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網絡午餐快要結束了嗎?
看到《人民日報》電子版從1月1日起收費的新聞,網民們心有戚戚。從收費郵箱開始,互聯網中免費的地盤日益被蠶食。“我很少看《人民日報》,但我擔心,這將會是一場轟轟烈烈收費大餐的開始。”網友小舟說,“或者說,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要倒下了。”
實際上,糾纏在收費與免費背后的,不僅僅是互聯網與網友。更深層次,在新聞傳播上,免費閱讀的互聯網與收費閱讀的報紙是一對斗爭了超過10年的“老冤家”,這次電子報收費嘗試,是否會改變兩者博弈的格局?
一個個問題亟待解決。
記者認識的一位媒體評論員朋友已非常闊綽地甩出198元包下《人民日報》電子版全年。然而,不知道是否網絡尚未完善的原因,羊城晚報記者今天凌晨,依然能僥幸地、免費地以“游客”身份閱讀了今年第一份號稱是“收費的”《人民日報》電子報紙。
收費,預防盜版!
人民日報:短期內收益不會太大,但促進發行
早在上月下旬,常常閱讀《人民日報》電子版的網友就發現,點開網頁,一個醒目的小頁面馬上伴隨電子報頁面的打開而彈出———《人民日報》數字報收費通知”。
通知詳細闡明了三種收費模式: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讀者可通過在線支付、銀行轉賬和郵局匯款3種方式支付。如不購買,從昨天起就無法免費、在線閱讀當天的數字報。
據知情的內部人士透露,《人民日報》收費之舉早有跡象。去年11月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人民網資訊部主任許丹丹公開表示,2010年《人民日報》數字版將實行收費閱讀。至于能收到多少錢,她表示,預計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大收益,但將促進報紙發行,并為防止盜版侵權提供技術保障。“在可以預計的未來,當網民逐步習慣通過電腦、手機、手持閱讀器等終端方式閱讀時,數字報發行必將成為報刊發行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許丹丹說。
與“數字報”收費同時,人民網上的新聞依然可照讀無恙,重要內容相差不多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電子版也免費運行。
有償,一石千浪!
業界:有人贊“自信的表現”有人“不很看好”
《人民日報》電子版收費并非第一個吃螃蟹———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4月,溫州報業集團旗下4份報紙上線發行,這是中國首份付費訂閱的數字報紙。溫州報業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收費數字報發行兩年,已產生一定效益。
但作為全國最大的報紙,《人民日報》此舉無疑在新聞界引起了“地震”。支持者新民網特約評論員呂怡然認為,網絡資訊、報紙電子版的瀏覽常客,“免費午餐”吃慣了,總覺得網絡free(免費)天經地義,互聯網這種原始的“慷慨”也累及傳統媒體。現在中國最大的報紙數字版要收費閱讀了,這是“內容供應商”自信的表現,也是傳統媒體維護版權、改善盈利模式的實際舉措。
可更多的專家學者并不看好。
“從道理上說,電子報收費,可以體現新聞傳播的價值,提高經濟效益。”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廣東省記協主席范以錦坦言:“但如果能從其他渠道,免費看到同樣的信息,真正付錢的人不會很多。”南京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丁柏銓教授也坦言:“收費,是一種嘗試,可以理解。但前景不是很看好,真正付費看新聞的讀者不會太多。”
事實確實如此———國外調研公司GfK近期一項調查顯示,全球87%的網民不愿為網絡內容付費。“中國網友習慣了新聞資訊免費,《人民日報》是試圖證明新聞資訊是有價值的。”在互聯網新聞界工作超過8年的資深媒體人陶然指出,“但我覺得,單純的電子報收費沒有意義。一是因為大家閱讀了《人民日報》紙質媒體后,沒有必要再閱讀電子報;二是大家可以通過其他網站,看到同樣或類似的新聞資訊。此路危險,行不通。”
其他報紙,跟進?
專家:慎重考慮效果,暫時不會盲目收費
有趣的是,羊城晚報記者發現,雖然《人民日報》電子報號稱要收費,但日報中所有新聞,也同時發布在人民網上,網友只要換個方式,同樣能免費閱讀新聞內容,只是無法下載正版PDF內容。
豈不是錢交了也白交?電子報用戶登錄入口處,寫著繳費后的用戶可獲“手機報(限移動用戶)”、“2010年檢索光盤”以及上一年數字報在線閱讀。“這種單純的資訊,收費意義不大。”陶然指出,“至少要能讓付費用戶可以得到別處無法得到的資訊,才讓人覺得這個錢值。”
新聞收費,其實不少媒體都曾考慮過,《人民日報》電子報何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實施?新聞同行納悶不已。
“這是一個麻煩。”范以錦毫不客氣地指出,“免費,也許會虧損;收費,點擊率減少。這是一對矛盾,要平衡很難。”范以錦表示,其他媒體并不會盲目跟進收費,“收錢誰都想,但為什么想而不做,就是大家在考慮社會影響、品牌效應,以及由點擊率產生的廣告。大家都在慎重考慮跟進后的效果。”
“對新聞媒體,讀者的依賴程度沒有那么高。”丁柏銓教授指出,“除非哪一天某個新聞能做到像機頂盒一樣,大家就不得不去接受收費了。”
鏈接
國外也有口水戰
收費問題,國外媒體也吵成一鍋粥———傳媒大亨默多克與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為此掀起口水戰。默多克一直提倡付費閱讀。他去年5月表示,新聞集團計劃在2010年6月向報紙網站的讀者收費。施密特卻潑冷水:“小部分提供特定新聞內容的發行商,收費模式可能會成功。通常,收費模式并不適用于普通的新聞發行商,因為免費資源太多。”
一場爭吵下來,默多克顯然處于下風,截至上月,默多克搖旗吶喊的“報紙電子版讀者收費的計劃”已暫緩執行,他擁有的報紙中,目前只有《華爾街日報》電子版開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