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厲以寧教授在北大創業投資國際論壇上的發言摘要:
創業投資要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成功的開展,就要在思想上掃除這么幾個障礙。思想上的障礙如果不掃除,那么這個事業就很難在中國開展。
思想上的障礙是什么呢?一個就是認為有人錢拿得太多了。認為錢如果拿得太多,就有可能造成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就是認為如果你一開始就用股票期權方式,又用知識產權入股的方式等等,錢就會拿得太多了。有人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包括如果你現在看一些雜志,上面經常就有這樣的一些文章,認為中國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現在收入的懸殊問題,兩極分化等等。當然對于這個問題,也不是不可以做一些參考。但中國的主要問題還是一個平均主義思想。因為中國過去長時間是一個小農主義經濟的國家,后來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活了那么多年。因此,在一般的老百姓的心目當中,總是認為吃大鍋飯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所在了,最好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實際上這是阻礙著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阻礙中國經濟的改革,也阻礙著中國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我們大家都知道,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吃大鍋飯也不是社會主義,何況吃大鍋飯從來不是一個鍋吃飯的問題。是一個鍋嗎?從來都不是的。
但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以前,老百姓普遍感到心里面平衡呢?那就是因為,在那個時候,我跟我周圍的人,我所認識的人,大家都在一口鍋里吃飯。我不知到鍋外還有鍋,我不知道那口鍋是吃的是什么東西,更不能像想我能到那口鍋里去吃飯去。比如說江清四人幫他們住在釣魚臺,他們那口鍋里吃的是什么東西,你是不知道的。等文化大革命完了以后,大家才知道原來他們那口鍋里吃的是那些東西,跟我們吃的完全不一樣。現在大家心里為什么感到不平衡呢?最主要的就是一點,從前跟我在一個鍋里吃飯的人,今天吃的不一樣了。咱們都是一條街道的人,一個學校的人,一個村莊的人,過去的收入都差不多,下在這個收入水平就差大了。這家又養魚致富了,那家又經商致富了,而自己的收入提高不多。因此這種心理狀態是很容易回潮的,而這種心理狀態一回潮,就阻礙了中國的改革,就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就談不上什么創業投資。
所以,我總是在講一定要認清一個問題,就是誰是創業投資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在我的一本書里面,就引用過張余燕先生的一篇文章,那里講到了兩個故事,挺有意思。講的是兩個孔子的學生的故事,一個說的是春秋時代的魯國有一條規定,凡是魯國人到國外去旅行,看到有魯國人淪為奴隸的,你可以墊錢把她贖買出來,把它贖買出來之后,你可以回國去跟魯國政府報賬。孔子有一個學生到了國外了,果然看到有魯國的人在國外淪為奴隸了,就把他贖買了回來。但是這個人呢,并沒有回魯國去報賬,于是就有人夸贊這個人的品德有多么高尚,有怎么好、怎么好之類的。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責備這個學生,說你錯了。別人就奇怪了,怎么會做錯了呢,這不是在做好事嗎?做好事怎么會錯了呢?孔子就說了,你這種行為妨礙了更多在國外淪為奴隸的人被解救出來,因為你贖出了人,沒有去報賬。別人都夸你好,你品格高尚。另外的一個人到了國外了,他看到又有一個魯國的人淪為奴隸了,他就得想我到底墊不墊錢吧他贖買出來啊?我墊了錢回國報不報賬啊?我不去報賬就白白丟了一筆錢,我要去報賬,別人就會進行比較了,某某人品高尚,就不報賬,這家伙就不如他,你看,這家伙還來報賬!于是,他一想到這些,他就有顧慮了。于是他就假裝沒看見,他就從旁邊走過去了。這樣就妨礙了更多的人被解救出來。這是一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孔子有一個學生在河邊上走路,看到有個人掉到了河里面,掉在了激流之中,快要淹死了。這時候,他的家屬就很急,就喊救命。這個學生就奮不顧身,跳下水中把他救起來了。于是家屬就非常的感激他,就重重的酬謝了他。酬謝了他什么啊?就酬謝了他一條牛。但是在春秋時代,一條牛是非常貴重的,這個學生就非常高興。興高采烈的就牽著這條牛,從街上走回家了。街上的人就議論了:這“個人救人雖然不錯,但是心也貪啊,別人給了這么貴重的禮物,他都敢要,這個人其實也不怎么樣。”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表揚這個學生,說你做對了。別人就說,這怎么回事啊?孔子就說了,他的行為等于在向社會宣告,只要你冒險去救人,那么家屬給得多高的獎勵,你都可以心安理得的拿回家。于是就會鼓勵更多的人去下水救人,就會有更多的人擁有更大的機會被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看問題,應該從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個角度出發。我贖買了奴隸出來了,我去報賬,我本人沒有吃虧。但最大的受益者誰呢?是那些淪為奴隸的人,他們有希望被人解救出來。我下水去救人,我得了一條牛,我得到了好處,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呢?是那些掉到水里的人,快要被淹死的人,他們有了更大的機會可能會被救。
