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正文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演講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15:37 新浪財經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演講實錄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年度人物獎”20名候選人和“年度社會公益獎”4名候選人參加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舉行的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新論壇。圖為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演講。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從2005年12月6日開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將邀請25名候選人陸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參加為配合這次評選活動專門組織的活動——“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新論壇”。以下為12月9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創新論壇上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

  主持人(李雨菲): 大家上午好。

  新銳與尖峰的對話,激情和智慧的碰撞,歡迎收看CCTV《經濟半小時》的特別節目——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論壇。

  今天我們是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萬眾樓,這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充滿了純粹的中式風格,古香古色,在這樣的氛圍當中開展一場有關創新的論壇,也可以說是這次年度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來北大之前,我早就有所耳聞,好多到北大演講的人無法是全身而退的,可以說北大是演講者的試金石,同時也是演講者的滑鐵盧。但是我對今天的演講者充滿信心,我相信他會為我們今天下午的創新論壇添上精彩的一筆,因為在這位演講者的身上最不缺乏的就是信心。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通過一段短片了解一下評委的推薦理由。

  (播放短片,評委推薦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

  現在就讓我們有請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人,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先生,有請。

  您好,周先生。

  我們看到在座的各位觀眾也好,媒體的記者朋友也好,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您來到我們今天的創新論壇。在您上場之前,我們已經通過一個短片了解到了評委推薦您成為今年年度經濟人物的理由,我們也了解到了今年在您帶領下海信創造的奇跡,我們大家更想了解一下有關您個人的一些信息。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從我了解到的您來介紹一下可以嗎?

  周厚健:可以。

  主持人(李雨菲):周厚健先生是一個和海有不解之緣的人,周先生是煙臺人,從小在海邊長大,喜歡在海邊散步,喜歡洗海澡,現在帶領一個帶有“海”字的集團做企業。除了我剛才說的這幾個海字之外,您身上還有沒有和“海”字沾邊的東西?

  周厚健:很多人認為,山東人喝酒有海量。但是我不能喝,對不起。

  主持人(李雨菲):真的嗎?但是從面相來看,周先生是不是有點自謙了?希望在座的朋友或者我本人有機會能領教一下周先生到底是不是有海量。

  周先生,實際上剛才通過這個短片之后,我們了解了海信集團近幾年來發展的一些歷程,開始的時候我也提到,來到我們北大演講臺的人,很多人是充滿了興奮感,但是同時面對底下觀眾的時候也會感覺到一些壓力。我不知道您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是什么樣的心情?

  周厚健:應該講,很高興也很榮幸。

  主持人(李雨菲):您沒有壓力嗎?

  周厚健:真要講實話,是沒有壓力。

  主持人(李雨菲):真的?山東好漢的氣魄!

  所以我剛才也說了,周厚健先生作為我們今天的演講者,他身上最不缺乏的就是那份自信心,周先生的這份信心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呢?我們一起通過一個特殊的廣告來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我想周先生最后那句話,不僅是對企業發展的一種感悟,可能更多的也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您是一位成功的企業領導者,同時也是非常優秀的而且成功的“電視廣告明星”。

  您能不能告訴我們一下,這個廣告當時是哪年拍的呢?

  周厚健:是2003年拍的。

  主持人(李雨菲):您對自己在屏幕當中的形象感到滿意嗎?

  周厚健:我很少看電視。

  主持人(李雨菲):拍出來給大家看,自己就不看了。

  我想知道,實際上通過剛才的廣告片,我們了解到,在您的帶領下,海信經過了四年的執著和堅持,打造了中國民族家電的“第一芯”,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芯片讓您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同時也讓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應該說它掀開了民族家電史的第一頁。在您研發芯片的過程當中,經歷了很多的非議,別人提出了很多異議,而且經歷了不少挫折,是什么讓您堅持了下來,堅持了四年之久?

  周厚健:我認為中國的企業海信是不能夠甘心永遠落在別人后頭的,所以我們必須把核心技術,把產品的前端技術真正掌握到手。

  主持人(李雨菲):技術是企業長期生存下去并且發展起來的關鍵,是嗎?

  周厚健:是的。

  主持人(李雨菲):大家都知道,海信成功研發了中國彩電的“第一顆芯”,第一顆跳動的心臟。但是對中國的觀眾來說,它到底意味著什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今天現場請在座的觀眾和周先生——這顆“芯”的主人一起來感受一下區別,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覺。

  我們請現場工作人員搬上兩臺電視,大家做一個測試,看看兩臺電視有什么區別。我把題目告訴大家,兩臺電視唯一的區別就是里面的芯片不同,一臺是國外的芯片,另外一臺是海信生產的芯片。一會兒工作人員把電視打開之后,看看兩臺電視,同樣的信號會不會有什么區別,請觀眾朋友通過看這兩臺電視分辨一下哪個是外國芯,哪個是中國芯。現場的人當中,唯一知道正確答案的應該是我,連周厚健先生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大家都可以自己來猜一猜哪一臺是用了外國芯,哪一臺用了中國芯。

  現在看到了嗎?感覺怎么樣?能看出有什么區別嗎?

  觀眾:從畫面感覺上,看不太清楚,但是從下面的字幕上看得出來,左邊這個電視字幕非常清晰,右邊的模糊一點,所以我個人感覺,左邊應該是中國芯,“海信芯”,右邊是外國芯,謝謝。

  主持人(李雨菲):你不用問周總,他也不知道,他也在猜,只有我知道,還有哪位愿意發表意見?

  觀眾:我看到前面的畫面,左側顯示器的顏色比較亮一點,所以我認為它應該是我們的中國芯。

  主持人(李雨菲):還有嗎?

