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供稿
由新華社等全球9家主要媒體共同發起的“世界媒體峰會”10日在北京閉幕并通過共同宣言。
媒體如果不去應對現在的挑戰,那么未來將會暗淡無光
峰會共同主席、新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默多克說,數字化帶來的變化觸及社會方方面面,即使是最簡單的產品和服務也正在經歷根本性的變化。數字產業的發展使人們擁有更多選擇,而人們每天都在行使著這樣的選擇權,網絡電視、移動電話等眾多新產品問世。媒體如果不去應對現在的挑戰,那么未來將會暗淡無光。
默多克說,新聞集團在每一個大洲都擁有業務,包括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娛樂、體育、出版、社交網絡等等。就在不久前這些領域都是各自為政,他們的競爭也完全毫不相干,如電視臺僅僅和其他電視臺競爭,報紙僅僅和其他報紙競爭。但,“這些界線現在已經是永遠的模糊了。現代報紙一直以來都沒有視頻編輯,而現在他們的記者都背上了攝像機。這也同樣適用于其他的媒體。我們的衛星電視網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受眾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
默多克認為,很多時候傳統媒體對互聯網的應對頗不成熟,那些過去鼎盛一時的媒體在過去幾年里看上去通常一蹶不振。“當然,精品內容應該是有償的,但是大的媒體機構卻卑躬屈膝地順從那些‘老頑固’的論調,認為所有的內容應當在所有的時候都是免費的。太陽不圍著地球轉,但是這一悖論恰恰是媒體被動接受的前提條件。雖然有很多跡象表明讀者都接受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他們應該為他們獲取的內容支付費用,有很多讀者,他們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簽合同的時候,相信他們其實是購買了一個內容盛宴的自助餐券,而這樣的誤解卻因為新聞機構沒有進行及時的解惑,使這個付費的誤區一直存在著。”
默多克相信,媒體正進入另外的重要時期,即設備制造商再一次追著內容制造商尋求內容。“我在日本和韓國之行中感受到了這樣的變革。當時我遇到了頂尖的電子設備制造商,這些公司不想看到他們的客戶去接受數字的殘羹冷炙,如果數字和創意的內容沒有得到認同,這樣的現象則是不可避免的。數字時代的無償化時代即將結束,匯總信息和剽竊者很快將會為掠奪他人的信息而付出代價,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利用當前數字付費化趨勢的話,那些內容創造者最終將付出慘重代價,而那些剽竊內容的人將大行其道并且最后獲得暴利。”
新聞內容供應商必須明白規則的改變,也要做一點改變來面對未來
峰會共同主席、美聯社社長湯姆?柯里認為,未來幾年,所有新聞機構將面臨一個共同任務—實現從模擬到數字新聞的轉變,并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做出艱難選擇。這次美聯社決定以顛覆比賽規則的方式來做這事—將博客作為受眾參與模式的基礎。創建博客的想法成為了這一新模式的重心,此外,美聯社還將其他受眾渠道連接起來,建立了一個實驗性的新“生態系統”。Twitter 成為了用戶發表評論和互動的直接平臺。此外,還通過鏈接到事先確定的美聯社會員新聞供應商來檢驗博客的網絡內運行情況。
此類經驗構造了新的合作模式,它使得網絡新聞環境看起來是這樣的—主要門戶中的關鍵詞組合成為流量樞紐,Twitter之類的社交媒體讓受眾互動,會員機構的參加產生網絡效應。這一聯合模式從各方面來看都很成功。Yahoo上的新聞流量與正常狀態下的美聯社新聞相比增長了20%。參與報紙的Yahoo網站瀏覽量增加一倍多。美聯社的博客吸引了普通新聞三倍的人氣。此外,估計新產生的收益至少要比成本多出20萬美元。
柯里認為,這一實驗為所有通訊社提供了一些基本啟示—直擊式新聞或實時報道仍然十分關鍵,而用來幫助理清一團亂麻的新聞圖景的背景交代,仍是許多新聞用戶想要的東西。
柯里表示,創建流量及與受眾的聯系只是這項比賽的一部分—進攻部分。防守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搜索引擎之類的信息聚合器對流量隨機分配,使受眾和收入遠離那些投資原創新聞的機構,但這確保了以信息匯集和新聞內容索引為基礎的聚合器的運轉及其源源不斷的網絡廣告收益。YouTube 和 Facebook 之類的網絡服務已經取代傳統新聞發布商的網站,成為消費者尋找突發新聞的首選途徑。
為扭轉形勢,美聯社正在創建新聞注冊系統—著作權管理和追蹤系統。
新聞注冊系統能阻止第三方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對新聞內容進行攫取,并促使參與此系統的新聞發布者進行有利于其的利用。簽訂有關訪問和使用已發布新聞內容的數字協議,將能使新聞發布者獲得個人或集體許可的機會。
美聯社還打算在各細分數字客戶間建立一套新的產品和一些新的傳播機會,以提高新聞內容的整體價值。
