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志偉發自北京
4項動議中3項有關人事任免的動議得票未過半數,黃光裕陣營在“9·28”決戰中的人心向背一眼分明。
陳黃此輪決戰中,決定勝負的是持股量在40%左右的機構投資者,昨日(9月28日),當股東大會投票結果出來之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幾乎一致認為,黃光裕方面此次失敗的關鍵原因是未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歡心。
對于這種說法,黃光裕家族方面予以認可。
難獲機構投資者認同
對于此次失敗的原因,黃光裕方面表示,主要在于國美的股權結構中機構投資者過多,由于條件限制,大股東方面并不能清楚地掌握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詳細資料,另一方面,由于時間問題,也未一一同多數機構投資者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
“這些機構投資者并不是特別清楚(陳黃之爭)里面的具體原因。”接近黃氏家族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黃光裕方面這次低估了陳曉和貝恩的實力,特別是他們影響機構投資者的實力。”原國美電器決策委員會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胡剛表示。
資深財經媒體人李德林則指出,公司的董事會應該忠于上市公司,而不是某一個家族。黃氏家族一直輕視管理層,認為管理層應該是為私家服務的,這種觀念很顯然得不到投資機構的認同。
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認為,黃氏家族與貝恩對立實在是一大敗筆。黃氏家族為爭奪國美董事局的控制權,不惜以賠償24億為代價,驅逐貝恩資本在國美董事會的3個非執行董事,此舉不僅得罪了貝恩,而且為了愿望達成而不惜賠錢的做法也將各大投資機構推向了陳曉管理層。
此外,在數字華夏(北京)品牌傳播研究機構首席顧問姜培峰看來,利益也是打動機構投資者的關鍵。相較而言,黃氏家族給機構投資者提供的是品牌和影響力,從投資角度來說相當于長期收益的允諾,但是陳曉能夠提供更加現實的現金流。
未有足以抗衡的人選
管理層的站隊也是黃氏陣營失敗的原因之一。
姜培峰解釋說,目前國美的管理層是以陳曉為核心的,而管理層大部分站到了陳曉一邊,若黃光裕獲勝,必然帶來管理層和管理團隊的大換血,從現實獲利的角度來講,投行肯定會更青睞陳曉。
家電、消費電子行業觀察員吳咸建表示,黃氏家族推出新董事局候選人鄒曉春也未能很好地獲得機構的認可。就從業經驗來講,鄒曉春在家電行業的從業經驗顯然不能和陳曉相比。
而從現實的操作策略上,鄒曉春與陳曉相比也差了一大截。大股東和管理層的相爭對國美的發展并不利,和解是對國美利益有助的表態。陳曉一開始有與黃光裕拼個魚死網破之勢,而最近一段時間調整了策略,開始采取懷柔政策,放棄增發權,允許大股東進入董事局,也談可以走人,做妥協狀,這些都表現出和解的趨勢。但鄒曉春方面卻未有此等積極的表現,尤其是在決戰前夕的記者采訪會現場,鄒甚至直接聲明成為董事局主席之后,董事局將會更團結更有氣勢,其實是結果還未出來便開始盲目自信。黃光裕由于身陷囹圄,陳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輿論的控制權,在決戰前夕黃氏家族有賄選等負面新聞出現,投資機構擔心陷入麻煩之中,這也是陳曉能夠影響投資者的優勢之一。
同時,一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同內地相比,香港的資本市場比較成熟,香港的股民看到公司業績好,就會對管理層比較認可,黃光裕由于觸犯法律,很難讓香港股民信服其動議會對公司有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