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郵政部門投遞延時,“特快”不快;供水、電、煤氣部門服務不佳,影響面廣……一項權威調查顯示,中國公用企業和行業壟斷性企業收費透明度低,服務質量不盡人意。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70個地級以上城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的調查顯示,第三季度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公用企業和行業壟斷性企業服務質量差。以手機為主的電話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成為當前侵權行為的熱點,侵權行為主要是:手機、尋呼機、充電器等電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售后服務無保障,機械故障導致線路不通,計費失實,電話卡管理混亂,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等。福建省一消費者在手機關機狀態下,語音提示和未接來電也收費,而電信部門卻解釋為由于計費系統故障所致。
假冒偽劣商品仍然是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重點。啤酒瓶爆炸事件仍然是危害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最大隱患。據浙江省永康市12315中心統計,7月12日至8月14日的月余內,幾乎每兩天就發生一起啤酒瓶爆炸傷人事件,有的炸傷眼睛,有的炸傷下頜,有的炸斷動脈,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房屋裝飾中侵權行為突出。江蘇省徐州市消費者周先生請一家裝飾公司進行住房裝修,總工程費為9000元人民幣,在裝修到一半時,該公司要求增加工程費遭到拒絕后,就撤走工人,停止裝修。
上述問題在當地工商等部門調解和干預下,均得到了妥善的處理。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說,第三季度在70個城市共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6394件;共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784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金額達1.7億元。
有關方面權威人士稱,中國將持之以恒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以凈化市場環境,為加入WTO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劉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