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保險業的主要任務
站在歷史的高度,這次金融危機最終會成為過去。但是,我們作為經歷了這場百年一遇金融危機的保險人,應該在面對危機時有所作為,通過我們的努力,在危機過去后,使保險行業科學發展的內生機制更加健全,保險監管防范風險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保險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從而增強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更加廣闊的領域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當前,保險業要重點抓好防范保險風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兩大任務。
第一,應對金融危機,防范化解保險風險,努力維護保險市場穩定
保險業要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前提是自身要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這也是保險業對金融穩定、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的貢獻。要按照中央“保增長”的要求,緊密結合保險業實際,堅持“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
一是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防范化解風險工作。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要保證行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必須把風險防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實防范保險市場風險,尤其是系統性風險。要制定和完善風險預警制度,及時排查風險隱患。防范風險傳遞,重點關注一些風險點較為突出的公司和地區,避免風險的蔓延和擴大。建立全行業聯動的風險應急管理處置機制,做到反應及時,行動一致。及時進行信息披露,使被保險人及時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增強信息透明度,穩定被保險人的信心。
二是積極推動保險業結構調整。以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抓住發展保障型業務、服務民生這條主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按照突出主業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發展長期型業務,增強保險保障功能。促進銷售渠道調整,充分發揮個人代理、團險、銀郵等不同銷售渠道的優勢,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保險資產管理結構調整,順應市場變化,進一步調整保險資產配置,合理確定固定收益資產、權益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比例,建立保險產品設計、銷售和投資的協調機制,切實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三是加強保險市場調控,促進行業平穩增長。當前,保險市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日益密切,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保險業仍然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市場還不成熟,單純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發揮監管的指導性作用,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進一步完善保險市場調控機制。健全反映市場運行狀況的指標體系,抓住關鍵指標,建立起高效快速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強對市場的分析研究,掌握市場運行特點,科學預測市場發展趨勢,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完善市場調控手段和措施。針對市場分析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利用精算制度、產品核準、投資渠道、窗口指導等手段和方式,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引導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支持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重點領域改革,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圍繞中央出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以及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作用,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服務。
一是加快發展“三農”保險,服務新農村建設。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機制和發展模式,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風險保障。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保險,有針對性地開發保障適度、保費低廉、條款簡單的小額保險產品,增強農民抵御意外傷害、疾病等風險的能力。加大“三農”保險產品服務的創新和推廣力度,建立健全“三農”保險服務網絡,加強與氣象、水利、地震、畜牧等部門的合作,提升農業防災防損水平。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二是大力發展責任保險,促進經濟社會穩定運行。進一步做好交強險工作,加強交強險核算管理,強化成本控制,提高理賠服務質量。發展建工險和工程保險,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風險保障。繼續落實與相關部委的聯合發文,推動校方責任、環境保護責任等責任保險發展。
三是積極發展養老、健康保險,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養老和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提高養老和健康保險服務水平。發揮保險公司專業優勢,大力拓展企業年金市場。結合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參與和開展農民工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業務,逐步拓展保險服務領域。最近國家公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服務,為保險業服務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四是發揮資金融通功能,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堅持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在滿足資產負債配置需要的前提下,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健全風險控制機制,規范投資行為,穩步推進保險機構以債權形式投資交通、通信、資源等基礎設施項目,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穩妥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金融企業和其他優質企業股權試點,支持產業調整和企業改革。同時,做好災后重建保險服務,支持受災地區群眾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