我們把這個問題搞通了,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搞創業投資,搞知識產權入股,搞股票期權,本身是得到了一定的好處。但是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高科技搞上去了,我們的經濟搞起來了,我們的國外留學生回國創業了。我們把這個問題在社會上講通了,我們在社會上的阻力就小多了。所以,我好幾次在外面跟人家講,就是那些企業家,發明家,我講,給你的資產權你就要,給你的獎金你就應該拿。你不要,別人也都不好意思要。你說要,這筆錢太多了。你就先領回去再說嘛。明年發洪水你再捐嘛。你首先得先把這筆錢領回去,因為這是你應得的,你不能不要。這個道理,一定要這么講通了,這么講通了之后,我們思想上的阻力就小了。所以說這就是我講的一個問題,對我們現實生活來說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呢?就是把民富這一點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實際上要讓一個社會發展起來,一定要讓民富,必須讓老百姓手里有錢。老百姓富起來了,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說應該要更多的培育出小康之家。干什么說要培育更多的小康之家呢?因為第一點,小康之家是最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的,最有利于社會的繁榮的。而小康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你別老把小康看成是一個固定的概念。今天來說,我們什么叫小康。應該是指,你有一套住房,家里有一臺電視機,有一定的收入就叫小康了。也許過了五年以后,家里有一臺小汽車,就叫小康了。也許再過五年之后,家里有第二套住宅就叫小康了。你這個小康的感念是在不斷變化的,你不是說小康就只在一個概念上,比如說,二十年前,女同志誰戴個耳環,誰戴個戒指,就算是奢侈品了,不得了了。今天又誰把這個叫做奢侈品啊?這已經習慣了,就不算奢侈品了。因為概念已經轉變了。再比如,幾年前有人擦點口紅,這就叫奢侈品了。現在還有誰會這么認為?所以說社會的小康概念是轉變的了。社會上的小康之家越多,我們社會的經濟就會發展的越好。這樣就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中國經濟應該說是用有廣闊的前途的。那天吃飯的時候,一個北大招商的先生就說,你想想看,九億農民每人每年添兩件衣服,我們的布料生產還是遠遠不夠的。每人每家添一個平方米的住宅,我們全國就要添多少個平方米啊?每人每家買一輛小汽車,那總數是多少?每人每家買一臺電冰箱,那總數又是多少?所以說中國市場的潛力是不斷開闊的。這就表明,在中國搞投資,包括搞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是有遠大的發展前景的。
但是要把農民搞富起來。農民現在怎樣才能搞富呢?十五計劃里面談了一點很重要,就是讓農民富,必須走公司加農戶的這樣一種道路。公司加農戶,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就叫訂單農業。就是下訂單給農民,下訂單。因為農民是很孤立的,他信息又不同,他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東西。比如生產大蒜,等東西出來了,市場又不要了,生產別的什么東西,也出現這種情況。所以,農民這邊這個問題很難辦。怎么辦呢?讓公司處理這個問題就好辦了,你按照我給你的合同,我在合同里讓你生產什么,比如說大蒜,我按照一定的價格來收購。這樣農民就安心的搞生產,公司下訂單給你,到時候他就按定好的價格收走,這已經普遍的開展了。這樣就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但是雖然訂單農業已經普及了,這里面還有兩個地方還是又不足的。第一個不足之處,就是訂單農業,對公司的負擔還是太重,因為他和很多農戶簽訂了合同,他在收購的時候就有一筆很大的成本。他的汽車要一家一家來回的去收購,而且每家與每家之間的規格可能還不完全的一樣,回去之后還需要怎樣加工整理啊,需要費許多的時間。第二個就是,中國的合同啊,定了雖然是定了,但是如果價格一漲價,農民就不把產品賣給公司了。他就拿到市場上去賣了,就不再給公司了。另一方面呢,如果價格一跌,公司就不按原來的價格收購了,那就打官司吧,但這個官司一打就需要好久好久,誰也解決不了。所以訂單農業有他的好處,也有他的局限性。所以現在就發展到它的第二個階段,公司加農戶的第二個階段就叫做租地經營。
