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吳定富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保監會始終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風險,把應對金融危機當作對當前保險業發展、監管和防范風險的一次全面考驗,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加強對風險的預警和防范。經過一個階段的努力,較好地防范了國際金融風險的跨境傳遞,維護了保險市場的健康穩定。今年一季度,全國保費收入3272.5億元,同比增長9.9%,保險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勢頭,業務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結構得到改善。總體來看,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保險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經營穩健,風險處于可控范圍。
金融危機下我國保險業的機遇和挑戰
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已經對全球經濟金融造成了巨大沖擊,并將對未來全球金融的發展和監管模式產生重要影響。對于還處在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國保險業來說,我們不僅要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更要深刻認識和把握金融危機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做到化危機為機遇,從而更好地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保險業面臨的挑戰
我國保險業開放力度大,市場化程度高,金融危機的蔓延不可避免地給保險業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防范化解保險風險的挑戰。金融危機導致了實體經濟增速放緩,而反過來又影響金融行業風險防范工作。與前一個時期相比,保險業面臨的風險來源更多,風險的形成和傳遞更加隱蔽,保險業風險防范工作的難度更大。一是保險產品定價風險。最近一個時期,利率、投資回報率等影響保險產品定價的關鍵指標波動加大,保險產品的定價比以往更加困難。二是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新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產品逐步放開,但保險業缺乏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和人才積累,如何在多元化的投資領域更好地控制投資風險,成為保險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三是個別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風險。有的公司因為業務快速增長、經營虧損等多種因素導致償付能力達不到監管標準,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改善償付能力。四是非正常退保的風險。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影響被保險人對個別保險公司的信心,加上部分保險產品收益低于被保險人預期,可能導致退保增加。
第二,維護行業平穩較快增長的挑戰。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央果斷決策,提出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方針。保險業貫徹中央的這一方針,首先就要保持自身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在2008年底召開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我們判斷,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保險業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行業平穩較快增長。從今年一季度來看,總體效果是好的。但是應該看到,今后一個時期保險業平穩增長的困難仍然很多。從外部環境看,金融危機還在繼續深化,其影響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資本市場低迷和投資收益下降,制約了保險承保和投資兩個輪子的協調運轉。從行業自身看,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下,保險需求受到抑制;少數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在機構鋪設、業務和產品等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如何在這種形勢下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對保險業來說是一個考驗。
第三,加快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的挑戰。在當前的形勢下,部分保險公司粗放發展的弊端比以往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時扭轉,部分公司可能從盈利轉為虧損,個別公司可能會虧損加重,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公司的正常經營。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對于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緊迫和現實的意義。近一個時期,我們把促進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推動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發展粗放的問題在保險業由來已久,是保險業在理念、人才等各方面問題的集中體現,解決起來的難度較大,對保險業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保險業面臨的機遇
在看到金融危機帶來挑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從危機中看到機遇,充分發揮監管機構、保險公司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趨利避害,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第一,轉變保險公司經營理念的機遇。首先,金融危機給保險公司轉變經營理念形成倒逼機制壓力,如果公司不及時摒棄粗放經營的理念,就會受到市場的懲罰。其次,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保險公司的股東和董事會都下調了對業務增長速度的預期,為保險公司轉變經營理念提供了比較寬松的環境。此外,通過研究金融危機,保險公司逐步認識到,以往的過度發展投資型保險產品、過度依靠投資盈利的經營理念是行不通的,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開始強調發揮保險的保障功能,注重承保和投資的共同盈利。
第二,完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的機遇。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中的很多問題。目前,各國金融監管當局都在努力從金融危機中汲取教訓,并以此完善本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我國保險監管起步較晚,監管理念、監管制度、監管手段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之中。通過分析研究其他國家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夠在構建什么樣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怎樣構建現代保險監管體系等問題上思路更加清晰,少走彎路。同時,金融危機也使我國的保險監管隊伍得到了鍛煉。通過深入研究金融危機,細致查找風險隱患,制定應對措施和預案,保險監管隊伍的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有所增強,業務素質和監管能力也有所提高。
第三,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的機遇。金融危機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了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若干意見,對發揮保險的保障和融資功能,更好地支持經濟增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與以往相比,國家需要保險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就為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大局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
綜合分析金融危機對保險業的影響,我們認為,當前保險業挑戰與機遇并存,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就一定能夠戰勝暫時的困難,就一定能夠在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金融危機對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啟示
金融危機不僅給發達國家的保險業帶來慘痛的教訓,也給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帶來深刻的啟示:
第一,保險業發展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金融本質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如果脫離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僅會積累金融風險,危及金融市場穩定,甚至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始終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服務,要緊緊圍繞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圍繞城鄉居民的風險保障需求,圍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調整,充分發揮保障功能和融資功能,提供風險管理與融資服務。
第二,保險創新不能脫離經濟金融發展的階段。金融創新有利于提高市場效率,增強金融資產的收益性、流動性,但不恰當的金融創新也會帶來金融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在保險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保險創新應與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階段相適應,與我國保險機構的技術水平和管控能力相適應,與我國監管機制的完善程度相適應。應當指出,當前我國保險業的主要問題不是創新過度,而是創新不夠。對此,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保險創新,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創新的方向,使保險創新有利于提高保險業的服務能力和競爭能力,有利于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三,保險經營不能背離穩健經營的規律。保險業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長期穩健經營對保險公司和保險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從發達國家部分保險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來看,如果背離了穩健經營的規律,即使能夠取得短時間的收益,最終還是要付出巨大代價。對于我國保險業而言,應從制度上提高保險經營的風險管控能力,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和制衡機制,避免企業內部的錯誤激勵和經營上的短期行為。
第四,保險監管不能偏離防風險、促發展和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目標。這次金融危機擴散之快、蔓延之廣、危害之深,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金融監管對市場過于放任自流,未能及時發現和消除金融體系蘊藏的重大風險,對金融體系過度依靠衍生產品實現短期繁榮的發展模式也未能及時糾正。同時,金融監管對消費者利益保護不夠,一些金融產品在銷售中存在誤導和欺詐行為。我國的保險監管必須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把防風險、促發展和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作為根本目標。要綜合運用市場和政府兩種力量,一方面,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增強保險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發揮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監管制度,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更加完備的制度保障。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保險法》,并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在依法、科學、有效監管方面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