,其中也包括投資的理念和行為,想辦法解決這個事情,可能期待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治理結構、外部約束、信息披露以及魏教授談到的外部由于購并產生的壓力可能使股東與股東之間的關系變得不像現在這樣,利益分割更加一致,使得公司發展有所進步,帶動投資者看待公司的角度也不太一樣,投資理念發生了一些變化。 咱們主題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后投資理念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說到變化對整個投資理念做一個判斷,在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剛才聽了很多專家闡述這個問題,自己沒有把握住究竟投資理念在改革完成之前是什么樣的表現,剛才劉教授講了坐莊的文化,施教授從公眾投資者角度講述家庭投資文化,剛才兩位李先生從務虛務實角度講了投資的判斷,他們更多是從操作的角度闡述這個問題,魏老師講得比較宏觀一些。 我個人判斷之所以沒有形成這么一個對改革之前投資理念的認識,可能是因為我們處在不是投資的時代,所以沒有形成投資的理念,如果處在投資的時代,就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共性的東西,但現在沒有形成,大家很分散,所以不是處在投資的時代,或者處在比較混沌的時代,有投資的想法,有投機的想法還有圈錢的想法等等,可能各種比較復雜的想法,混沌的想法都充斥在這個市場上面,互相之間相互作用,慢慢在孕育投資的過程,也伴隨著這個過程,孕育投資理念的過程,好在這個領域的過程經過股權分置改革使得我們胚胎能夠比較正常了,所以孕育出來的嬰兒比較正常, 否則胚胎不正常,可能孕育出來嬰兒也不正常了。 引用發達國家的做法,他們經過1到200年的努力形成投資的綜合考慮,我個人的評判這些國家在投資決策的時候更多的判斷標準是兩條,一個是風險,一個是投資的回報,不同的人都可能把握這兩條,在自己能承擔的風險水平下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回報組合,這可能是專門針對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投資的判斷、理念哲學。 剛才講到掙錢,說投資就是掙錢,但掙錢各個行當都可以掙錢,不一定做資本市場投資,所以掙錢并不認為是一個投資的過程,可能會通過各種辦法掙錢,但不一定通過投資,你可以搞各行各業來掙錢,資本上的投資有自己獨特的理念性東西。 主持人:剛才聽了趙教授發言,他幫助我們把話題討論提高到哲學高度。確實在很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由于參與方是多種多樣的,大家利益趨向多種多樣的,大家對于某些標底物選擇偏好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環境中,也許像趙教授總結解釋的,也許很難想出一個辦法,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究竟這市場里充斥什么樣的投資理念,因為這既有機構投資者,也有中小散戶,還有方方面面在幕后操作的。 在一個充滿幕布,混沌狀態的市場中,很難總結出或提煉出某幾條比較清晰的投資理念,也許只能用投資文化概述一下曾經遇到的市場操作行為,比如坐莊,跟風。我們今天的命題從個人理解蘊含另外兩層概念,除了剛才提到投資理念,剛才分析之前的投資理念怎樣的,投資理念如何嬗變,這中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如何,就像趙教授、魏教授說到的,在以前遇到的市場中間,很大部分不知道如何產生的,很多問題從規則到規則的操作,到操作者都不清楚,許許多多人在市場中只能處于跟風的狀態,未來現在要重新建構中國資本市場的時候,特別股權分置發生很大變化的時候,這個證券市場里我們的投資理念是不是應當跟著大的變化,結果和規則的變化也發生變化呢?這種變化誰來做? 魏杰:剛才討論的時候,討論投資理念的變化,按道理應該分兩個投資的內容,一個股市戰略投資者,一個小股東投資者,這兩者投資理念不一樣的,尤其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在股權分置之后戰略投資者會真正優選出來,這時候可以通過對股權分置改革之后給的條件,可以統治這個事業,完全有可能改造這個企業,不像原來一股獨大,股權流動限制了它,這時候真正戰略投資者會產生,但這些將不是坐莊的人。另外一種投資者就是小股東,小股東永遠都是搭便車的人,它不可能對這個企業有太多的影響。 比如說我如果能辦好這個企業就不當小股東,所以不要對小股東寄于太多的希望,對中國企業未來的影響力將是戰略投資者,具體來講就是這個公司前十名投資者,這可能會決定企業的未來,所有的小股東都是搭便車,這是基本的身份決定的,在信息和能力方面只能搭便車。 