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專稿】 記者 蘇晨 中金公司22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表示,由于煤電價格失衡因素繼續存在、以及電力供需的周期性波動,電力緊張在“十二五”期間或將將成為一個常態。
報告指出,從電力需求來看,高能耗行業的大幅反彈是造成電力緊張的主要原因。2010年底,受“節能減排”政策影響,重工業增速大幅減緩,而今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伴隨新項目開工,重工業增速大幅反彈,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用電量創歷史新高;而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的大幅增加也加劇了電力緊張,考慮到空調等大功率家用電器消費使用的持續增長,2011年居民用電量增速仍有可能維持在較高水平。
從電力供給來看,煤電價格扭曲導致的發電企業積極性不強、現有發電能力未能充分利用是目前局部供電緊張的根本原因。市場化的煤價持續走高推升火電企業的發電成本上升,上網電價不變,火電企業越發電越虧損,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多數火電大省的生產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發揮。
同時,電力裝機增速與用電需求不匹配,輸送電能力不足加劇電力生產地區不平衡。西部省份裝機增速相對較高,東部地區裝機增長緩慢,加上電網“西電東送”建設滯后,導致東部地區供應能力不足。電力供給的疲軟,與旺盛的電力需求形成反差,加大未來電力緊缺的壓力。
報告指出,電力短缺矛盾有長期化趨勢,改革電價形成機制是根治“用電荒”的出路。國家發改委于4月已經上調了山西、河南等十余省上網電價。中金認為,此次電價調整僅針對部分煤電價格矛盾較突出和上網平均電價較低的省份,且幅度僅能覆蓋36元/噸的標煤價格漲幅,不可能緩解全國大部分地區上網電價與發電成本之間的矛盾,同時,5月份煤炭價格進一步走高也基本抵消了上網電價上調的效果。
中金認為,出于控制通脹仍是目前宏觀政策首要任務的考慮,以及進一步調高電價可能導致電煤價格輪番上漲的惡性循環的擔憂,政策將圍繞保障電力供應安全展開,不太可能出臺普遍性的電價上調措施,因而電力企業特別是火電企業的經營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觀,發電意愿將繼續受到限制,電力基礎設施投資也未見明顯增加的跡象,電力緊張在“十二五”期間可能成為常態現象,裝機容量增長不足亦加大了未來電力短缺常態化風險。
2011年3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部分地區出現錯峰供電和拉閘限電的情況,目前全國已有湖南、浙江、江蘇、廣東、安徽、陜西、河南、四川等十幾個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電現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限制居民用電的情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國家電網公司亦預測,今年我國夏季電力缺口或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2004年。
“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方新項目大面積開工,發展經濟熱情高漲,但失調的經濟結構與粗放的發展方式并無明顯改善,電力供應缺口持續擴大。而電價改革依舊是霧里看花。身處壟斷行業的電網企業不會長期承擔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并將其轉向終端釋放。但是上調電價并不能給困境中的火電企業雪中送炭,抑或有效改變當前大高耗能行業的生產效率。在通脹壓力依舊高企的情況下,以漲電價平抑電荒能否奏效不得而知,對于加劇民眾負擔和通脹壓力倒無異于是火上澆油。
(證券市場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