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央行報告:當前我國貨幣供應量總體適度

2001年05月15日 15:32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記者孫杰、張未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從目前情況看,金融運行態勢良好,貨幣供應總量總體適度。

  這份報告指出,貨幣供應總量總體適度的主要表現在:一是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相適應,貨幣流動性有所回落。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2%,落到年初預期調控目標13-14%之內,高于預計經濟增長與消費物價漲幅之和3.8百分點,差率比去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17.4%,比預期調控目標15-16%上限高1.4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降低2.3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3月末沒有新股認購,證券公司同業存款回流到企業和個人帳戶1644億元。一季度末,貨幣流動性指標M1/M2為38.2%,比去年末下降1.4個百分點,表明即期有效購買力有所下降,貨幣對物價上漲的推動力減弱。二是銀行貸款合理增長,貸款結構明顯調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13.9%,與上年同期和年末基本持平。前三個月貸款增量中居民住房、助學等個人消費貸款占23%,基建和技改貸款占18%,農業貸款占12%,銀行信貸充分滿足了經濟生活中有效需求的增加。銀行貸款的適度增長和貸款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既支持了經濟發展,又為銀行提高盈利水平和防范金融風險提供了保證。三是金融機構流動性正常,貨幣市場利率保持平穩。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為6.8%,比去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

  報告說,企業融資渠道發生變化,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逐年增加,加上銀行結匯資金(外匯占款)和銀行承兌匯票,金融機構對企業提供了大量支持。1995年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的80%以上,是由金融機構貸款提供的。近年來,隨著新的融資方式不斷出現,特別是直接融資的發展,金融機構資金運用形式和貸款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總量中,貸款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81%,下降到今年3月末的68%,下降13個百分點;同期有價證券及投資比重上升9個百分點,3月末為14%;3月末其他資產占18%,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匯占款。金融機構貸款總量中居民住房個人消費信貸增加較多,2000年占貸款增量的21%,今年前三個月占比達23%,適應了貸款有效需求和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變化和要求。與此同時,企業的融資渠道也呈多元化發展。從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看,1995年金融機構貸款占96%,股票及企業債券僅占4%;今年3月末,金融機構貸款占比為84%,下降12個百分點,股票及企業債券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達到16%。企業融資渠道的變化,以及國家債轉股政策5000戶大中型企業看,1995年資產負債率為63%,今年2月末下降到58%。

  報告認為,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的發展,使企業獲得的資金數量增加較快,2000年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3347億元、外匯占款增加753億元、股票與企業債券增加2187億元,三項合計16287億元,比1995年多增加3805億元。多渠道資金供應使企業支付能力進一步增強,企業存款增長速度明顯提高。今年前3個月,企業存款增長20.8%,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總體看,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但由于財務制度不健全、抵押擔保難落實和風險較大等障礙,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渠道都比較狹窄,資金相對短缺。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國際上帶有共性的問題,需要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協調配合,共同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目前銀行部門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和手段。(完)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廣州公務員去年人均工資和補助達17.51萬
  • 體育李娜小組賽三連勝 首進WTA總決賽四強
  • 娛樂章子怡攜汪峰為長輩賀壽 戀情再添鐵證
  • 財經葛蘭素史克行賄案后很多醫生不敢開藥
  • 科技水客團伙走私手機4.9萬部逃稅1400多萬
  • 博客蔣方舟:寫作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
  • 讀書紅燈照真相:義和團女兵們如何御敵
  • 教育奶茶MM紐約讀名校演繹白富美人生(圖)
  • 謝百三: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林采宜:監管創新是自貿區成功的保障
  • 周彥武:這次錢荒央行不會再放水
  • 馬光遠:北京低價自住房恐成腐敗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會是反華聯盟附庸
  • 周彥武:銀行存款不再絕對安全
  • 齊格:國民黨發金圓券為何3月就失敗
  • 鄭風田:為何流動人口不愿放棄農村戶
  • 劉杉:宏觀經濟還靠投資唱大戲
  • 張捷:新快報頭版請放人濫用媒體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