如果他能決定大股東就不叫股市,就不叫企業了,因此未來考慮投資理念的變化要分開,未來可能影響最大的還是戰略投資者,因為小股東過去搭便車是跟風,現在搭便車會看看企業內部治理,尤其考慮前十名的狀況,總體是搭便車,這個車好就可以了,最大的是戰略投資者問題,這個最主要的問題。 主持人:您覺得全流通之后戰略投資者會不會還像過去那樣采用坐莊等惡劣的行為控制市場和上市公司。 魏杰:恰恰不能這樣干了,只要在全流通的條件下,外部監督會轉向內部監督,股東之間的監督。剛才講了兩條,在這兩個條件下,任何人不可能到一起,因為有知情者會監督你,所以董事會應該是血雨腥風的。未來這種狀況就不可能存在,這時候戰略投資者可能成為中國股市最需要判斷的重要投資者理念。 主持人:應該多多關注戰略投資者們投資理念怎樣的?趙教授怎么看? 趙錫軍:我想還是堅持剛才的判斷,從一個理念的孕育、產生到最后成熟可能會有一個過程,無論戰略投資者還是其他的投資者,會慢慢隨著過程的發展,不斷形成自己比較專業、比較理性的看法,這個過程跟投資者自己的努力,跟市場的完善密切相關的,就目前這個階段來講,我們只是把投資平臺某些規則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會影響到一些投資行為,戰略投資者和公眾投資者,中小散戶投資者,他們行為因此會發生一些變化,形成一些共同的東西,但是又受到傳統習慣的想法,習慣的影響非常深刻,所以我判斷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以后,投資理念會發生兩極的分化。一級比如戰略投資者更多考慮價值方面,公司的投資價值,或者考慮公司本身全方位能不能分紅,投資的回報,這些方面考慮更多一些,統稱為價值考慮,價值取向,另外考慮的是來掙錢的概念,不管考慮價值高低,我做公司把資金投下去買它股票將來能掙錢就可以,而不管將來怎么樣?延續以前跟風也行,炒作也行,坐莊也行,這樣會使得最終形成兩種不同的理念,一種某些小部分的投資者會更多的關注公司的價值,特別要提的一點,能不能分紅,能不能給投資者很好的回報是很重要的一點。 投資者受傳統影響深一點,還是聽消息說這公司好了買它的股票,或者誰又在炒作它,還是延續以前的做法,這還會存在一段時間,不會短時間內消失,最終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后面的投資者,后面這一塊炒作也行,坐莊、投機會不會消失,不可能永遠消失,即便看到現在發達國家的股市也有類似的情況,發布消息跟著做一些交易,內幕交易在某種情況都是存在的,不過主流的方向越來越清晰,非主流的慢慢淡化。 主持人:趙教授認為目前不論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如何,也不論時間如何劃分間隔,市場中該有的東西都會存在的。施煒先生對剛才提到這個問題,不管戰略投資者也好,還是中小投資者也好,未來他們理念怎么看? 施煒:如何變是一個過程,驅動這個過程是兩個主體,兩個因素驅動如何變,一類就是上市公司本身,上市公司本身的變化會牽引投資理念的變化,作為上市公司來說,有一系列目標企業會出現,這樣的目標企業本身他們的走向帶領未來投資領域,這些目標企業從做的成功投資對象來說,必要條件一定是治理結構,充分條件是產業的定位,經營業績,領導者的能力。 從這方面來說,我同意趙老師意見,現在都是很混沌的,從目前信息披露很難確定哪些企業治理結構是可以讓我放心的,第二個疑問很難判斷在中國經濟結構變化過程中哪些產業有持續穩定發展空間的,很難判斷領導人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目標企業并沒有給我們很清晰的信息,將來企業中會符合既是充分條件又是必要條件的出來。 影響第二個因素就是頭羊,也就是一群投資者頭羊的看法,頭羊就是戰略投資者,中小投資者是跟著來的,現在一些戰略投資者已經躍躍欲試了,他們可能在選擇,選擇的過程也是試做的過程,可能有一批的,這理念過程如何變最好用市場化過程解決,有一批可能強調這個理念、這個主張沒有人跟進和回應,最后市場發展一定有一個機會窗打開,哪幾匹羊在機會窗下面,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的情況完全吻合,又贏得中小投資者的信任,這時候頭羊就形成未來投資的方向,也就是具體帶有操作性的投資理念,相信現在股權分置變革之后有一群羊在躍躍欲試,在研究市場如何變化,將來堅信有幾只羊在那個時點上。這樣一個過程會形成比較清晰的投資領域,最后還是對價值不同的解釋而已。 主持人:施煒先生總結了幾個羊的觀點,但愿這個羊比較聰明。請教一下劉教授,對剛才這個問題怎么看? 劉駿民:剛才講很多了,關于投資理念應該是附屬的,投資應該是長期的,中國目前看資本市場發展到現在,投資性很小,所以趙教授說的有同感,時候還沒到,我想佐證說這么一件事,那次大討論吳敬蓮和曉求教授的爭辯,中國股市怎么回事,有人說泡沫太大要擠掉,擠掉就好了,那時候坐莊盛行,到股市上以后賺錢很多,當時有好多上市公司,這個環境逼使上市公司做了很多壞事。 