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近期價格水平持續下跌,主要是出口受阻加大了國內供給壓力,阻礙了銀行信貸擴張向交易貨幣M1的傳遞,并改變了貨幣供給結構,從而進一步影響了實際利率和投資需求。而筆者對CPI先行指數[通過對42個宏觀指標的測算、篩選,筆者最終選取能夠有效預測CPI走勢的指標有工業產品銷售率(累計),發電量(累計),國際原材料價格指數,出口總額(累計),國際大豆價格指數,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平減(當月),并運用這6個指標合成了CPI先行指數,平均領先CPI走勢9.67個月]的測算則顯示(見圖1),CPI先行指數于2008年2月升至最高點后,至今沒有見底跡象,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面臨的通縮壓力依然較強。
因此,防止通縮壓力演變成通縮趨勢,是當前宏觀調控面臨的重要任務。一旦通縮預期植入經濟系統,在實體經濟層面上,不僅會造成企業實際債務負擔加重,還會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可能進一步抑制出口;在宏觀政策層面上,會限制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間,抑制擴張性政策的效果。打破當前價格下跌循環的關鍵是擴大居民消費,以消化出口受阻帶來的供給壓力。為此,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加大反通縮政策宣示力度,避免通縮預期的形成和自我強化
反通縮是央行保持幣值穩定的內在要求。通貨緊縮的負面影響要遠遠超出通貨膨脹。在目前通縮壓力明顯增強的情況下,建議各級人民銀行加大反通縮政策的宣示力度,加強對物價的監測、分析,適時公布監測結果,出現通縮時及時向公眾解釋具體原因,并公布具體的應對措施,積極引導公眾預期。
繼續保持信貸平穩增長的勢頭,多渠道增加基礎貨幣投放
對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貸款與貨幣供應量M1間的因果檢驗顯示,貸款增長總體上能夠推動M1增長。盡管2008年下半年以來因企業庫存大幅增長擠占大量貨幣資金,抑制了貸款向貨幣供應量M1的傳遞,但是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回升表明,經過多月庫存消化,企業庫存的增長正逐步恢復正常,預計今后一段時間信貸投放對貨幣供應量M1的推動作用將逐步增強。因此,建議繼續保持當前信貸平穩增長的勢頭,并可通過采取積極的公開市場操作、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基礎貨幣投放,以支持金融機構的信貸增長。
長短期政策相互配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刺激居民消費擴張擴大居民消費不僅是走出通縮的關鍵所在,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盡管擴大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方面的長期配套改革,但擴大消費信貸覆蓋面、強化對大額消費的信貸支持等短期刺激政策也能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