  看來大家對中國芯充滿了信心,都認為在畫面上質量更好一些。

  下面這位觀眾離得遠一些,看看從他的角度看有沒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觀眾:左邊這個電視稍微清晰一點,下面的字我看不清楚,剛才那位先生提示了一下,我也看了一下,下面的字比右側清晰了一點。不過我沒有看就知道右邊是中國的,因為它個大。我也猜測,外國的雖然沒有中國的這個好,但是這臺外國牌子和芯片的電視肯定是目前市場上不太好的東西,我可以這么斷定,它首先不是大名牌的,而且不是名牌當中最好的東西,要不然海信不會跟它這么比。

  主持人(李雨菲):這是對測試公平提出質疑了。這邊不管是不是海信芯,但是的確稍微占了點優勢,個兒稍微大了點。其實兩個電視除了邊框有一點大小差別之外,其他的性能和指標都沒有任何區別的,先把這個答案告訴大家。

  觀眾:我覺得是右邊那臺。

  主持人(李雨菲):他的意見完全不同,為什么呢?

  觀眾:右邊那臺色彩還原性和左邊那臺有明顯的區別,我覺得右邊這臺字幕的顏色白,比左邊的要白。而且,右邊的這臺色彩的還原以及柔和的程度要比左邊的好一點。

  主持人(李雨菲):所以你覺得右邊的那個好?

  觀眾:對。

  主持人(李雨菲):這就跟剛才那位小伙子提出的完全不同了,他覺得是左邊的好,因為各個性能指標上好。這位小伙子又說右邊的好。大家可能各持己見,大家關注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有的關注是色彩,有的覺得這個看得更清晰。我想問一下周先生,您剛才也看過了,您能不能發表一下您的意見,您覺得到底哪個是我們的中國芯,海信會具備什么樣的水準?

  周厚健:實際嘛,真是看不出來。因為我們是用測試卡來測試,而且用一些專業人士來看也沒看出來,這兩臺能不能看出來呢,我現在很難看出,即使能看出來,不應該是電路本身的問題,而是系統的問題。

  主持人(李雨菲):剛才周厚健先生給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概念,如果完全憑我們肉眼直接看的話,是很難分辨芯片實際的性能。那么可能我們看到稍微有一些差別,是因為電視系統本身的區別。

  周厚健:對,系統本身的問題,而且這兩個屏幕是一樣大的,我剛才看了,都是29寸的。

  主持人(李雨菲):那么,在同樣的情況之下,大家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和猜測,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我再問一遍,大家認為哪個是中國芯?

  盡管周先生認為肉眼很難分辨的,但是大家還是認為是左邊嗎?

  真理是掌握在左邊的手中的。左邊這臺電視機采用的就是海信生產的芯片,大家可能感覺到清晰度更好一點。

  周先生,您的解釋跟大家目前的直觀感受不一樣,包括您以前做的科技的測試,海信生產的芯片和國外引進的芯片在技術指標上和性能上已經沒有差別了,是這樣嗎?

  周厚健:是這樣的。

  主持人(李雨菲):這是您四年來取得的成果,是您期望的嗎?

  周厚健:這是一個起碼的標準,我希望海信的比國外的還要好,這是我的真實想法。

  主持人(李雨菲):您實現海信生產出第一顆中國芯用了四年的時間,達到您預期的海信生產的比國外的還要好,您預計得花多少時間?

  周厚健:我們下一個芯片預計在2006年推出,這個系統芯片從規模上、功能和性能上都能超過外國的芯片。

  主持人(李雨菲):也就是說還有一年的時間。您能打保票說,2006年一定能實現嗎?

  周厚健:我想我們努力在這一年實現。我們的測試實驗是2006年6月份,如果一次成功的話,6月份就成了。如果10次才成功的話,可能就要超過2006年了。

  主持人(李雨菲):我們和周總一起等待,希望2006年的時候,大家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那個就是海信的中國芯。

  今天主角是周先生,他將給我們帶來創新故事的演講。我們知道,周先生想得非常周到,帶來了很多海信的小的宣傳冊和禮物,聽說還帶來了全新的投影儀,是嗎?

  周厚健:不是投影儀,是電視。

  主持人(李雨菲):我聽說這臺電視是具有最新技術的產品,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

  周厚健:這個產品的意義是在于我們的總書記把它作為國禮送給了蘇聯參加二戰的老紅軍戰士,是今年總書記到俄羅斯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帶過去的,所以它是一個國禮的產品,我想把這個產品留給我們的北大經濟研究中心。

  我希望,大家看到這臺電視就能想到海信。(掌聲)

  主持人(李雨菲):沒問題,海信的標在這里明明白白的標著,大家看到這臺電視肯定就會想到海信。

  本來我想讓周先生到最后再把這個包袱抖出來的,沒想到周先生現在就說了。沒關系,到最后的時候,我們再請周先生重新宣布一下,本來想請周先生介紹一下電視的型號、功能等等。

  論壇馬上就要開始。我想,對于新技術的創新,周先生是有獨特的體會和感觸,接下來把時間留給周厚健先生,請他給我們講述創新的故事。

  有請。

  周厚健:先和大家道歉,我今天感冒很厲害。

  各位老師、同學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下午好。能站在北大的講臺上和大家交流,我感覺到很高興、很榮幸。在我參加這個交流以前,我特意在集團的網上檢索了一下海信員工的畢業學校,最后我看到,海信擁有在北大的畢業生不足20人,只有十幾人,這個比例只占千分之一,太低了,我感覺到這說明海信還不夠優秀,說明海信的影響力還不夠。

  今天我的講座期間可能大量要講到海信,或許有褒揚自己的嫌疑,如果我講多了,請大家理解,這是海信對各位發出的盛情邀請。

  下面,我首先介紹一下海信的情況。

  海信是一個以家電、通信和信息產業為主業的公司,技術立企是海信最重要的戰略。海信在技術拉動下,經營規模迅速增長,估計到今年的12月31號,我們的銷售收入能達到340億元。