比如那時候一個企業上市,融資以后拿來7個億,我的公告一定要說,我高科技公司,又做了各種高新技術,其實我這個錢用不著拿來給科學家,學校里找幾個教授拿5百萬你們先玩,然后告訴掀起投資1千萬還是2千萬,然后又弄3、4個項目讓他們做,當然也給他們錢做,他要指著高科技東西出來上市時間很長,那時候中國風險基金做不出來,因為他們有辦法賺大錢,他不傻了,現在都坐莊,越坐越低,跑不了的不敢賣,就套住了,套住好多,天津的一家證券公司多少億的就沒了,現在覺得掙錢的方式多了,剛才趙教授說掙錢方式很多,掙錢方式很多,但是不同的時候,有一些證券市場違法資金有人說6千億,有人說4千億,所以有人說要擠掉這個泡沫讓資金回去干。 這兩年我們發現這個基金正在悄悄起來,就看到好多有前景的企業,非常好的企業開始扶植他們一直到上市,但不一定在我們這上,到國外上,上午有人講了。我有一個觀點,中國的股市跟經濟背離,實際中國股市目前從5.19行情以后,基本上在逐漸邊緣化,邊緣化主要原因是什么?現象是經濟非常好,但是股市非常差,去那買錢很多,拿著挑半天,剛才教授說能挑十個,其實挑出來很好的企業挑多了就沒多少,這情況下誰也不敢輕易把錢扔進去,看企業長期看不清楚。 還有個情況,按照美國的說法,美國資本化的程度非常高的,所有的收入流除以當時利息率是國家資產的總數,美國大概GDP的30多倍,中國基本上股市差不多,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經濟這么好,高收入企業很多的,這些企業收入都可以變成資本化,就變成很多的存量,這樣中國沒有就想辦法到外面上,越這么做時間長了好多問題解決不了被邊緣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股市像水一樣,里面應該是活水,老保持新鮮水有進有出,后來進的慢出的也慢,誰去喝那個臟水,這時候談投資理念在這個市場上怎么談。 主持人:剛才劉駿民教授給我們開到了一番,一個環境不好,所以上市公司很多做假,還有一個得大進大出,否則水池子里容易臭,用什么投資理念都沒用,下面請教兩位李先生,他們都是站在證券市場最前沿的人員,剛才提到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投資理念可以分為戰略投資者或大型的基金公司包括在內還有一部分中小散戶投資者,從兩位的角度考察應該是怎樣的? 李勇:實際上投資是非常好玩的事情,可以有多種態度對待,可以有收獲也可以有愉悅,剛才主持人說的題目試著回答一下,機構投資人因為資金的規模大,散戶因為資金的規模小,金融行為有偏差這個理念比較成熟了,投資在實踐操作中還是可以找到大量旁證的,錢越少的散戶定的目標越好,你說為什么?因為資金量小,覺得有100%或50%回報是很自然的,因為李華先生管的資金量非常大,管60億有5%回報就不錯了,這就是有投資的紀律。 所以為什么市場當中以機構投資為主對市場的穩定非常有作用。散戶偏差行為非常大,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資本市場建設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大家指責上市公司,指責中介,指責監管方職責完了,投資者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有正確健康的理財觀,你對風險怎么度量的,當有不合理投資回報要求的時候,在理性的基礎上非常現實嗎?所以需要四方力量共同努力,對中小投資者固然需要保護,同時自己一定要增強風險意識,要有健康的財富觀和風險觀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對于很多的人來說大家只能一分錢一分錢累積起來,作為基金公司在證券市場中間經常充當戰略投資者角色,比如關于對價談判,像基金公司大的投資者確實為中小散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因為他們通過他們和非流通股東的談判博弈,是的對價趨于平衡,雖然他們賺了大頭也為中小散戶帶來好處,李華先生你怎么看,他們對于控制上市公司以及如何操作這個市場有什么變化? 李華:說實話剛才討論話題非常有意思也很感興趣,比如講機構投資者理念跟個人投資者的理念,可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這么多年看了很多機構投資者起起伏伏,個人投資者的起起伏伏,我看到很多機構投資者他們進行投資的時候,跟大家理解個人投資者理念也好操作也好沒什么區別,個人投資者當中很多做得非常優秀非常杰出,所以投資理念有好的和壞的投資理念分別,有一個可以經得起時間長久考驗的理念,和轉瞬即逝的投資理念區別。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只要用心做都是可以有非常成功的體會。 