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第14屆中外管理官產學峰會 > 正文
 

楊沛霆:2005年中國企業主管現狀調查報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16:02 新浪財經

    2005年10月29日-31日由《中外管理》雜志社、北京中外企業管理培訓中心主辦的第14屆中外管理官產學峰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峰會主題為2006·中國企業“贏”思維。以下為中外管理雜志社社長、總編楊沛霆先生發布2005年中國企業主管現狀調查報告:

  主題發布:2005年中國企業主管現狀調查報告

  楊沛霆(《中外管理》雜志社長、總編)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來賓,早上好,再次感謝大家參加第十四屆中外管理官產學峰會。企業管理者想一些什么,企業管理者在做一些什么,我們通過問卷的方式對中國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下面請本刊社長、編輯楊沛霆公布調查報告。

  楊沛霆:大家早上好,這一次中外管理雜志社從今年開始,我們增加了內容,就是評選企業管理卓有成效的企業,大家參加我們開幕式基本上看到有四個在管理方面有重大成就,公認比較好的,同時也有卓越貢獻的,這是我們以前沒有的。另外就是每年對社會做一次調查,對企業動向做一個摸底,給大家做一個匯報,讓大家了解我們企業整體的情況。今天利用20分鐘公布一下我對調查的認識,因為調查有一些局限性,一般社會調查有兩個目的,一個就是要把我們的情況弄清楚,第二要把我們未來安排得比較好,主要是解決這兩個問題。

  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在全世界都是風行的,因為一個政府,一個企業,包括媒體都要做社會調查,因為企業來說市場調查更為重要,政府民意調查也是非常重要,時時了解民心。作為媒體責無旁貸就是協助企業、政府做一些實際情況的了解,有助于讓更多的人了解情況。所以今天我們想把我們社會調查方方面面跟大家介紹一下。首先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一次主要調查的內容,一共是五個方面,一個就是真實的現狀是什么;第二就是對于企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就是2006年對我們最大的挑戰;第三個是企業生態環境到底怎么樣;第四是企業內部管理要害問題是什么;第五是關于今后發展戰略及今后的思路。

  我們這一次調查的對象,幾千的對象他們所反映主要是加工業占比最大的,加工業占了差不多一半,37%的企業是制造業,再加上高技術產業加在一起差不多是50%,其他的行業占50%。調查我們企業的性質來看,有限責任公司占的比重比較大,占37%,我們一般國有企業是18%,股份制企業17%,私人企業和家族企業17%,是這樣一個關系,可以看出來我們89%都是剛才所說的股份企業,合伙企業沒有體現,但是國外合伙企業發展很快。因為21世紀是知識產業時代,而知識產業時代最合適的企業就是合伙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合伙成一個企業,像我們的律師,像我們的金融服務等等很多都是知識形式。另外可以看出來我們外資企業,就是我們企業體制里面外資企業占12%,但是它的作用,它的出口幾乎占我們的一半,這說明我們自己的企業,在出口工業這一方面來看還有很大的潛力,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靠外資、合資企業出口占比一半。調查企業20年以上的企業占32%,在10至20年也有30%,3至10年28%,1至3年10%,因為剛創業的一般在調查占比比較小。我們規模大企業占20%,90%都是中小企業。

  下面是基本調查的結果,第一個調查結果就是關于企業大環境的調查,這也是從我們企業界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大環境到底是怎么樣的?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目前第一個問題也是普遍大家都說的問題,而且特別關注的問題,現在在我們國家出現了一種現象,大家非常關注的,那就是現在行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了,市場空間越來越小了,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了;前幾年這些現象不是很明顯,現在我們調查從2005年開始我們產品賣不出去了,不是很好賣了,這樣就出現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這樣大體上我們認為60%有這樣的反映,多數人認為這個現象普遍存在。從現在統計來看,我們600多個主要的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有439種,這可以看出我們大部分的消費品是供大于求,這是真實的。差不多占整個產品總量的70%,這樣問題就比較突出,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嚴重。第二個大環境變化值得注意的,就是我們的政策的波動比較大,此一時彼一時,政策不是穩定延續,政策不夠持續穩定,而給我們企業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當熱的時候,我們要大規模搞基建,要上馬,要搞生產線,等不久以后又不行了,變化的幅度太大了,這種幅度給我們企業帶來很大的傷害,這是我們作為企業普遍反映第二個重要的問題,這也確實是存在。因此,我們可以從我剛才說的第一點來說,我們的方向是國際化的方向,我們不能只看國內市場,這也是這一次張瑞敏強調的海爾只能走這一條線,企業的路只能走市場化,因為國際市場要比國內市場大得多,國內空間還是小,國際市場空間還是比較大。

  第二政策波動比較大,就是政府要做企業需求的調查,政府要做這種工作。我在日本工作的時候,他們跟我說我們的政府官員白天都不在辦公室工作,要出去調查,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根據方案增加工資,如果沒有始終發現問題,始終沒有提出解決方案,就不要想提級別和提職務,所以大部分白天沒有人,政府官員晚上上班解決這一天調查當中到底應該提出什么樣的意見,他們的總產值是我們的3、4倍,前些年還是5倍,土地面積跟四川一樣,但是他們的產值卻是我們的3、4倍,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管理產生的,這方面政策變化很少,他政策變化必須通過企業家聯合會等等這些組織通過,國家政策才能發布,國家政策不經過企業是不能發布有關政策,所以這樣他們的政策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企業不習慣于做環境的分析,通過這一次調查大家都認為我們對環境分析比較差,就是走著瞧,出現情況再研究對策,而很少研究環境,我們周圍環境怎么樣,我們叫做生態,生態決定我們的心態,生態決定企業家的心態,心態影響企業,這樣企業才能良性循環。有的企業家說我就想周圍發生什么事,周圍發生的事對企業有什么影響,然后再坐在公司里面解決,企業創造了幾十億美元,這是企業經營者要重視環境分析,有30%以上根本有不做環境分析,也從來不想做環境分析,也沒有時間做環境分析,也沒有時間交流,也沒有時間跟自己的員工溝通,這占30%,這在國外幾乎是沒有的,而我們有30%的企業不重視。

