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慕海平發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20:16 新浪財經 | ||||||||
2004年12月13日,由《環球財經》雜志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等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 在國家信息中心隆重舉辦。圖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慕海平發言。(圖片由環球財經雜志提供) 2004年12月13日,由《環球財經》雜志與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等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 在國家信息中心隆重舉辦。以下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慕海平發言。 中國經濟未來一個中長期發展趨勢就是兩個約束,一個是市場約束,一個是資源約束。中國人要走向富裕的道路,如果都去從事生產,世界產品一定過剩,在開放的條件下,
我想圍繞這個想法談幾點看法: 第一還是要長短結合看經濟。其實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們有兩個大的主線在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個擴大內需,這是在1998年提出來的。而且把它作為中國要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第二后來逐漸發現擴大內需必須對現有的經濟體制結構進行調整,不調整內需就釋放不出來。 我始終感覺過去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無非三個力量,第一個改革帶來的活力,這種改革就是分權放權的過程?窟@個增加個體活力。第二是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勞動力、資源這些要素投入,我們有競爭力在國際上。第三靠市場范圍的擴大。我們過去只著眼于國內市場,我們現在把我們的比較優勢放在更大的空間市場。未來發展是不是還靠這三個?靠這三個力量能走多遠就有很大的問題。 另外從發展模式轉換這個角度,我覺得中國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是中國發展比較快的時期中央也是這個調子,同時我們認為是矛盾出現期,這一段時期肯定矛盾錯綜復雜的。目前中國的經濟是啞鈴型的模式,兩頭大中間小這是最不穩定的模式。我們現在最起碼要保持一個柱型,當然最好的是棗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