另外一個變與不變的問題,我覺得好的投資理念應該經得起時間長久考驗的,但是確實市場上面會有各種潮流來來去去,這種潮流來來去去是市場效率相對較低的表現,也是給獲取額外收益的機會,我們更要在變化當中抓住不變的東西,好像一位投資人士說,當潮流退去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看到誰沒有穿泳褲。哪些不變的東西,我個人理解分兩方面,一個是價值的規律是沒有變化的,剛才各位專家學者提得非常認同。第二個人性的規律,它不僅僅是市場短期波動受到人情緒的影響,我經濟學學得不是很專業,人性的規律對經濟學基礎非常重要的,對經濟發展會起到很中的的影響。 比如股權分置改革,實際上股權分置改革在機構投資者來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主要體現兩方面,一個股權分置改革,本身這件事情在兩方面給我們市場造成一個巨大的影響,通過價值規律跟人性規律對市場運行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一個是大家經常講的,要解決非流通股跟流通股割裂的問題,這是解決了,解決之后市場效率進一步提高,事實上還有副作用,在大股東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的,因為很多股份要讓出來,他的控股比例要下降,這對于股東而言對管理層而言,對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而言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股權分置改革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是在什么地方?實際上股權分置進行到今天,好像媒體上不太探討本源性問題,在當初最開始的時候,有一些國內經濟學家和國外的機構發表一些不同的聲音。當實務界人士,最終的結果是使效率提高了,另外有一些政策不一定是提高市場效率,本質來講是不是非流通股把很多股權送給目前流通股持有人,目前情況下國家還大力推動說明了什么?說明證券市場發展地位越來越重要,證券市場應該是最市場化的地方,但事實上很多地方不是市場。 股權分置改革這么大的事,國家做出來,可見提高效率迫在眉睫,隨之而來會有各種各樣的改革措施,包括未上市公司首次發行上市,包括已上市公司的新股發行增發,包括各種股權轉讓,在這些東西推出來過程當中,對游戲參與者,管理者也好,機構投資者也好,個人也好利益會發生很深刻的影響,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基金管理公司,有雙重的社會責任,一方面是國民這么多年經濟發展積聚了巨大的財富需要有一個投資的出路,在座各位都是學生,你們父母為國家發展辛辛苦苦做出貢獻,我們GDP每年增長8%、9%,但是你們父母存在銀行的金融資產增值幅度是多少,這是基金公司的社會責任,大家能分享國民經濟的成長。 基金管理公司還有另外一種責任,我們持有大量上市公司的股份,我們在公司治理管理方面的發言權地位在提高,怎么樣利用我們的影響力來促使上市公司能夠更加良性的發展,促使它的治理結構可以優化這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我們也會不遺余力的推進實行。 主持人:謝謝,我不知道關于股權分置改革之后,中國證券市場未來發展什么樣的,以及對這個市場未來前景怎么看待,還有參與這個市場的個放包括政府監管機構,包括大股東,包括戰略投資者,包括在這個市場中的中間操作人員還有廣大的中小個體投資者,他們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確定性究竟怎樣,對這個市場未來成長性怎么看,對這個市場未來價值判斷究竟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對這個市場未來預期向好還是向平還是向低,我們大家到目前為止還是處在爭論當中,因為未來怎樣我們還沒有看到,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不過將過去并不完善或者并不科學的某些規則打破了,在打破的過程中要重新拼接起一個全新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基本結構,在打破的過程中可能需要許許多多的社會各界,包括臺上著名的專家和經濟學家們,以及臺下許多社會人士大家共同努力,因為許多的事情都是通過爭論、研究、爭論再研究才能得出清晰的條例,也才能讓我們清晰理智的面對越來越復雜的證券市場。 證券市場復雜其實并不是一個壞事,恰恰是一個好事,只有參與者越多才能使市場變得越來越均衡,越來越公平,越來越平衡,感謝各位聆聽我們這一段的演講,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