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近一段時間家電零售業者的紛紛揚揚,記者采訪了北京國美[微博]電器[微博]企劃部經理陳曉萌先生。
記者:蘇寧電器[微博]日前宣布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4·2億元在全國范圍內興建1500家連鎖店;最終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年銷售額150—200億元的巨大銷售系統,同是家電連鎖企業,您如何看待這一計劃?
陳:同許多朋友的想法一樣,我個人認為這個計劃太夸張。加盟有個過程,需要時間,按其計劃算,平均兩天要開3個店,這在國際上也沒先例,國美在擴張時,一定會考察并與對方探討是否理解家電市場,是否主營電器,怎樣加盟。合作后還要致力于經營好店鋪,保持并發揚國美品牌形象。另外,配送、結算系統、與總部的信息交流系統的建設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麥當勞[微博]、肯德基[微博]進入北京10多年,目前也只各有50家分店,根據市場小心翼翼地發展。連鎖店不能批量生產,管理、系統建設跟不上,可能會失敗。單就蘇寧的計劃而言,有些夸張。
記者:國美目前也專心于攻城掠地,那么國美的擴張模式什么樣呢?
陳:我們從1987年在北京的一家小店開始的。一直“堅持零售,薄利多銷",從一個單店發展到社區連鎖,直至今天在全國網絡。國美擴張是積累了豐富經驗后才走出京城,這些經驗濃縮在一本厚達230多頁的管理經營手冊內,讓合作伙伴學習,讀透。
我們認為擴張的基礎是本地化策略,國美在成都、重慶開分店時招的上至經理下到店員都是本地人,然后讓他們到北京國美總部培訓實習2個月。我們很少派人指手劃腳。
這點也可以叫做人治與法治的結合,用更熟悉當地環境、人文并有人際基礎的本地人管理,而他的武器就是230多頁的“國美法"。在規模上,國美在一個地區只求6—8家店的規模,然后配一個配送中心兼庫存來儲運、儲存,隨時根據需求調貨配送,而每家店要有20輛服務車為顧客送貨上門。
記者:進入WTO對國美意味著什么?
陳:慘烈。其實國美已經和一家國外連鎖巨頭間接“交火”了,我們曾在某個城市和他們爭一塊地皮,但我們輸了。因為我們只能按月付租金,而對方一次就可以付清9年租金,我們在資本上先輸了。洋巨頭可怕主要在資本雄厚,他們完全可以不計一兩年的虧損代價,不給對手機會。他們的企業文化也很好,店面布置,裝飾,廣告攻勢,都有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戰略支撐。因此,國美擴張會很謹慎,搞一個要贏一個,然后再擴張。今年國美有40家店,明年準備翻一番,按計劃一步一步走,不想冒進。(本報記者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