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作為中國迎接“入世”的又一重大舉措,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今天開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修正案(草案)》。近年來外商對華投資熱點正出現由合資、控股到獨資的新變化,中外合資企業的未來發展路向已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一九八0年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成立,拉開了中國吸引外資的大幕。二十多年來,中國已成立中外合資企業約十五萬家,在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合資作為一種“雙贏”的引資、投資方式,在一九九八年以前,始終保持著在“三資企業”中占七成以上的份額。
但來自外經貿部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最早、最有效的引進外資方式——中外合資企業數目的增長近年在放緩。二000年,外商獨資企業的增幅首次超過中外合資企業,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引資方式。
去年以來,在中國吸引外資的總額中,外商獨資企業數量、金額大幅攀升,占總額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相比之下,中外合資企業雖然數量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一左右,但實際到位金額卻首次出現負增長。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國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中國業已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中外合資企業不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含量,就很難在市場中生存、發展?墒牵跒槠髽I發展設計道路時,合資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的矛盾卻更加突出。
“如果中方控股,由于市場經濟意識較弱,非市場化的機制往往占據上風,使得外方的經營理念和意圖難以貫徹。雙方在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以及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沖突在所難免,外方自然要提出控股的要求!蓖饨涃Q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說。
他指出,中外合資企業中越是所有權優勢(包括技術、工藝、專利、產品、品牌、管理等有形和無形資產)強的外商,其控股經營的趨勢越強。因此,吸引外商投資中的控股權之爭,在九十年代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后漸顯突出。
事實上,眾多中外合資企業已顯示出很強的增資控股愿望。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吉普不久前宣布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將在適當時候增加股本,在新的管理層,總經理由外方擔任。而中美合資寶潔公司下屬的多家合資企業股權比例則發生急劇變化,其中的一家合資廠,中方股份已由最初的百分五十降到百分之一。
“兩會”正在審議討論的“十五”計劃綱要草案中特別提到:對外商投資企業逐步實行國民待遇,制定統一、規范、透明的投資準入政策,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企業必須由國家控股外,取消對其他企業的股比限制。顯然,這是中國繼續鼓勵中外合資企業發展的明確信號。
經濟專家認為,中國加快向市場經濟轉軌是扭轉合資勢頭減弱的關鍵因素。中國必須加快建立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善投資環境,建立與外方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合作與在市場經濟法律框架內的合作,為外商投資進入開辟更大空間,也為中國吸引外商投資提高質量奠定基礎。
作為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必將引發新一輪外商投資熱潮。專家說:“只要不拘泥于控股權,中外合資仍將是中國最主要的引資方式,從而繼續為中國改造國有企業、加速傳統產業升級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新華社記者石瑩、顧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