  先講今年對海信兩件很重要的事情,并通過這兩件事情說明一下海信是怎樣做的,技術對海信的影響力是怎么樣的。

  一個是今年6月份,我們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為我們的芯片做的技術鑒定,海信研發成功了中國第一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清晰度圖像處理芯片,這個芯片是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我們研發成功,同時我們產業化也成功了。

  這個芯片的成功,它的意義是非常大的,中國每年彩電的年產量7000萬臺,去年是7300萬臺,這7000萬臺沒有一片核心芯片是中國人自己的。隨著海信這個芯片的誕生,這個歷史到此結束了,中國的彩電有了中國自己的芯片。

  隨后我們又發布成功研發了并且成功鑒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冰箱控制技術——適量變頻,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此前中國是沒有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海信又成為中國的唯一。

  應該講,這兩項技術的完成,標志著海信或者說標志著中國這個行業的自主創新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也打破了在這些技術上外國人長期壟斷的格局。

  第二件事,海信平板電視,包括TDP電視、

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額占有率、銷售量占有率率先超過了國外的品牌。在海信占有第一位之前,一直是國外品牌占有第一位,并且遠遠落下中國品牌。打破了此前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絕對壟斷地位,并連續在14個月當中保持了占有率第一位。這些事情都是今年實現的,但是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一年做的,這些工作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下面講一下技術立企對中國企業的重要性。

  從歷史來看,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上,中國錯過了太多的時間。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有這種氛圍,有這種環境,但是由于中國的閉關鎖國,使得我們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們無法發揮這種后發優勢的經濟理論來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只能關起門自己搞,因此我們錯過了很長時間。

  改革開放以后,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中國幾乎只知道引進,忘掉了我們應該自主研發。我記得在1987年的時候,中國全國一片引進之風的時候,當時的電子工業部有一位處長,后來是電子工業部的科技司的司長,他叫徐順成,這位同志很痛心、很擔心地跟我講了一句話,說“中國人怎么了?中國人怎么只知道引進了,怎么忘記了還能自主開發了?”這句話對我的刺激是非常強烈的。大家不要以為只是一句話,實際上這種認識,這種內在的沖動本身是存在的,這句話對我的刺激是強烈的,我當時就想,我們的企業絕對不能走這一步。

  實際上,中國很多的企業正是因為持續這樣走下去而步入了困境,甚至是倒閉關門了。過去工業口有一句話,叫“不上項目是等死,上項目是找死”。找死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只知道引進,沒有研發能力,最后引進的結果,引進的產品很快在市場上落后,從而引進的設備、引進的廠房都變成企業的負擔,因此上項目實際上是找死。

  今天回頭看,我們用了20年的時間證明,中國工業用市場環技術而獲取技術溢出的這種善良的初衷并沒有實現。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又有人批評用市場換技術這個說法,實際上歷史上我們就有這樣的說法,但是我們的初衷并沒有實現。

  所以,中國淪為全世界加工車間的風險的禍根早就種下來了。今天,我們的領導人在這方面提了很高的要求,希望中國通過自主創新能夠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夠改變經濟增長方式。

  實際上,我們中國很多的企業有很多很大的生產規模,但是他只能加工,不能制造。加工和制造的區別在什么地方呢?加工是有人給我圖紙,我按照圖紙做出來。制造是從這個產品的誕生就能夠設計它,然后把它再設計成一個產品,制造出來。中國很快成為世界制造工廠的理由我認為并不充分。溫總理在一年以前去海信的時候特別跟我們講了這個觀點,說中國現在至多是一個加工廠,而不是一個制造廠。

  1990年我在去美國考察的時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芯片(集成電路)的設計對電子產業的支撐作用,因此回來以后我熱血沸騰地和當時的電子工業部的張強副部長講到,中國的企業一定要搞自己的芯片。但當時海信太弱小,由于海信人力、財力、技術基礎都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這個夢想癱瘓了十年。90年我出去以后,這個夢想給我的強烈沖擊始終沒有磨滅,直到1999年我們決定上芯片的時候,仍然是那時候給我帶來的很強烈的沖擊作用。

  講了這些背景,只是想說明對技術的認識是由來以久的,但是它絕不是海信走技術立企這條道路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中國在技術上和海外企業差距太大,而且和國外企業同臺競爭,因此技術成了我們跨出國門的巨大障礙,這個門坎我們不突破的話,在中國的市場上,在中國自己門前,我們完全可能被他們擠出競爭舞臺。第一是差距太大,第二這本身是市場經濟的需要。專門搞市場經濟研究的經濟學大師撒威爾森講,市場經濟的最終主宰是技術競爭,這是市場競爭的需要,是規律的反映,不是哪個能理解,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是必須做好的問題。我們看到了國外很多巨頭們斥巨資或在做研發的投入,還在購買技術,原因也就在此。

  實際上,技術和其他資源的不同在于,技術的投入不遵循邊際效應遞減規律,這也是他們加倍熱衷的原因。

  下面,我想以家電為例,進一步看一下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靠著巨大的增長、迅速的市場潛力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迅速成為家電大國。目前全球60%的家電最終產品是來自中國,但是這僅僅是數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術含量的百分比。從制造業的經濟總量來看,日本每年是9110億美元,中國是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簡單的數字總量比較背后隱藏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服裝國,我們越來越掉以輕心的日本仍然保持著從六十年代開始延續到現在仍然是國際制造業的中心地位。因而,從這個層面上講,同為制造大國,但是在很多日本電子企業眼中,我們雖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但是是可以輕易摧垮的對手。

