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國家
美國一直在人權和間諜偵察機問題上和中國爭爭吵吵。爭吵之余,很容易忽略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變得如此重要?中國是世界上發展變化最快的國家,這種發展速度也許是史無前例的。
英國幾乎用盡了整個19世紀使其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2.5倍;在1870年至1930年間,美國花去了60年時間使其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3.5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年這25年間使其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6倍。而只有中國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是最快的。自1979年以來,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增長了7倍。雖然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還將會遇到坎坎坷坷,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勢頭將繼續保持下去。
想要理解這一點并不難。任何去過中國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這種變化。20年前,中國還是個單調貧乏的國家。人們幾乎天天、頓頓吃著定量供給的米和面,清一色地穿著藍色中山裝。而在最近10年,中國人消費的肉、魚和其他美味的數量增長了三四倍。如今,中國沿海城市的居民們的著裝檔次與西方人不相上下。夜總會到處可見,人們不再像20年前那樣到了晚上8點就熄燈關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彩電。
與香港毗鄰的深圳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1980年,深圳還是個僅有十幾萬人口的漁村。現在,深圳500萬居民的人均收入是中國之最,而且號稱其博士人才的擁有量居中國之首。5年前,上海浦東還是一塊爛泥洼地。現在,浦東已經被建設成為一個耀眼的金融和工業中心。這里不再出產稻米,高樓大廈和計算機芯片生產廠隨處可見。
經濟發展的四個理由
“今后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將大大超過過去10年。中國人的雄心、活力和欲望將極大地推動這種態勢的發展。”曾經主管過道·瓊斯公司中國事務的美國風險投資商吉姆·麥格雷戈如此預言道。
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一點。2000年中國的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多,而進口額占大約12%。
在過去的30年間,中國出口商品的價值增長了幾乎150倍。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大約達3500億美元,每年增長約450億美元。外資企業的出口額約占中國出口總量的一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將加快中國的改革和經濟與世界接軌的步伐。
第二,中國的生產正在向優質高效發展。據估計,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的生產力在以每年大約5%的速度增長,這是美國同期生產力增長速度的兩倍多,是英國在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力增長速度的大約5倍。運用同樣的管理和技術,設在中國大陸的工廠的生產能力是其他所有工廠的兩倍。
第三,中國有一支巨大的工程技術人才隊伍。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的全球金融戰略家大衛·黑爾說,現在有9000多名中國博士在硅谷工作。就像臺灣和韓國留美的那些博士們一樣,他們也將把家搬回中國。而中國的一些公司也正在不斷發明世界領先的技術。
最后,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力十足。考慮到中國的年齡結構、中國積累資本的能力和中國追趕先進技術的潛力,中國可以保持經濟快速增長50年。設想一下,在今后30年里,中國經濟一直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長。休閑旅游、受教育、豐富的文化生活和大大改善的住房條件對數億中國人來說將唾手可得。
機會和挑戰
國有企業在這個進程中,中國將同時面臨機會和挑戰。就拿中國的國有企業來說吧。幾十年來,這些雇傭著近1.2億人的國有企業一直在拖中國經濟的后腿。現在,這些工廠正在被緩慢地、穩步地解體。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勞動力在今后4年里預計將激增4000萬。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這樣的目標,除了少數國有企業以外,將實現國有企業至少是部分的私有化。中國已經正在出售或關閉一些中小型企業。市場將決定價格和就業機會。
銀行業在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同時,中國還必須對銀行和福利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當然這種改革也正在進行之中。中國的四大銀行掌握著國家所有借貸的80%。由于國營企業欠這四大銀行貸款,其結果是,銀行沒有錢借給那些生產效益較好的企業。為此,中國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機構,幫助這四大銀行整理清除它們的呆賬。銀行正在迅速把它們的借貸重點從日益萎縮的國有企業轉向致力于開發新產品的私人企業。國家正在逐步放寬對銀行利息的控制。隨著銀行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也在進行著改革。中國股市的市凈值已達5500億美元,這使中國股市的規模位居亞洲第三(前兩位分別是日本和香港)。
福利制度福利制度的改革也在推動著金融改革。中國正在對教育、住房、醫療、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制度進行改革。以前這些都是由國家包攬的。一項為期四年的住房改革計劃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房地產熱。擁有私人住房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住房的商品化帶動了室內裝潢、小型建筑和家具業的蓬勃發展。
養老金將是中國福利改革最重要的部分。與美國和日本相同,中國實行的是一套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制度,這種情況不會持續下去。中國政府需要對該項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改進稅收制度和增加國債發放。
大公司進軍中國
所有這一切都將創造新的商機。例如,中國的金融服務業就潛力巨大。電信業也一樣。移動通信市場在迅速擴大,一條即將連通中國各大城市的1萬英里長的光線電纜已鋪設近半。媒體和娛樂業的發展將是最快的。3到4年后漢語將成為僅次于英語的互聯網絡語言。而諸如報紙、電臺等傳統傳媒也將獲得大發展。
負責音樂電視(MTV)中國事務的38歲的李亦非[微博]說,在過去一年左右時間里,中國的傳媒業“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變革”。這是由電訊業的市場化和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引起的。有線電視網絡已經覆蓋了大約8000萬個中國家庭,大約2.5億中國人能夠收看有線電視。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幾乎所有的鄰國貨幣大貶值,同時使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大幅下跌。雖然中國沒有讓人民幣貶值,但是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勞動力成本依然是韓國和臺灣的大約7%。現在,遍布世界各地的玩具、衣服、個人電腦幾乎都是中國制造的。
中國大陸和臺灣在金融和商業上的聯系日益緊密。大陸和臺灣有著緊密的商業關系,他們沒有語言障礙,有著相同或近似的做生意的方法。據公開的數字稱,臺灣在大陸投資額已達260億美元,但實際數額將是這一數字的2到3倍。臺灣人在大陸的投資領域非常廣泛,從投資16億美元在上海建造一家芯片廠到開設美容院分號。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開始認為臺灣未來經濟的發展是與大陸息息相關的。(吉姆·羅韋爾文高一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