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吳延暉 實習生莊淑瑩)最近有消息稱,有關部門已內定放行12家外國保險公司進入中國。這一消息并沒有引起保險業的震動。近年來,外資殺進保險市場的消息頻頻傳來,行內人反而變得冷靜,反正該來的總歸要來,關鍵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外資保險機構還沒有對中國保險業造成致命的沖擊,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保險市場還遠未飽和,另一方面,多數外資公司確實還沒真正掌握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法寶。不過,好景不會很長,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雙方的“勢力范圍”越來越近,回旋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現在中資保險公司正在拼命朝國際化方向發展,而外資保險公司則朝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向努力,誰跑得快,誰就是未來的勝方。
外資保險愈行愈近
從1992年美國友邦保險進入上海算起,中國開放保險市場只是短短8年,但近兩年節奏明顯加快。到目前為止,已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商獨資保險公司已有相當數量。
據息,此次“內定”放行的12家外國保險公司是:美國四家,分別是全美人壽、紐約人壽、大都會人壽、信諾保險;歐盟5家,分別是德國安聯、法國安盛、德國格寧、英國商聯及丹麥的保險;日本2家,分別是日本生命人壽和三井產物保險;韓國首次打進中國市場的1家保險公司是Samsung產物保險。此外,還有大批的外國保險公司在國內設立代表處,正在為拿“牌照”做準備。
按照有關規定,提出進入申請的外國保險公司至少應有30年以上的經營歷史,管理的資產應該超過50億美元,在中國開設代表處已有兩年以上。這些對以上提到的保險公司簡直就是“小兒科”。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保險公司幾乎全是世界重量級的金融機構,比如最近進入的英國保誠保險,其全球管理#{1基金1}#超過2500億美元。這些巨頭無論資金、技術還是服務、管理經驗都比國內的保險公司強大得多,一旦在中國扎根,其影響不可估量。
中國險業以“變”圖強
面對外資保險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勢,國內的保險公司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近期業界已提出“發展民族保險,參與國際競爭”的口號,而一場空前深刻的變革也正在展開。
宏觀方面,新的保險公司不斷涌現,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首批3家保險經紀公司成立,加強了中國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也進一步加強,上市問題開始提上議事日程;保險公司的“生財之道”開始拓寬,借助基金投資證券市場的比重有所放寬。
微觀方面,各家保險公司也在探求自己的發展道路。明顯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正在按市場規律進行機構合并重組和大規模的減員增效。而成立僅3年時間的新華保險則開始了向全國性保險公司邁進的步伐。平安保險致力于網上保險的拓展,并且不斷開發推出新產品。更可喜的是,保險公司之間價格競爭已經退到次要位置,產品和服務成為各保險公司搶占市場的有效武器。今年6月,人保公司開通了全國統一號碼的保險服務專線電話,公開向社會承諾服務。平安保險公司為客戶構建了服務的“天羅地網”,宣稱將實現“電話中心、互聯網中心、門店服務中心和業務員直銷良性互動”。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努力保持著無客戶投訴的榮譽。壽險市場產品正在經歷由傳統產品向非傳統產品的轉變,分紅險種、投資連結險的推出加快了壽險產品的升級,同時提升了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
國際化和本土化交鋒
由于中國保險市場容量巨大,國內公司和國外公司還能相安無事,甚至帶有并肩作戰、共同拓展市場的味道,但隨著新公司和新的市場準入者不斷增加,競爭對手和平共處的空間必定越來越小。現在的狀況是,國內的保險公司拼命地向國際化的標準靠攏,而外資保險公司則在本土化上大做文章。
近年來,國內的保險機構紛紛不惜重金,招聘“洋打工”、聘請“洋顧問”,中國平安[微博]保險公司就一舉把美國林肯國民集團前副總裁斯蒂芬.邁爾、麥肯錫公司董事張子欣等網羅到自己帳下。行內專家認為,國內保險公司的優勢在于與本土文化融為一體,但隨著開放程度的逐漸提高,這種情況很難保證不被打破,所以當務之急是抓緊時機,在兩三年內迅速提升自己,努力達到參與國際競爭的水平。
外資公司目前的發展重點則是解決如何與當地政府、民眾、文化融合的問題,這是所有跨國公司共同的難題,對注重服務和文化的保險行業更是如此。幾乎所有的外資保險公司都取了個漂亮地道的中文名,如友邦、信誠、金盛、康寧等等,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資保險公司有的還與當地高校共建“保險精算班”,有的則積極參與當地的公共事務,捐贈希望小學等。一位外資保險公司總經理說:“賣一份保險是跟客戶打一輩子交道的事,所以一定要特別注重當地的文化,參與當地的建設,培養與當地民眾的感情。”
表1、已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商獨資保險公司
美國“美亞”、“友邦”上海、廣州、深圳分公司;
美國“丘博”上海分公司;
英國、瑞士、日本分別在上海成立的“皇家太陽保險公司”、“瑞士豐泰保險公司”及“東京海上火險公司”。
表2、已開展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
中美合資的“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康寧人壽保險”及“天安保險”;
中加合資的“中宏人壽保險”、“永明人壽保險”、“光大保險”;
中澳合資的“中國人壽”、“康聯保險”;
中德合資的“安聯大眾人壽”;中法合資的“金盛人壽”;
中英合資的“信誠保險”;
內地香港合資的“中信保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