  我把2004年11月25號《日經產業新聞》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跟大家講一下,《日經產業新聞》是日本發行量最大的一個經濟報紙,而且搞財經的人、搞企業的人,每天早晨必買此報。這篇文章寫著,“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廠家逐漸從日本廠家手中奪回了龐大市場份額,中國消費者紛紛把手伸向了低價的中國制造的普及品。但是隨著普及期的結束以及購買替換階段的開始,中國消費者紛紛把目標投向了價格雖高但質量好、功能好的日本產品,中國廠家拿手的是附加功能、大幅度降價、贈送優勢等等,蒙蔽不了中國消費者,中國廠家對此理解遲鈍。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廠家激烈的價格競爭,導致了無法向開發及研究調轉資金,消費者開始摒棄質量不高的中國品牌,把目光轉向了價格雖高但質量好的日本品牌。”這就是日本媒體對未來中國的看法。為什么這么看呢?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創新的能力。而且這個媒體的看法絕對不是哪個記者、哪個編輯的看法,而是日本全體企業的看法。對七家日本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日本企業整體認為,中國企業在勞動力成本的良好控制能力只是充當生產上的合作伙伴,而絕對不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挑戰力量。在調查中,日企對中國家電企業比較文明的說法是,中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甚至連自主開發都談不上,因此,現階段中國企業只能用日本的技術和設備在國內加工而已。而東芝公司的石田泊之蔑視性的評價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就是根據市場行情購買成型技術或技術輔助性開發,實際是一些水果販子,需要什么水果就包裝什么水果,什么好賣就賣什么。”韓國管理學會的會長樸成輔說:“我訪問了四十多家跨國公司人員,50%以上都認為,中國的優勢在未來必然會消失。”我講的這兩段話絕不是為了要挑起什么民族仇恨,這兩段話我經常在海信講,而且我講了很多很多次,反復講,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廣大員工知恥而后勇。我始終認為中國的大企業和中國一流大學的大學生一定要具備國家責任感。而樹立責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知恥,要知道我們的落后。

  作為一個業內人士,很客觀地說,日本人對中國企業的評價本身基本反映了行業的現狀和事實。放大到整個國家,我們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在第7位,經濟總額在世界上排3位,可是我們的創造力只排到28位,自主創新力的薄弱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也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這是涉及到我們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問題,一個大的政治問題。

  這就是我要講的,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立企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下面通過我們“信芯”的突破談一下海信。

  “信芯”是我們給這個芯片起的名字。作為本土生長的民族企業,現在海信已經知恥了,而且正在行動中后勇。五年以前,鑒于企業前途的危機,我們想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我們很果斷地組織了一支青年人隊伍派往上海,開始了芯片的研發。應該講,這個研發是非常艱苦的征程。大家知道,芯片被人們稱作電子信息產業的心臟,有人計算過,一塊錢的芯片能夠拉動上下游產業十塊錢的增值,芯片具有如此大的產業拉動效益,所以經常在專業的文章上我們看到把它叫做“工業糧食”,工業上必須用的東西。

  然而,中國的“心臟”方面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大概差了十年以上。以彩電為例,中國有68家彩電生產廠,七千萬臺年產量,全部依賴國外進口。這個芯片用在彩電上,到底它影響彩電的什么?實際上,如果沒有自己的芯片,你就決定不了彩電的性能,決定不了彩電的功能,也決定不了彩電內部電路的層次,從而你是沒有決定產品的權力的,更找不到你產品的差異化。剛才我講的這些,都是由集成電路來決定的,沒有這個電路,你永遠是跟著別人走的,別人出一個什么方案,你做一個什么方案。所以中國年產七千多萬臺彩電,實際上沒有自己說了算的產品,因為你沒有芯片。因此,掌握技術,掌握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命運,自己決定產品走差異化道路,這是任何企業都夢寐以求的事情,這也是海信五年前立志做好我們高清數字視頻處理芯片的原因。

  我們歷經了1600多個日日夜夜,我們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寂寞與枯燥,實際上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我后面還要講,這種精神是我們取勝的根本原因。五年看不到頭的極度挑戰,我們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團隊,去年用了0在一個0.6毫米的間方上的集成板上做成了二百多萬個電路,七百多萬個晶體管,把這個電路完成了,并且很快批量生產了。五年對一個人來講,是漫長的,是最出成績的階段,所以創新是很艱苦的事情。

  下面,就我們的感受和同學們探討一下一個共勉的話題。芯片是我們十幾個很優秀的年輕人用了五年的時間創造出來的,而且他們受到了很高的嘉獎。我想,他們的成功對在位的各位一定有很多的啟發,我認為他們的成功,除了企業創造的條件,除了他們的技術基礎,還有兩點,可能比企業創造條件和技術基礎更重要的。一個是他們的熱情與激情,五年前,我們把他們封閉在上海開發的時候,這個團隊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他們幾乎是在科技的荒漠上開采。但是最后,這批年輕人憑著他們的熱情,憑著他們的激情,憑著他們對事業追求的滿腔熱忱,他們沒有退縮,沒有逃避,他們做成了。

  現在我們這批年輕人在一脫手了第一代以后,馬上就開始了第二代的開發。他們跟我講了一句話,我是很感動的。他們說:“我們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國的芯片會在世界的芯片技術上無可匹敵。”當然,這是他們的豪言,但是這反映了他們的激情,我認為就是這種激情激勵他們渡過了這五年,并且取得了成就。

  前不久,中央臺熱播《亮劍》,評論很多,主要是講共和國培養的一個將軍,他大字不識幾個,但是他卻是一個常勝將軍,總能把仗打贏,總能把事做好。最后歸結為什么呢?實際上歸結為我們心中總在呼喚,或者我們心目中都需要一種精神,就是果斷出手,勇往直前,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極限。以我的理解,從這個角度講,這種精神,這種激情,有時候是比專業、比知識更重要。而且,他們成功以后,大家發現,有的人未必腦袋多聰明,未必知識面多寬,但是他總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是共性原因,他們都有《亮劍》的精神,所以建議大家有時間看看這個片子,非常有啟發。

