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李佳路)國家經貿委主任盛華仁今天在此間指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的基本實現是實實在在的,公布的數字基本屬實,而不是充滿水分的虛假數字。
盛華仁是在今天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番話的。他指出,過去一些企業確實存在賬目不清、做假賬等行為,造成統計數字存在嚴重水分,但是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國家經貿委也一直強調企業脫困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的短期行為,保證脫困工作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
他介紹說,經過去年下半年對若干企業的調查,基本做到了“折舊要提足,利息支出要足額進財務費用,新產品和技術開發費要用足,遞延資產、待攤費用等應按規定攤銷,不得采取不正當手段虛增收入或利潤”等要求,帳目是比較實在的。另外,以往企業實現利潤是前低后高,上半年少下半年多,越往年末越高,而從去年情況看,各月比較平均,這是比較正常的一種表現,也是財務賬、會計賬比較實在的一個表現。第三,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消息表明,去年絕大多數國有企業都不欠稅,總體上企業欠稅沒有新的增加,企業都能夠按時交納稅金,這也佐證了企業的效益是比較實在的。
在回答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的基本實現是否主要靠國家政策的問題時,盛華仁指出,國家出臺的政策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把三年目標的基本實現歸到國家政策上是不全面的。國有企業之所以能夠初步擺脫困境、經濟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歸結為三句話:宏觀環境改善、國家政策支持、企業艱苦奮斗。三年目標的基本實現正是這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回答如何認識新出現的虧損企業問題時,盛華仁說,在原有虧損企業減少的同時,確實新增加了一些虧損企業。對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另一方面要作全面分析,辯證看待。
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虧損是不可避免的。其次,1997年底有一些所謂盈利的企業,實際上是虛盈實虧,這幾年在市場激烈競爭當中,問題暴露出來,現在成了虧損企業。第三,這三年中新投產的一批企業,其中部分主要是靠負債建設的,現在投產不久,所以成為虧損企業。第四,由于過去重復建設造成的產品沒有市場、扭虧無望的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需要退出市場,為了做到退而有序,保持社會的穩定,要逐步進行結構調整,因此還允許一些扭虧無望的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繼續存在。這說明今后5至10年企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