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高杉報道 時值春運高峰,鐵路部分列車票價按列車等級上浮,其中空調車上浮20%,其他車上浮30%。票價為什么在此時上漲?鐵路是不是要抓住春運客運高峰這個時機大賺一把?
記者昨天為此專門采訪了北京鐵路局客運處尹長明處長,他非常明確地表示,春運期間上浮部分票價是要利用價格杠桿對超大客流“削峰平谷”,絕不是為了賺錢。像北京至信陽,路程為991公里,硬座車票票價春運期間要從64元提到83元,算起來,每公里提價還不到兩分錢。如果鐵路要利用春運賺錢,提價就不會是現在這個幅度了。春運部分票價上浮,北京鐵路局大致會多收入1000萬元,但為了增加運能,北京鐵路局要租借外地路局車輛,就要花掉近兩千萬元,這還不算停運一部分短途車支援長途產生的成本。
尹處長介紹,由于鐵路自身的發展長期滯后于經濟發展,要保證春運期間超大客流“走得了”、“走得好”,就必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價格調節只是其中之一。全國14個鐵路局中涉及到調整票價的只有北京、上海、廣東三家。
記者從北京鐵路局了解到,春運期間部分票價上浮從1999年開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超大客流對鐵路造成的壓力,一些打工者及選擇時間范圍比較大的客人都根據自己的情況,盡量避開票價上浮階段,相對分散了高峰期的客流,價格杠桿起到了“削峰平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