  第二,青年人要踏實,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事,這對青年人來說是非常難的事情。大家想一想,五年的時間,這個團隊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呢?他們在做一件過程沒有任何工作成果,結果很可能是失敗的事情,但是他們認準了這種做法的意義,因此他們耐得住了寂寞,不僅僅耐住了專業上的寂寞,也奈住了社會上各種誘惑,社會上各種利益、娛樂的誘惑。最后他們踏踏實實地做了五年,這個芯片做出來了。我認為,他們的挑戰首先是和寂寞挑戰,首先是和這種枯燥挑戰,甚至是極度的寂寞,極度的枯燥。我認為,我們民族需要這種精神,我們的同學們需要這種精神。應該講,社會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商品化特點越來越突出,做到這一點就越來越困難。恰恰在實際工作中,要出成績的話,耐得住寂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要講人生規劃,企業也是這樣的,從這個意義上我講,人生也是一場戰略規劃,年輕人一定戒浮躁,戒急功近利。如果企業眼光短淺,鼠目寸光,實際是在透支未來,人也是這樣。

  如果各位能夠養成這種踏實、扎實的作風,培育自己的資本,資本是長期回報的,這就是厚積薄發。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個字作為北大的校訓,而海信是“海納百川,心誠無限”。我們是另外一方面的包容,希望各位加盟海信,在未來的海信出現更多的北大精神和北大學子。謝謝各位。

  主持人(李雨菲):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了周厚健先生的精彩演講。周先生已經把一份薄禮留給了北大,我也代表北大的師生對周先生獻上一份溫暖,這是中國造的板藍根沖劑。

  剛才我們聽到周先生有關海信創新故事的演講,我體會周先生是有非常濃的技術情結,可能在周先生的理念當中企業的發展是技術為先。對于周先生的這些理念我沒有資格去做評價,不過我還知道周先生還有一個情結,在這里也想給大家透露一下,周先生有一個高考情結,每年高考的時候,周先生都要做一份高考題看一看自己的成績怎么樣。

  我想,到目前為止,周厚健先生應該是全國參加高考次數最多的一位考生吧,不知道周先生是不是有這樣的習慣?

  周厚健:可以肯定講,后面幾年年年都考不上。

  主持人(李雨菲):因為題目越來越難了是嗎?

  周厚健:對。

  主持人(李雨菲):我手里拿的是今年的一份文科綜合能力的測試題,我的成績就不向大家透露了,這個考試題您看過嗎?

  周厚健:沒有。

  主持人(李雨菲):理科的看過嗎?

  周厚健:理科看過了。

  主持人(李雨菲):當時成績如何?

  周厚健:很差。

  主持人(李雨菲):聽說您的小孩兒今年也參加高考?

  周厚健:對。

  主持人(李雨菲):您的成績跟他相比呢?

  周厚健:我肯定不如他,因為他考上了,我沒有考上。

  主持人(李雨菲):我們特別想知道,您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高考的情結呢?

  周厚健:實際上沒有什么為什么,完全是一種愛好。我是78年考的高考,78年以前,中國建國以后的考題我都做過了,而且我當時考的成績非常好。我想,我一定能來北大,最后陰差陽錯我沒有來。此后,我就年年做高考題,一直做到1987年,最后工作太忙就放下了,而且一放下就退化了,所以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完全是為了愛好,不是為了解題了。

  主持人(李雨菲):形成了習慣啊。但是您做完了高考題是什么感覺?是不是“我今年參加高考一樣能考上北大”的感覺嗎?

  周厚健:越來越差,每年考的學校從好的到差的,一直到考不上大學。

  主持人(李雨菲):呵呵,周先生非常實在,您做這個也是為了放松吧?

  周厚健:也是為了放松。

  主持人(李雨菲):所以各人都有一些不同的愛好。一般人可能看到高考題就暈了,我想,能夠通過高考的人都很了不起,特別是能坐到北大的這個講堂里的人更是了不起。

  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北大的師生學子了,今天你們走到這里,坐在這里聽周先生的演講,一定非常希望有機會和周先生現場面對面的交流。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就有同學舉起手來了。這樣,女士優先好不好?先請這位女士吧。你有什么問題問周先生?

  學生提問:我也是來自山東,你是山東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我想問剛才您贈送的電視機,是不是用的海信的芯片?

  周厚健:這個機型的芯片在海信出來以前就有的。

  學生提問:海信芯片第二代什么時候出來?

  周厚健:我們計劃是2006年6月份第一次留片出來,如果一次成功,6月份就拿出來了,如果10次成功,可能就要2006年以后了。

  學生提問:主持人,周先生好。我想問一個問題,經常聽到國內的經濟學家說,大部分的國有企業的老總缺乏那種走向世界的觀念,您現在已經做得很大了,作為國內的企業家代表之一,我想問一下,貴公司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戰略構想?你們公司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以及其他創新,使我們的國有企業或者說使我們國內的企業盡快、更大規模地走向國際市場?

  周厚健:首先,作為我們處的這個產業,不進入國際市場,不是發展不發展的問題,而是一個生存問題。第二,怎樣往里進,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認為,要進入國際市場的話,如果僅僅以產量打進去,可能你的經濟代價和品牌代價都比較大。所以,我們現在主要是用產品戰略往里進,我們希望我們出去的產品檔次稍微高一些,因此我們仍然在技術方面做很大的投入和突破。事實證明,效果是不錯的,我認為,在海信的產品領域中,現在不是渠道的問題,主要是產品問題,當量增長到一定的程度,那時候將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現在是技術戰略,商品輸出,后面是技術戰略,商品和技術同時輸出,再往后是技術戰略,再加上資本同時輸出。謝謝。

  學生提問:主持人,周總,你們好。我想請問一個問題,技術的載體是人,海信集團這么重視技術,它是如何在公司中體現人的價值的呢?謝謝。

  周厚健:你講得很對,技術的載體是人,只有人的潛力發揮好,技術才可能做好。海信是一個國有企業,這一點大家可能還不知道,但是海信是在中國最早打破平均分配大鍋飯制度的企業。我們首先用激勵機制,當然激勵機制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有很多方面。我們首先用激勵機制打破了這種分配制度,從而激勵了我們技術人員的斗志。由于長期的這種管理,形成了企業文化氛圍,文化是通過管理積淀起來的,通過這種作用,又反作用于我們的員工。現在海信的技術立企戰略能夠貫徹下去的最大原因是這些年我們始終把形成氛圍的工作做得很好,現在自上而下都有這種共識,這樣才能把技術立企戰略從企業最上層到最基層,層層貫徹到位。

  學生提問:如果說你們這么重視技術人員的話,那么技術人員和您的工資誰高呢?