美聯社加盟成員已同意加入新聞地圖(NewsMap),這是一個提交給新聞注冊系統的不斷更新的原創新聞內容索引,以引導聚合器的流量從搜索引擎流向新聞發布者的網站,最終從受眾和收入兩方面都使新聞發布者獲益。
最后,美聯社還在創建新聞向導(NewsGuide),或由新聞編輯管理的獨特新聞內容聚合器。這能使新聞發布者共同創建用戶獲取突發新聞的首選網站,同時也能成為用戶獲取刊載在新聞發布者網站上的相關內容的渠道。
柯里將此稱為3P,即保護(Protece-ction)、指示(Point)、支付(Pay)。第一步是保護已發布新聞內容不在未受授的情況下被攫取和利用。第二步是對已發布新聞內容進行聚合和索引,以使聚合器能更好地幫助用戶找到已發布的新聞內容。第三步是啟動新的已發布內容的使用許可模式,支持單個新聞發布者可能采取的支付模式。還有一個“P”也十分重要。美聯社將為那些遵循保護、指示和支付原則的新聞發布者注冊。
要實現金融市場信息傳遞高效透明,財經媒體的作用是關鍵
峰會共同主席、路透社總編輯史進德說,要實現金融市場信息傳遞高效且透明,進而確保社會穩定,財經媒體作用是關鍵。就中國而言,面對金融市場的日益國際化,至少有兩方面離不開財經資訊。
首先,中國的市場參與方與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外國市場的情況;同時,海外交易伙伴也需要及時有效地了解關于中國的資訊。
中國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給財經媒體帶來了許多挑戰。這也對中國決策層形成挑戰,需考慮如何創造條件,以便財經媒體有效滿足中外市場專業人士和投資者的需求。史進德建議:
1. 發布官方數據方面應加強約束。經濟數據與金融市場息息相關。要加強對數據發布流程的管理。事實上,當傳言影響到市場時,財經媒體是有責任去報道的—當然也要明確指出它們是“傳言”—從而讓整個市場,而不只是一小部分“內幕人士”了解消息,這樣人們就可采取相應行動,保護自己的投資安全。
2. 優化政府部門和官方機構的信息披露政策。史進德表示非常贊賞一些政府部門通過網絡發布信息的作法;有些部門還會給記者發短信,提醒將有重大新聞發布,這更值得稱贊。這些作法還需要進一步推廣。
3. 對中國和外國記者應平等對待。史進德說,應該充分認識到外國財經記者對中國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以及擴大吸引外資的重要作用。史進德表示,隨著中國財經報道越來越專業化,他期待互利的良性競爭。
史進德認為,新聞媒體也必須讓外界了解其報道的標準和方法。在當前的金融動蕩中,這點顯得尤其重要。作為新聞機構,保持讀者的信賴是立身之本。報道必須真實、準確,有了錯誤馬上修正,遵循報道原則,這都非常關鍵。
史進德說,路透社汲取了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首先,必須時時考察報道標準,有時還需加強。另外就是,透明報道才能換來讀者信賴。今年,路透社將500多頁的“新聞工作手冊”免費放到網上,所有人都可以閱讀并評論。
史進德認為,社會各方面應該幫助媒體服務社會,應該認識到,開放、透明、問責,也許會帶來暫時的不適甚至尷尬,但最終將證明是有益的,并且這是確保整個體制健康、穩定和成功的先決條件,也是確保中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既保護國內投資者,又能鼓勵外資流入。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幫助媒體,讓媒體有機會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媒體理應繼續堅守并珍視新聞的職業道德和客觀公正的傳統
峰會共同主席、俄塔社社長伊格納堅科認為,今天,新聞信息產業界正在經歷巨變,必須認識到這些變化對大眾傳媒的影響有多大,無論是通訊社,還是電視臺或印刷媒體及廣播,都籠罩在其影響之下。這并不單指媒體運作條件變化以及新聞機構自身的現代化進程。這種變化也發生在新聞產品的用戶身上。媒體目前生產的并非只是新聞,而是將要流入市場的商品。
因此,必須明確誰是媒體的用戶,他們對所獲取的新聞有何要求。從他們的偏好甚至興趣出發,有必要就多元化地開發自身產品、個性化地處理用戶需求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伊格納堅科認為,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是新技術在新聞工作中的出現及縱深使用。如今,新技術令媒體能實時發布新聞,讓數十億人隨時掌握新聞事件進程。
然而,在此條件下,媒體不應放棄自己的原則,相反,理應繼續堅守并珍視新聞的職業道德和客觀公正的傳統,在進行新聞報道時用最高的職業水準要求自己。為此,一定的行業標準對媒體而言不可或缺。應當具備道德標尺體系,防止大眾媒體傳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思想,為仇外主義和種族主義張目。
