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和展望 > 正文
 

陳雨露:關于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7日 17:28 新浪財經

  

陳雨露:關于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

  6月27日,“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在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圖為第二主題分會陳雨露發言。(圖片來源 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清華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梁晶工作室共同發起的“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在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此次研討會為紀念《經濟科學譯叢》
出版十周年而召開,圍繞“經濟學教育培養體系、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經濟學教育師資體系、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體系”四個主題進行探討。

  以下為第二主題分會上陳雨露發言(未經本人審閱)

    感謝大家!在這八分鐘里面,我著重講一個問題,關于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問題。前面講到了人民大學財經金融學院在四年來做一個金融實驗班的項目,梁晶同志為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心血,是這個項目的執行主任。我想就這個項目的體會講兩點:
    一、現在的金融學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究竟應該是怎么樣的。
    二、這樣一個課程里面里面融入了一個什么樣的理念,這個理念是不是正確的?
    這個實驗班是一個研究生的實驗班,但是它要求了向前延伸,向后延伸,要求了本科階段和博士生階段一共五個模塊的25門課程,實驗班里面選過來的苗子,進入研究生階段,但是在選拔的時候要求有兩個模塊的知識體系準備。第一個模塊的五門課程,是哲學、史學、經濟學、法律和心理學。這是選拔的第一個要求。
    第二個模塊是方法的基礎。包括數學、統計學、會計、信息管理和計量經濟學基礎。這兩個模塊的十門課程在選拔的時候,面向本校和全國選拔的時候是一個基礎。進入到研究生階段以后,有兩個模塊的課程,第一個是專業的基礎課要求,包括貨幣金融學,金融經濟學,公司財務,投資學和計量金融學。第二個模塊是專業后續課程,以應用課程為主,包括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國際金融、固定收益證券,在這里頭碩士生畢業就業了,少數人進入到博士的學習階段,看好了苗子選拔進來,進入博士以后有五門討論課程,第一個是金融制度、政策與中國經濟,第二個是資本市場、資本金融與中國經濟,第三個是全球化與中國金融安全等等,這幾個博士課程讓博士生在討論自己研究的方向,應該結合中國實際的研究方向。這樣25門課程,在座的很多老師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都為人民大學的這個班幫了很多忙,再次我也表示深深地感謝。現在我想談的體會是,這里面所融入的四個方面的思想,或者說叫理念。
    理念之一就是金融學這些課程的配置,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經濟學還是定位在商科里面,這是近些年來大家討論非常多的。在國內是在經濟學里面,在國外現在是商科里面,但是我覺得也許金融學發展到現在它就是金融學,它既不同于那兩種,同時又兼容了那兩種,這不是因為中國現在有1000個金融學專業或者相關類的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保險類的金融類的轉移,主要是考慮到它的歷史沿革,還有學理上的邏輯。因為在國外也是這樣,一直到上一個世紀初,在西方大學里面金融學還是視為經濟學里面的一個分支,當然也不是一個獨立的兩個小學科,當時的金融學或者叫貨幣經濟理論,在當時主要是以純理論的思辨為主,而且多數停留在宏觀層面上。到了大變以后,金融學就凸顯出來,以政策為主。這種政策的研究對它的鼓勵,使金融學逐漸在經濟當中慢慢出來有兩個重要的標志,一個是1939年美國金融學會正是從美國經濟學會分離除開,單獨成立,第二是美國期刊的出版,這兩者現在大家覺得是在40年代前后金融學開始獨立重要的標志。但是從50年代以后,或者說現在金融理論產生以后,金融學開始迅速背上了微觀領域,也就是說專業設計上進入到了商學院和管理學院里面,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現象。
    但是我們結合中國的實踐,同時要結合未來西方國家的金融學和金融實踐發展的方向,也許強調金融學可能更有出路,就學理上來講,一個方面是貨幣政策的研究,貨幣政策規則也好,貨幣政策有效也好,現在都非常強調微觀基礎,我們現在也看到在商科當中的金融,離開了宏觀經濟的知識,現在也變得面臨很多的困惑,比方說全球化以后,研究金融的穩定性變成了金融的核心問題,那么金融的風險到底怎么從單個的風險變成系統性的風險,甚至變成一個國家的金融危機的呢?這個現在看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難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研究清楚,但是不研究清楚顯然不能回答經濟實踐的需求和提出的問題。
    我們講也許把宏觀和微觀放在一起更重要一些。從國內來講,中國金融學的基礎是一貨幣銀行式的基礎,現在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微觀金融的發展現在是一重要的增長點,但是在國內我們說從微觀金融替代了宏觀金融,從客觀上也可能造成國內的金融研究隊伍和教學研究隊伍的分裂,一定要把原來財經院校的老師們統統趕到金融院校里面去,也許不是一個好的宣傳。第二個理念,這個課程體系里面,重視了現在方法論的教育,包括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特別是計量經濟學,我覺得現在特別是重點大學的學生,計量學學的不少,但關鍵是他根拐棍,就是從數學向計量學轉變當中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是一個軟肋,就是我們需要大大地給我們的學生補這個課,同時在上課的時候告訴我們的同學,數學僅僅是為了表達金融理論的思想工具而絕不是金融學本身。任何金融創新不管是產品創新、交易機制的創新等都可能迅速成為金融實踐和研究的對于。只要這種創新在持續,金融研究的方向就在不斷地擴展當中,所以要求金融學與史學、法學和心理學同時準備進行學科交叉進行學科綜合化的知識準備。
    最后一點,理念之四就是要在課堂上逐漸要求我們的老師,還有我們的同學做作業,或者在寫論文過程當中,要講中國的故事,要寫中的故事,要從中國的積淀當中,從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解決中國現實當中的一些方法和智慧。這里面要求中國史學和中國國學要重視。最近人民大學成立了國學院,全學校的學生都可以宣傳進入到國學院,要求轉到國學院去學習,這個現象我們也在思考,為什么國學院這么熱。
    現在不能解決或者回答不了的問題,關于發展中國家市場化金融控制的問題,中國算做的比較好,我們能不能夠發展它的金融理論,最后這里面講中國的故事也有對教材的要求,現在的實驗班是每個學生手里面有三個東西,一個是以《經濟科學譯叢》為基礎的,國外的經典教材,另外一個是國內這門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教材,還有一個是我們老師要求的閱讀資料,但是我們也希望是不是能夠教材在全國要求走向一個集約化的趨勢,真正使有學問的人寫教材,同時這個教材結合中國的實際,這樣我們老師教起來可能更有底學生學起來,可能也更有前途。這是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幾點體會。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頭文字D》
網絡竄紅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購石油公司
理性購車完全手冊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秦腔》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