  周厚健:技術人員和我的工資比較,是我高,我想你不會懷疑這是錯誤的吧?

  我再補充一句,他提的問題確實是這樣的,中國很多技術人員工資確實很低的,最近我們購并了一個企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每年只能到十萬,再往上必須脫離技術人員行列。在海信不是這樣,海信技術人員是單獨通道,可以上升到比其他管理人員高得多的數額,我們設計的通道是可以上到副總裁的收入。

  主持人(李雨菲):看來海信對在座的各位很有吸引力。

  學生提問:感謝主持人和周總。我是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同學,我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剛才主持人在前面做了一個演示,把兩臺電視進行比較,一個是海信的,一個是國外的品牌。產品的同質化的過程中,其實產品質量已經不是特別有區別了,可能品牌更重要一些。在我們看來,大家對品牌的認可,在亞洲三個國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東芝,然后想到的是三星,之后才想到咱們海信。那么,海信的世界品牌之路是怎么樣走的呢?請周總介紹一下。第二個問題,接那個同學問的,前五十年的競爭追,我們國企和跨國公司的競爭是在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方面的競爭,但是未來十年呢?未來二十年呢?競爭可能在人才方面。現在IBM、沃爾瑪等等不少跨國公司到北大清華招人,這些人都已經進去了,他們的人才儲備可能比國企更先一步。周總,您的海信是怎么樣把北大同學和清華同學吸引到您那兒去,您的具體措施是什么?謝謝。

  周厚健:你提的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前面已經回答了一半,怎么國際化的問題,剛才這位同學已經提過了。關于另一半,我不是很同意你的理解,這也是見仁見智。你是把品牌和技術分開談,我認為不是這樣,一個品牌需要內涵,什么是品牌?品牌是占有消費者信任資源的財富,怎么占有他的信任資源呢?消費者對品牌的最基本的屬性、性能和質量要有一種感受,對這個品牌的評價,絲毫不是這個品牌在你頭腦中有多高的迷信,僅僅是可知度而已。可知度有什么影響呢?你知道它有多么強烈,正負效應都有影響。對品牌的影響來說,最重要的是美譽度。

  關于第二個問題,人才的戰略。實際上做任何事情,人才都是第一位的。我很同意共產黨的鼻祖馬克思講的話,他說實際資本是不增值的,只有人才增值,資本增殖是掩蓋了對剩余勞動的剝削。現在我們提得很明確,資本是不增值的,這個觀點不要帶到學術范圍來談,資本本身不增值,如果我給A公司一個億,給B公司一個億,結果A公司變成五千萬了,B公司變成四個億、五個億了,你說資本增殖不增值?因此實際上是人才增值。至于怎么樣讓北大學生去海信,首先我要標榜,然后讓大家愛它,我認為主要是激勵機制,我標榜的過程中,大家能看到,海信對人才的激勵機制在現在的企業當中是比較好的,并且是比較穩定的。海信有一萬人,本科以上有四千多人,碩士以上的有四百多人,是這樣一個團隊。為什么這個團隊能夠穩定下來?我認為還是因為它的激勵機制比較好。

  我們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物質激勵;第二是事業的激勵,他要有事干;第三是環境的激勵,他在這個環境下要干得舒心。我們主要在這三方面做好我們的激勵機制。

  主持人(李雨菲):接下來北大的同學也應該想想,我怎么樣才能進海信呢?

  學生提問:周先生您好,我是北大經濟研究中心金融班的學員,最近一兩年郎咸平對國有企業產權改革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從而引起了社會對于國有資產流失的大討論,您對于他的觀點有什么看法?還有,在海信并購科龍案件中,有好多公司都參與了并購的事件,但是為什么最后海信能勝出?您能講講背后的故事嗎?謝謝。

  周厚健:你提的問題很尖銳,我回答不好的話,就會被敲一板子。

  國有資產流失肯定是錯的。大家想想,為什么國有資產是錯的,那么個人資產流失就對了嗎?流失肯定是錯的,問題是怎樣界定流失。比如我的凈資產是十個億,我去買它,花了二十個億,這是正常的,我賣它,可能賣了五個億,也是正常的。現在我們把國有資產的流失用它的評估價值來決定,我認為是錯誤的,買賣是一種價格交易,價格是在交易中形成,價值是在生產中形成,現在的問題在于流失的界定是不明確的。如果我們能夠遵循市場規則,遵循市場交換的規律,我認為就不存在流失與不流失的問題,只有貪污才能流失,只有行賄才能造成流失。

  第二個,關于科龍的問題,到現在為止和科龍還沒有做股權交易,雖然我們人進去了,我們的凈值調查也完成了,但是沒有做股票交易。由于科龍前期的股權被司法凍結,到現在司法沒有凍結,司法解凍需要格林柯爾的債權人來同意才能進行。

  至于為什么海信能進去呢?主要有三點:第一點,我們具備這個條件,海信的經營是比較穩健的,所以海信把資金條件來完成了。第二,海信有技術和市場的條件,盡管海信在國內不是最大的,但是技術在國內是領先的。第三,我認為海信是負責任的,海信在社會上,在我們企業內,大家評價我們負責任的口碑是一致的。我們能夠進去,出了問題敢于負責任,而且確確實實我們把人才帶進去,把資金帶進去,這對于挽救科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條件,由于這三個條件,所以我們進去了,別人沒有進去。謝謝。

