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民工荒倒逼出產業升級?果真如此,我們應該歡迎民工荒。但殘酷的現實是,民工荒未必能夠倒逼出產業升級,反而可能讓產業垮臺。
沿海地區的產業已經升級,或者有升級的先兆了嗎?恕我眼拙,沒有看出產業升級的趨勢。目前的民工荒顯示,無論沿海還是內地,都在走低端制造業之路,因此大搶民工,大打土地、稅收優惠政策牌。
目前沿海地區需要最多的工人是普工,就是僅需要很少的專業技能就能上崗的員工。電子、鞋類等工廠大規模招聘普工,說明沿海地區還在低端制造業中徘徊。毫不夸張地說,到現在為止,我國的造船、汽車、精密儀器都要從國外進口。據了解,整個珠三角地區目前用工缺口在200萬以上,僅深圳今年年初的用工缺口預計就達80余萬,其中普工最難招。
普工招不到,一是因為沿海地區的制造業成本上升,一個月兩千元的工資對于處于高消費地區的打工族而言,已經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中西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的制造業開始發軔,這些地區正在重走沿海地區的低價、優惠的老路。沿海地區引資時紛紛祭出優惠政策,進行“競次”比賽,有可能在中西部重演。袁劍先生所提出的競次,意指底線競爭——比的不是誰更好,而是比誰能更次。以剝奪本國勞動階層的各種勞動保障、放任自然環境的損害為代價,從而贏得競爭中的價格優勢。競次不局限于勞工成本,而在于承諾優惠政策,讓企業得到原本屬于政府的稅收。企業需要的是正當年的可以用盡的勞工機器,以及在朝三暮四的規則下盡快兌現的渠道,哪怕環境污染,哪怕當地成為一座空城。
內地的許多城市積極采取措施留住本地工人,形成“搶人”大戰。在華中重鎮武漢,為了應對用工荒和沿海地區“搶人”策略,武漢的企業年初紛紛調高基本工資。武漢市勞動就業管理局介紹,今年普工、服務員月薪有900元~1500元,技術、管理崗位2000元~2500元,相較去年,已上漲一兩成。據了解,沿海和內地的工資差別在200元至500元之間,沿海地區的工資優勢已不明顯,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就近擇業。
衡量中國出口產品升級的重要指標是機電產品的出口情況。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131億美元,同比下降13.4%,進口4914億美元,同比下降8.7%。另一組數據令人欣慰。中國機電產品在我國貿易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別是2005年~2008年平均占比高達57%。據日本機械進出口組合的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超越德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2008年,中國的機電產品出口額為784781億日元,同比上升3.5%,而德國為784659億日元,同比下降4.1%。
如果因此得出結論,中國已經成為高科技出口大國,則大錯特錯。難道我國從2008年開始已經成為科技強國了嗎?我國生產的機電局限于機電組裝等領域,而生產機械的機械,幾乎全部需要進口。更嚴重的問題是,為了保證出口份額,我國不得不壓低匯率、不得不一再提高出口退稅率,中國得到的只是糊口生計,談不上經濟結構根本性變化。
中國在進行艱難的產業升級,按照市場流向,制造企業會自然撤出成本逐浪高的沿海地區,而走向中西部內陸地區。而沿海地區將騰出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以更多的贏利支付更高的成本。讓人擔心的是,隨著外部訂單的增加,東、中、西部一起上,陷入更加無序的訂單大戰。東部地區依仗產業鏈優勢,躺在制造業上不思進取。
自然形成的產業升級需要制度的配套,需要產權等法律機制的完善。
最近的一則新聞讓人震驚。財政部公布最近數據稱,去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增速同比由負轉正,全年利潤增長9.8%,其中130家央企利潤增幅最大達14.3%。資產如此雄厚,因此,三大石油巨頭要進軍新能源產業了,這無異于讓從事新能源、背著產能過剩黑鍋的民企,喪失了立足之地。
數據如此美妙,民工荒演繹出產業升級的夢想,但剝開這一切,我們卻看到了產業升級所必須的市場制度的極大欠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33203568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無錫:151522473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