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糧食安全引發全球關注 > 正文
證券時報記者 孔 偉
近一年來,農產品價格的反復走高牽動著領導層的心,也對百姓的餐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說“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小宗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影響還不是太大的話,那么近來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糧食價格的較快上漲,就切切實實地給管理通脹預期帶來了不小壓力。
應該肯定的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確實能使農民得到一定實惠。雖然化肥、農藥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成本,綠豆、大蒜、生姜等小宗農產品的利潤也更多地停留在中間環節,但毫無疑問,隨著農產品的漲價,農民收入會相應地較往年增加,這有利于保護農民的生產熱情,尤其保護了糧農的種糧積極性,在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保證了我國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
與此同時,糧價上漲對我國的糧食安全也是有益的。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就認為,糧食價格上漲有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長期來看對我國的糧食安全保障具有積極意義。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副院長馬曉河也指出,糧食安全是個大問題,而保持一個很高的自給率才能保證國內糧食安全。
不過,從消費者層面,尤其是對低收入消費者而言,農產品價格上漲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民以食為天,農產品尤其是糧食價格一旦大幅上漲,將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影響生活質量。
更重要的是,由于近階段通脹壓力較大,農產品價格上漲還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食品類在我國的CPI構成中約占1/3的權重,而農產品無疑是食品的“源頭”。同時糧食作為最基礎的產品,產業鏈非常長,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并沒有出現短缺現象,但政府仍需要出臺更多調控措施,“對癥下藥”,綜合治理,抑制市場的價格上漲預期,實現通脹預期管理目標。
為防止糧價上漲預期被利用,有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盡量弱化投機資本的炒作風險,加大對投機性炒作的打擊力度,避免因為中間環節的“惡性膨脹”而導致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同時,應審慎監管,嚴格控制貨幣投放流向,并適當增加農產品供應,比如動用儲備糧,通過釋放庫存而對市場價格起到平抑作用。
事實也正是如此。8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糧生產的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增收;針對投機資金炒作農產品的現象,相關政府部門也正采取多種措施,控制農產品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國儲局也多次進行糧食拍賣,對增加市場信心、保證糧食供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近日,不少農產品價格明顯回落,分析人士認為農產品市場仍有繼續回調的要求,可見調控已經初見成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