  主持人(李雨菲):現場的評論非常踴躍。請中間這位穿紅色衣服的同學提問。

  學生提問:主持人好,周先生好。我在廣告當中看到,好象這個企業由您一人決策,我想問一下,海信做手機、海信做電腦,是否有前期的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海信做這個“中國芯”,是否有這樣的分析報告?我還關注一個問題,海信的董事會是什么樣的結構?謝謝。

  周厚健:由于你的前提有問題,所以后面我很難回答你,你的前提是我一人決策,從廣告上怎么看出是我一個人決策呢?由于前提有問題,所以后面問的問題,我認為就不是很準確。海信不是一人決策,而且我歷來推崇集體決策。但是我強調,經營者要有他的管理性格,管理性格是什么呢?第一,能夠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第二,在聽取意見之后,能夠迅速決策。如果只有后面一條的話,就變成自己決策了。你談到的三個問題,海信所有上的項目,都必須經過調研、分析,制定可行性方案和實施方案。謝謝。

  學生提問:剛才光華那位同學提到了人才的問題,我正好有一個跟海信有關的故事,跟您分享一下,我是北大2005級MBA新生。我來讀書之前,也是做了四年的企業管理工作,去年12月份,我正在南亞的一個國家進行家電市場的考察,我接觸了一位當地的經銷商,很巧,那個經銷商正好是海信在那個國家的獨家代理商。他跟我說對海信的看法。他說,海信的外貿部長是一個只有28歲的年輕人,一個公司的老總敢把這樣一個位置交給這樣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我覺得這個老總是很有魄力的,這個品牌是很有魄力的。當時我看到,他把海信的冰箱和電視擺到了主要城市的主要商店里,所以今天正好有這個機會跟您分享一下海信的經銷商對您是怎么看的,對海信是怎么看的。

  我的問題是關于國際化方面的,TCL和海爾已經分別以并購和資金渠道在國際上進行了實質性的進展,無論中間充滿了多少困難和失敗,但是取得了實質性的成績,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我想知道海信在未來的戰略考慮上,對于海外并購和渠道是怎么樣思考和改革的?以前聽說過海爾的“海爾出海”,你如何讓海域的信譽全球呢?

  周厚健:看來我前面確實沒有講清楚,因為時間的關系,我無法展開講。海信在海外市場的策略是這樣的。第一步,我們是以商品輸出為主,以技術輸出為輔,這兩個我們同時在做。第二步,我們將會把技術輸出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同時輔以資本的輸出。現在,我們主要還是商品的輸出,而且商品的輸出主要不是解決渠道的問題,因為海信到現在為止在海外的量也不過30多億人民幣,我們主要不是渠道的問題,還是產品的問題,所以海信在產品上下的功夫是非常大的。在技術輸出上,我們向匈牙利、法國、巴基斯坦、南非這些國家都輸出了,但是它是為輔的。下一步,技術輸出的幅度可能更大一些,這時候我們可能把商品輸出主要放在對渠道的建立上。我講清楚了嗎?謝謝。

  主持人(李雨菲):在這里,我再強調一下,因為時間有限,希望每位同學只提一個問題。

  學生提問:歡迎您來到北大經濟研究中心,也祝賀你——我的山東老鄉和我們北大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主任一起成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候選者。2005年,海信有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一個是6月26日“信芯”誕生,標志著海信實現了科技的創新。2005年9月9日,海信收購科龍,標志著海信實現了資本運營和企業文化的創新。我的問題是,這兩個事件中,您認為文化創新、科技創新和資本運營創新哪個是最重要的?謝謝。

  周厚健:如果你認為人是最重要的話,那么一定是文化創新最重要。此前,我或許也會講這個話,但那不是一個成熟的看法,現在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很成熟的,而且是很深刻的,是親身體會的。一個企業要做好,一個企業要有好的做法,要穩定的話,一定要形成有德的企業文化。

  學生提問:謝謝秀外惠中的主持人,尊敬的周董厚健先生,我很喜歡你的名字“厚健”。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海信海納百川,信誠天下,非常棒。我看您的名字就想到思想大師梁啟超先生給清華的定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的恩師,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的定位也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更欣賞你的厚德載物在前,自強不息在后。您剛才說企業文化,有德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是什么?謝謝。

  周厚健:實際上在我進入會場前夕,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經商人是狡猾的,講假話,我們這些商人是沒有實話的,很多人是這樣認為。我認為,真正要把商做好,一定要有誠信,這是在海信非常牢固的一個觀念,而且海信在現在這種市場氛圍下是做得比較突出,比較好的。

  主持人(李雨菲):到目前為止,這是我聽到的最動聽的一個提問。

  學生提問:周先生您好,我是北大國際MBA的學員,剛才聽了您介紹“信芯”誕生的過程,覺得很受感動,這是很艱難的過程。我想問的是,如果經過了四年半之后,假設“信芯”的誕生沒有成功,您還打算堅持多久?對于這個時間,或者對于預算,您心里有沒有底線?請您說實話。

  主持人(李雨菲):周先生一直在說實話。

  周厚健:實際上我把這個問題回答了,你就可以知道海信的決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臨著失敗,而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只要在這個時刻,都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但是我告訴他,必須堅持做下去。因為我堅信,外國人能夠做出來的東西,而且是依靠人腦設計,不是依靠設備做出來的東西,中國人也一定做得出來,我認為中國的智慧一點不比外國人差,中國人的執著精神一點不比外國人差,只要是技術而已,技術是積累起來的,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下去呢?所以我想,中國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應該有這種決心,如果都這樣做的話,中國的技術絕對不是今天的狀態,如果中國人繼續這樣做下去的話,我堅信,中國的富強指日可待。謝謝。

  主持人(李雨菲):現在是最后一個問題。我把這個選擇權留給周厚健先生,您為自己選擇最后一個發言的同學好嗎?