首先是對新聞事件要形成統一的分類標準,將之分為局部事件和全球問題。其次,要形成統一、謹慎的新聞報道口徑,摒棄一邊倒的解讀和模棱兩可的措詞。當然,一旦涉及身邊人或是多角度事件時,要保持客觀并不容易。但媒體應當時刻謹記,媒體的目的是向人們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
大眾媒體不應成為政府或商業代言人。才能、良知和社會責任感是衡量媒體工作的三大基本標準。履行上述義務是媒體共同的天職,也可以說主要使命。
伊格納堅科強調,全球各類媒體間應當建立協調行動機制以完善世界新聞傳播。他認為,“新聞工廠”(通訊社)應當發揮“燈塔”作用,為當代信息空間中的其他各類大眾媒體提供導航。
伊格納堅科提請人們關注各類媒體就最廣泛問題展開定期及坦誠對話的重要性。因為媒體共同的目的是攜手邁入統一的全球信息空間。媒體應當更積極加強在自身職業領域內的接觸與聯系,就與本職業相關的問題交換意見及成功經驗。
適應新媒體的過程中,確保和堅守負責任、可信賴的新聞原則
峰會共同主席、共同社社長石川聰認為,在人類各種各樣的活動跨越國境、進入了大融合的全球化時代,媒體的作用及責任正變得愈發重要。在信息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新聞媒體同行之間的交流和競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擴大,向讀者和用戶等新聞終端消費者提供的服務,也因使用者偏好的不同而變得豐富多樣。
石川聰提出,在適應新媒體的過程中,問題是如何才能在報道中確保和堅守負責任、可信賴的新聞原理和原則。
石川聰認為解決之道是:第一要確保采訪渠道暢通;第二要保護內容的提供者,也就是著作者的權利;第三是要保障與新聞用戶之間的渠道暢通。
毫無疑問,確保采訪渠道暢通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來源得不到保證,就談不上實現公平公正的新聞報道。近年,在國際性體育比賽中簽訂了合同的權利所有者受到了單方面的過分優待,而其他的普通媒體則被排斥在了體育采訪的大門之外,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現象。不僅采訪受到了限制,就連包括指定解禁時間在內的報道限制也增加了。
第二是保護著作者的權利,保護原創作品的新聞價值免受不正當利用。石川聰認為,應該保護人類創造性精神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網上可以輕而易舉地檢索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將這些內容復制下來,就能簡單地進行二次性甚至三次性利用。他表示不允許在未經著作權者同意的情況下就非法復制這些內容并在網絡上傳播。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有必要聯合起來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一攬子解決方案。
第三個課題是,應該將新聞媒體負責任的報道迅速、準確地傳送到需要新聞和信息的人們手中。
媒體一體化提供了與受眾建立更密切關系的新方式
峰會共同主席、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新聞總裁山姆布魯克介紹了英國廣播公司全面多媒體的實踐。山姆布魯克說,盡管今年英國廣播公司全球新聞部每個星期的受眾可以達到創紀錄的2.38億,但如果只依賴廣播,英國廣播公司每周可能僅有1.77億聽眾—過去一年,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聽眾減少了600萬。但是,對新媒體平臺的投資使英國廣播公司的受眾群得以擴大。英國廣播公司在網絡平臺上的受眾過去一年增加了29%。
山姆布魯克認為,創造性的內容和節目編排上的創新要引起充分重視。英國廣播公司的經驗是,媒體一體化提供了與受眾建立更密切關系的新方式。為新平臺創造內容,已經成為英國廣播公司不斷創新的一種激勵。
去年美國大選期間,英國廣播公司嘗試走出競選和新聞發布會以外:為此,英國廣播公司租用了一輛巴士,走訪美國各地。隨著實地走訪的展開,多語種報道突出展示了圍繞關鍵問題的辯論。網絡和音視頻的連續報道,記者博客和動漫走訪地圖的跟蹤推進,與報道連為一體,并通過Facebook、Twitter和Flickr等社交媒體網站與新的受眾建立溝通交流。嘗試了公路后,今年,當又一次重要的選舉活動在印度舉行時,英國廣播公司進了一步:走鐵路。通過鐵路這個巨大的橫斷面為約2.3億世界觀眾報告或許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推動者之—的印度正面對哪些重要問題。
山姆布魯克說,“兩年來,我們獲取的關鍵經驗在于,拿到一個有創意的想法或任務后,就要在這個基礎上發展下去,以多種方式影響受眾,讓它更接近受眾并使受眾愿意做出貢獻和參與進來,也就是建立互動的關系。”
英國廣播公司正在投資于新的數字互動服務,把“我們向他們傳播”這個通常的獨角戲變成真正的對話。自不同地區的評論迅速被翻譯為當地語言;因此,辯論是多語種的,使用者可以用適合自己的語言參與。英國廣播公司的網站上開設了博客,使個人得以發表對生活的領悟,甚至與持不同看法和視角的其他博主開展討論。
