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在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圖為楊瑞龍在第一分會討論會上發言。(圖片來源 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年6月27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清華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梁晶工作室共同發起的“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在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此次研討會為紀念《經濟科學譯叢》出版十周年而召開,圍繞“經濟學教育培養體系、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經濟學教育師資體系、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體系”四個主題進行探討。
以下為人第一分會人大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發言(未經本人審閱)
經濟學教育目標有一個特定的限定,研究型大學相關的設定,相關的課程體系安排。中國大學要分層,研究性大學,專門類大學,一般性大學,它對大學的定位不一樣。培養目標就是通用性的人才,進入政府、企業和相關企業當中,提供基本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用基本的分析方法從事基本的研究能力,你按照這樣的本科定位的話,就是寬的定位模式,越寬越好。按照這么一種理解,在思想方法當中,作為研究性本科大學的話,基本性構成分共同知識和通用知識,通用知識我們不能選擇的,教育部指定的,你必須安排的。在安排當中有的大學一開始安排全把政治理論安排在學生上,基礎課程你先把它放進去,這樣我基本按照通用知識里面的政治理論課安排。
還有通用知識里面的數學,我很同意劉偉教授對數學的定位,你要運用掌握這種方法,我們原來數學定位是3,但是現在發現它是有前決的,我們把數學3改為數學1,數學1增加了8個學分,在改革過程中文科生,我們建立一個通道,現在大部分轉為數學1,有的連數學1都不夠,我們從經濟學找20個人等那就是雙學位,那是高層次的,高規格的,這是我們講的數學,除此之外還有外語等。
在這些課程里面,我們設置了政治經濟學,有充分的學分量,另外我們還有資本的課程。我們在學科基礎里面,我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做更多的考慮。對史類的課程要進行充分的考慮。
這里有兩類,一類是更專業的課程,前沿的新課程及有一類是應用性課程,研究性大學,學生里面,第一趨向也不都要出國的,都要讀碩士。在這個時候你要給他實用性的課程,這個時候,在課程里面,滿足兩方面要求,一個是更專業一些的課程,國際上前沿的課程,因為很多人都要讀碩士,里面,類似這些很專業的課程,包括更專業史類的課程,還有一個話題是這樣,功用的像公司財務,市場營銷,這個讓學生自己選,你今后要是就業就多選一些專業類的課程,你如果想進一步求學就選擇適合你的課程,我現在強調的是整體思考,在整個思考上各個大學各個側重不同。像歐洲的大學、德國的大學,更側重于思想課程,我覺得各大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定位,在社會需求里面偏重于哪個東西,我覺得大家在發展中共同探索。
最后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在教學當中碰到很大的問題。在經濟學教學里面碩士是非常尷尬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越來越像歐美化,第一個問題碩士和博士當中有相當層次建設,因為碩士是以課程為主,然后很多大學到了博士階段又來了一批高級課程。特別是碩士在學生過程中時間很段,根據沒有基礎課的學生時間,我覺得從長期來看,我們應該呼吁把碩士變成過渡學位,如果把碩士和博士分開的話,我覺得就很浪費時間,把碩士、博士聯合起來考慮,然后五到六年時間,在前面兩年時間就是學習基礎課程,然后后面再學習其他的內容,這樣博士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就有可能寫出論文來了。淡化碩士階段,然后和博士連接起來,就是在本碩博連連接起來,就是在本碩博當中有一個時間的高級班完成,然后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博士研究。我們在實踐當中,我更多考慮就是這個問題,你們的課程可能比我的多一點,包括外面的學生到外面學生來都說,你們的博士學生又學這些課程,我覺得我想學一點東西就學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