  周厚健:我把這個權力還給你吧。

  主持人(李雨菲):看來周總也是誰都不想得罪。

  學生提問:謝謝主持人把最后一個機會留給我。

  周總您好,現在海信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搞研發,有沒有另外一種思路呢?就是進入外腦,以天下之智力為己用,比如購買別的知識產權,或者并購一些有非常好的技術能力的公司?

  周厚健:這永遠是一個輔助的辦法,而不能成為一個主流的辦法。剛才我講過,一個企業,要是個創新性的企業,必須要有創新性的文化。如果我從外面買技術、買公司的話,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個技術如果永遠是買的話,那我們現在引進不就成立了嗎?我們不停地引進不就可以了嗎?但是真正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現實競爭力的技術,你永遠是買不到的,如果你要買到的話,你將付出十分昂貴,高于市場競爭的代價。作為一個企業來講,走技術創新的道路,必須要有人才,人才永遠不是企業的干部員工自己來的,必須靠引進。現在海信很多人才都是從海外,從國內一些好的學生和一些有工作經驗的有識之士進來來承擔重要課題。

  主持人(李雨菲):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同學和周厚健先生之間的互動就到這里告一段落,感謝同學們提出這么多精彩而尖銳的問題,再次感謝周厚健先生精彩的回答,謝謝。

  進行到這里,我想現在請周先生面臨我們本次創新論壇的最后一個挑戰,這個挑戰是由一位神秘嘉賓發起的,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神秘嘉賓呢?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認識一下。

  (播放短片)

  主持人(李雨菲):現在有請這位神秘嘉賓劉姝威女士上場。

  我不知道周厚健先生聽到劉姝威這三個字的時候是什么反應?

  周厚健:第一個是很敬佩,這確實是最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最有良知的學者。第二個是很恐懼,恐懼學者提的問題我回答不上來。

  主持人(李雨菲):確實,劉姝威女士今天要發難了,用劉女士自己的話講,現在很多上市公司不愿意跟她打交道,因為大家知道,只要劉女士一出現,往往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公司存在的問題。今天我們要親眼見到破解了“藍田神話”的劉姝威女士來解讀海信,不知道周先生準備好了嗎?

  周厚健:我會實事求是,這是我必須做的。

  劉姝威:我首先要糾正主持人的說法,現在不是上市公司怕見我,因為我們跟很多上市公司有非常好的合作,比如說海信,我們就不是初次見面,我們也是老朋友,我們也非常關心海信的發展,因為海信確實在家電產品這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國人驕傲的。今天是在我的母校,我想,不僅是我,還是我所有在座的校友們都很關心一個問題,與國際上同業最強硬的競爭對手相比,海信的差距在哪里?

  周厚健:在技術的儲備,技術的深度。

  劉姝威:告訴我,這個差距到底有多大?我們需要具體一點的。

  周厚健:在應市產品上,差距很小,在儲備技術和后續產品上,我認為至少是五年以上。

  劉姝威:我們現在最擔心的,也是最想知道的,怎么來彌補這個差距?因為這涉及到不僅是海信,不只是家電行業的,尤其是龍頭企業,我們的飯碗,我們的利潤到底有多大?

  周厚健:要分開看,是低端市場份額還是高端市場份額,我理解劉老師問的可能是高端市場份額什么時候才能達到。坦率講,由于我們技術的基礎搭建起來的晚,因此我們品牌的內涵相對薄弱,這是一個劣勢。第二個,技術本身還有非常大的落差。因此,我認為,在近十年,海信的家電,中國的家電,在高端上超過當前世界級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是困難的。在低端上,我可以講,指日可待,近一兩年就可以搶占,但是這個意義幾乎是沒有的。

  劉姝威:大家都知道,低端市場份額和高端市場份額最后形成的利潤是不一樣的。

  周厚健:對。

  劉姝威:另外一個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現在可以說國際競爭力最終表現在核心技術方面。在核心技術這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了海信研發成功了“信芯”,但只是一部分。您的下一步怎么能保證海信的核心技術能夠跟國際最強硬的競爭對手相比呢?

  周厚健:我可以講,在高清

數字電視上,我們的這個時間是指日可待的,下一個芯片的系統集就是縮影芯片,我都集中到一起去了。因此,在芯片上我們如果擁有的話,在平板的制造上,我們也正在介入,剩下的問題就是標準問題,只要使用現在的標準,我們只有來使用別人的專利。所以說,擁有核心技術和擁有原創性的核心技術還是有很重要的差別的。

  劉姝威:謝謝,我們也祝海信有新的輝煌。

  主持人(李雨菲):謝謝,也非常感謝我們的特邀嘉賓劉姝威女士,看來對海信的“發難”已經結束了。

  周厚健:沒有發難。

  主持人(李雨菲):也謝謝周厚健先生在創新論壇上所有精彩的回答。

  我想,剛才周先生也已經提到了,他今天來到北大不僅僅是做精彩的演講,同時也帶來了這樣一份禮物,把作為國禮的海信

液晶電視留給了北大的經濟研究中心萬眾樓,留在這個講臺上,我們再次來到這個講臺的時候,也會想起海信,希望早一天在海信的液晶電視里裝上海信的中國芯。

  我衷心祝愿曾經是2001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周厚健先生同樣在2005年榜樣有名。同時,在周先生的領導之下,海信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澆鑄出更多的中國芯,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海信和中國芯強有力的生命脈搏。謝謝。

  周厚健:謝謝在座的各位。

  主持人(李雨菲):也謝謝在座的各位北大的來賓,謝謝大家出席我們的創新論壇,也希望大家同時收看我們的節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