山姆布魯克說,“廣播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彼此聯系的世界,種種界線都在瓦解,對話和交流往往在不受政府和監管者控制的情況下發生,議題的設置往往是由于受眾的關注才引起新聞編輯的注意。這正是受眾想要的,也是他們期望的。他們會去到能夠去到的任何地方找到所需的交流,他們也會根據質量來評判獲得的東西。”
因此,“質量仍然是嚴肅新聞人的格言。除非我們的內容是一流的,而且以受眾希望的方式傳遞,否則,我們將失去重要性,而被那些能夠滿足這種不斷增長的新需要的人所取代。”
山姆布魯克說,處理好與受眾的關系是新聞機構必須提供的服務的核心。假如要得到受眾的信任,就需要在受眾的需求與他們收聽和收看的節目及服務之間建立情感關系。“今天,掀開新聞機器的蓋子,向公眾展示我們如何工作、為什么工作,是建立信任的關鍵。如今,在與受眾的關系中,這種開放像新聞報道本身一樣重要。”
我們曾有過共同的歷史,我們還將有共同的未來
峰會共同主席、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馬可寶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與全球傳媒領袖歡聚一堂,對他來說,帶著一種深深的歷史感。10年前,新中國50周年慶典時,馬可寶也在北京。
馬可寶說,“盡管所有與會者就中國今后半個世紀令人振奮的前景取得了一致看法,但是我覺得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預見到短短的10年間,中國取得的發展速度會如此之快,范圍會如此之廣。中國人民在這短短十年中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從任何角度講都讓人驚嘆不已,而這些成就無疑又預示著今后還會有更杰出的成就。”
馬可寶介紹,特納廣播公司和母公司時代華納并非初來中國——時代周刊的創始人亨利?魯斯生于中國并在中國接受教育,而華納兄弟也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個辦事處。
CNN自1987年便在北京設立了分社,自從1992年以來,CNN就在中國落地,并成為首個在中國許可播送的國際電視頻道。今年則是特納娛樂頻道在亞太地區開播的第二十周年。特納廣播公司在該地區的總部一直設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自97年香港回歸后,我們繼續享受信息的自由流動和編輯自由。”
馬可寶最后說,“我們曾有過共同的歷史,我們還將有共同的未來。特納和時代華納堅守承諾,將秉承我們與各國及與世界各地的業界伙伴合作的一貫做法,致力于不斷與中國發展深遠、持久的互利關系。而我們共同的未來會是怎樣,則取決于有什么樣的關系和人才。”
媒體技術進步推動時代發展到關鍵點
峰會共同主席、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表示,近十年來,技術發展深刻影響整個媒體行業,將時代的變化推動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點。
劉允認為媒體技術的發展將會給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多方面影響。一方面,云計算將幫助用戶無論何時何地、利用何種終端都可以進行資料存取、使用和獲得;另外,由于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透明及互動性,使整個用戶、整個行業都在參與很多內容和方式的創意工作。
從信息搜索角度來講,未來信息搜索更智能化。除電腦外,手機等移動的方式把信息搜索帶往何時何地利用何種終端都可以獲得資訊的方向。
劉允認為,在數據和信息的可視化這一方面,以往的圖表、相對單調的數據通過形象的視覺表示后,能夠說明更多的意義。比如,地圖不再是簡單的街道和地點,還可能記錄新聞事件的發生情況或者能提供一些視頻信息。
劉允表示,信息的發展,加上技術的進步,使整個社會,包括每個信息資料使用者都有更大的發展。從趨勢上看,媒體業的發展可能出現三個較大特征:信息的使用者和創造者之間的互動變得非常直接,使用者更愿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時間瀏覽或購買他愿意看到的信息;媒體受眾呈現分散性,更多受眾以個體形式存在;另外,資訊以傳統方式和新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媒體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整合效應,用戶可以通過整合他所需要的方式、時間和手段去獲取他想要獲取的信息。
劉允說,希望媒體機構能努力在傳統的資訊和媒體行業基礎上,結合新技術,尋找新的發展方式,從而為行業、用戶提供更好的內容及實現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