  第四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重視利益驅動,這里面包括我們政府比較重視利益驅動,而對于企業長期成長,怎么扶持企業,怎么關愛企業我們重視不足,這個社會現象非常普遍,而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很少見,但是在我們這是突出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出來,比如說電視節目企業家的形象,我們企業家的形象沒有很好的,都是很差勁的,我們媒體報道企業的問題報道得多一點,但是真正扶植他們成長,從政府、媒體、社會關注不夠。我也了解了十幾位、二十幾位企業家,有一位全國汽車工業企業的總經理,也是在國內發展比較快的民營企業,他說我們跟韓國、日本沒法比,韓國人說只有用本國貨才是愛國的,扶持自己企業的成長。日本和行業協會、企業家經常開會研究怎么不讓外面的產品進來,讓我們的產品出去,這是一個政策,所以在這方面來講,在原來政府1300多人的政府官員的會上提出美國如何把彩電堵在關外,而讓日本的彩電走出去,后來他們的彩電就走出去了,他們的技術很領先,但是他們也是很短的時間,如果那個時候放開他們的彩電就沒有辦法賣出去。這是通過企業界的反映環境調查就是這樣的。

  下面是主管心態的調查,就是企業家們、經營者們、管理者們心態的調查,心態決定著我們的命運,我們知道現在很多人提倡建立心態學院,現在對于心態的了解我們感覺到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重點。從現在來看心態很好的,就是感覺到自己一切很好,而且游刃有余,一切自己如愿以償,感覺到很痛快,很愉快,日子過得很幸福這樣一些企業家們大體上占39%,這是從我們統計的數字來看,換句話說60%多的人都感覺到憂心忡忡,危機重重等等,這種心態對于我們事業是十分不力,這和前面的生態是密切關聯的。生態和心態是密切關聯的,有好的生態就有好的心態。企業主管第二點的心態就是高層主管對自己的執行力不能得心應手,對自己的中級干部,中下層干部不能得心應手,總感覺力不從心,自己想得很好但是做得不行,這就是執行力的問題,執行力更多是對于中下層,執行力是一個人的表現,但是作為一個階層來講執行比較多,作為一個高層

領導力比較多。這方面差不多我們50%,也就是說50%高層領導都認為中下層的干部執行力不行,所以要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實踐等等。而中層干部對員工的積極
性感
覺到不滿意,這差不多占35%,也是比較多的。現在企業高層怎么把戰略目標、使命感和事業心交給全體干部和員工,這是企業最重要的,也是成功企業家無一例外,你要把你的使命感、事業心變成員工、干部的事業心、使命感,這是作為領導最重要的一點。再就是韋爾奇《贏》這本書里面提到的,就要維持每一個員工干部價值觀的整合,這非常重要。這個整合就是表現企業的核心能力,你企業的
競爭力
,張瑞敏就是通過文化整合企業一切行為,隨著他來的幾個人都是文化主任,海爾小報的主編等等這幾個人,這幾個人干什么,就是把海爾的上層主導思想得到貫徹,在報上不斷宣傳,但是這還不是主要的,更多就是哪些員工執行了這個,哪些員工在形成這樣一個習慣,就是領導說的話變成他們的習慣,這才叫文化,所以他對不正常的點名批評,但是做得好的表揚,實際上就是約束你走向價值觀,約束你走到總經理和董事長的戰略目標上,這就是整合價值觀,交代使命感,整合價值觀是一切主要管理者80%的職責。我在日本工作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核心就是技術。發現這一次活動到底對我們每一個人有什么教育這變成最重要的,我們的熱勢是強化開發。

  最后一點就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企業自身的問題我們了解到高層領導人的出身,差不多在我們國家是24%是營銷主管,就是從中層到高層,這是最多的;其次是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這實際上營銷占32%,技術主管占10%,財務主管占8%,而國外技術主管一般都占30、40%,人事管理和生產管理幾乎是零,這告訴我們高層主管能力的優勢正在發生變化,從生產優勢到客戶優勢,然后到渠道優勢,到成本優勢,最后到人力資源的優勢,這個過程是高層主管要做的。一個就是制定政策,制定計劃、制定制度占30%,企業文化與學習型組織占25%,與同事、干部、員工溝通22%,這三項占主管的時間幾乎是80%以上,而我們現在很多文山會海和我們應酬各個方面的公關,這方面花的時間比較多,這個時間在國外占很少的時間,而我們卻占很大的時間。

  總之現在來看,我們企業發展的現狀以及今后努力在戰略上抓的問題就是這些問題。這是我們調查的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謝謝大家!

  主持人:這是一份凝聚我們全體員工的心血。下面有請原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曹玉書先生給我們介紹“十一五”規劃與中國產業政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