我舉一個例子,不久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湛江市有一個戰略發展計劃,就是在廣東的雷州半島,他那里的氣候雖然很好,但是他那里沒雨,也沒有大河,所以一不下雨,他那里土地是很干旱的,農產量很低很低,農民一年到頭,一畝地只有二三百塊收入。你說,這讓農民怎么富啊?這樣就得采取農民加公司的第二階段,所以湛江有很多企業,包括臺商的、有中外合資的、有鄉鎮企業還有股份制的公司,在那里與農民去談,你一年不是一畝地只有兩三百塊錢的收入嗎?那好,你就別種了,我一年就給你三百塊錢,你把土地租給我吧。農民一想,我干一年也是收入兩三百,現在把土地租出去也是收入三百,這不就行了。公司還跟農民講,你愿意去打工,你就去打工,你不愿意去打工就到我的農場來干活,然后我來給你工資。農民說這樣好啊,我就可以多掙錢了。這樣土地就連成片了,公司就投資了,先打井,全都是很深的井,都是噴灌的,統一的規格。我到一個地方去看,好幾千畝的地啊,種的全是菠蘿,所以臉那個地方的地名全都改了,改了叫什么名字呢?改了叫菠蘿的海,因為那里全是菠蘿。這樣呢,農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了。
我去年夏天去了一趟青海,在青海那邊,我們的一個很能干的學生,在那里的一個百貨公司做董事長。他就說,厲老師,你既然來了,我就帶您到我們的農業基地去看一看。我說你搞青海百貨,是一家上市公司啊,又搞農業干什么?他說,我是扶貧的。我們就從西寧做車到一個縣,要翻過一座大山,有三千兩百多米那么高,到了那個縣。我下車一看,出乎我的意料,那里的水是碧綠碧綠的,黃河的水是清的。我說這是怎么回事啊?他告訴我,黃河在青海是清的,出了青海以后,到了黃土高原就變黃了。他在那里,也和當地的農民談,你一年下來能打多少糧食?也是二三百塊錢,好,我給你三百塊錢一畝地,土地給我種。因為青海那邊出來打工的少啊,所以就多半在當地留下來當工人了。種什么呢?種蔬菜,那里的西紅柿,黃瓜,冬瓜都非常非常的大。然后,怎么辦呢?空運日本,在那里做宣傳,說這是來自青藏高原的綠色食品。這在日本的銷路很好,這就搞活了。農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土地有租金,每月還有工資。青海百貨的講,我們是不賺錢的,錢誰賺去了?讓農民賺了。所以,這就是第二個階段。可是這個階段呢,現在又不行了。所以,就得轉到第三個階段了。
最近,董教授專門到浙江、湖北去考察,發現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個階段了。第三個階段叫股田制。就是土地入股了。因為土地入股于土地出租又一個區別就是,土地出租,租金是固定的。三百塊錢一畝地就是三百塊錢,變不了的。但是土地使用權入股就不同了。因為入股有每月按股分分紅,那個錢就不比每月拿租金少。第二,公司在發展,他的股票是在增值的。我幾年以后,我的股權已轉讓的話,我有又一筆可觀的收入。所以,股田制現在正在發展。所以從租地經營到現在的股田制,又是一個飛躍的發展。所以中國的農業走這樣的一條道路的話,他就可以發展起來了,農業的收入就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村市場就啟動了。農村市場啟動了,我們整個中國的市場就啟動了。全世界最大的金礦在何處,我說就是在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村如果富起來之后,你看這個市場有多大?小汽車啦,建筑業啦,他的銷路都會相當大的。除了這個以外,現在中國還在實行一個制度,叫土地信托制度。這個是在浙江紹興那個地方興起的。在那個地方,農民出去打工了,土地就荒在那里不種了。不種了,怎么辦呢?現在就有這樣一個辦法,我把土地交給縣里的專門一個土地信托的中介機構,讓他把土地接下來。他把土地找人來鐘。找什么樣的呢?就找城里人,找一些愿意到農村來投資的來種,這個也算一種創業投資吧。雖然錢不是很多,也就那么幾畝地。他把所有的設備、打井、灌溉、塑料棚都搞起來了。而且,他那里有這樣一個原則,我到那里親自去看了。就是三句話,人無我有,就是你沒有的,我有。我種的東西都是你沒有的。第二個就是人有我優,你要是優,我這個就品質好,比你更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但人家要是優怎么辦呢?你就是人優,我就反季節,我地理位置比你好,我的產品或者比你早一個月,或者比你晚一個月,我總想辦法。這樣呢,采取這樣一個辦法,就有大批的工商戶采取了土地信托的辦法承包了大片土地。
總之,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我們大家要對中國農村農業的現象有一個充分的信心。只要農民富起來了,我們整個中國的市場就啟動了。所以,各位再搞創業投資的同時,不要忽略了農業的高科技,這在將來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部分。這是談的第二點。
第三點,就是我們有很多地方,我們過去都是上山砍樹,這樣去開發,現在這種觀念和現象正在改變。過去有一句老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靠地吃地。這個靠字是不對的,依賴是不對的。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把他改了,就改了一個字。教養山吃山,養誰赤水,養林吃林,養地吃地。就是關鍵在養。山、樹光砍不行,一定要把它養好。讓它養得更好,然后利用整個的生物資源,是制藥,還是其他一些什么東西?這樣一來,這就是一個大的創業投資項目。如果從這些方面來講的話,我們的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只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可以在創業投資上走出來一條新的道路,新的步伐。作為結束語,我就講這幾句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