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妥善處理三對關系 促進銀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 17:52  《中國金融》

  商業銀行在積極支持“保增長”的過程中,應當妥善處理好“保增長”與“保銀行”、“保增長”與 “防風險”、“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關系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2008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巨大轉折,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把調控的首要任務轉變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果斷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優化了環境并指明了方向。我認為,在積極支持“保增長”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好以下三對關系,促進自身平穩健康發展。

  處理好“保增長”與“保銀行”的關系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深化的情況下,政府強調“保增長”,有助于切實防止經濟加速下滑。商業銀行作為全社會的信用中介,其經營狀況與國民經濟的運行態勢休戚相關、唇齒相依。例如,研究表明,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對GDP增長率的彈性為0.4左右。也就是說,如果GDP增速下降2.5個百分點,不良資產率將上升1%。而從我國的情況看,商業銀行在過去幾年資產質量不斷提升,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實體經濟持續活躍,企業效益不斷提升,貸款違約率下降,新增不良貸款較少。

  因此,在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政府實施“保增長”政策,有利于改善企業的資金流和償債能力,緩和銀行貸款質量向下遷徙的壓力。從銀行業的角度看,“保增長”就是“保銀行”。商業銀行對于這一點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看到“保增長”在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的同時,將為銀行的穩健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不能把“保增長”當成一個負擔,要積極主動地采取有力措施,在為“保增長”貢獻力量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平穩健康發展。

  近期的經濟金融運行數據也充分說明了“保增長”和“保銀行”的邏輯一致性。雖然我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仍不容過分樂觀,但近期一些先行指標顯示,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過去。例如,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四個月回升,3月份已經上升到52.4%,再次進入景氣空間,顯示制造業生產信心已經開始得到恢復。再如,存貨調整正在順利進行,企業對產品需求方面悲觀程度有所下降,而對原材料投資意愿有所增加。又如,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5%,較2008年第四季度23.1%的增速上升了3.4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出現顯著增長。

  我國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好兆頭,與商業銀行“保增長”的努力密切相關。配合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持續放大。在2008年12月份新增7718億元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新增貸款達到1.62萬億元的“天量”水平,2月份新增信貸數據也超過1萬億,3月份信貸增長仍處在很高水平。1~2月合計,對公中長期貸款新增8907億元,比2008年同期高出65%。在貸款持續高增長的推動下,M2增速也不斷攀升,為經濟的逐步恢復提供了良好的流動性支持。M1同比增速在1月份經歷短暫回落后開始恢復性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企業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有所恢復。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我國是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體系,因此銀行信貸增長是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增長速度的關鍵因素。實證分析證明,國內信貸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大約有1~3個季度的滯后期,而信貸增長對GDP的影響也有大約3個季度的滯后期。近期信貸的持續快速增長,對投資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顯著促進作用將從2009年第一季度中期開始,下半年投資增長將進一步加速。而GDP增長率將在信貸的推動作用下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有所回升,第三、第四季度有望實現進一步反彈。

  在積極“保增長”的同時,銀行業的業務發展也呈現了良好的態勢,原來比較悲觀的市場預期也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

  從資產質量看,據銀監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535億元,比年初下降6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比年初下降0.24個百分點。我們預計,在政府、企業、銀行等各方“保增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從而有助于改善企業發展的環境、提振企業發展的信心。因此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不會顯著惡化,特別是不良資產率甚至可能會繼續有所下降。此外,政府前期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如放寬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的呆賬核銷條件、簡化稅務部門審核金融機構呆賬核銷手續和程序、對銀行業中小企業貸款按增量給予適度的風險補償等等,也有助于商業銀行保持資產質量的基本穩定。

  從中間業務發展趨勢看,政府打出的“保增長”“組合拳”也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增長點。例如,債券承銷(擴大國債和中期票據發行規模)、IPO相關業務(適時推出創業板)、期貨結算業務(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財務顧問業務(對商業銀行放開并購貸款業務),等等。總體而言,今年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的格局。

  從銀行盈利前景看,在“保增長”的過程中,貸款增長持續提速,為商業銀行增加利息收入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基于上述考慮,近期不少證券分析機構調高了對銀行股的估值判斷和投資評級,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信心得以恢復。

  處理好“保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

  總體上看,“保增長”為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了一系列業務機遇。但由于經濟增長較過去明顯放緩、企業信心未完全恢復、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存在一定差異,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仍面臨不小的考驗。因此,銀行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的辨證關系,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工作。當前尤其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風險因素:

  中長期貸款的風險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已經超過50%,其中一些銀行更是高達60%以上。雖然近期商業銀行新增信貸中票據融資的比重較大,但從中期看,在“擴內需、保增長”的過程中,有理由認為銀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將有所上升。這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兩個方面的風險隱患。

  一是中長期貸款的信用風險。觀察近期對公中長期新增貸款的結構可以看到兩個顯著特點。從行業結構看,對公中長期貸款中的大部分投向了交通運輸和城市建設等領域。從區域結構看,對公中長期貸款中投向中西部的比重顯著提高。上述結構特征,既是商業銀行積極響應政府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商業銀行追求自身效益的內在要求。因為從貸款項目本身的情況看,與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我國基礎設施的缺口仍然較大、現金流較有保證。同時,上述貸款大都由各級政府所提供顯性或者隱性的擔保,在我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到3%、地方政府發債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銀行貸款的總體風險是基本可控的。但是具體到各個貸款項目,仍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對于非公益性項目,其市場前景如何、第一還款來源是否有保證?中長期貸款的期限設定、還款安排是否與項目的現金流相匹配?當地政府財政收支的狀況和趨勢如何?政府的擔保承諾是否能及時、足額兌現?等等。總之,對于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信貸資金是否跟進、何時跟進、跟進多少、期限多長,不能搞“一刀切”,而是應當按照商業運作的原則,進行自主分析和自主決策,力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避免一時的“盲動”、“冒進”給銀行的長期健康發展埋下隱患,最終將加重國家和股東的負擔。

  二是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進一步錯配的風險。2008年以來,受資本市場低迷、企業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存款定期化的態勢明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的問題。但應當看到,與貸款長期化的趨勢相比,存款定期化的趨勢更容易“反轉”。一旦經濟進一步復蘇、投資者信心增強,存款的平均期限會顯著縮短,而貸款平均期限的拉長是一個中長期趨勢。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應當著眼于未來、防患于未然,在大力支持“保增長”的同時,一方面要采取主動負債策略、適當增加長期負債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切實做好流動性監測、制定相關預案。

  票據融資的風險

  2008年11月以來,商業銀行票據融資增加較多,新增票據融資占商業銀行對公新增貸款的總量均在30%以上。其中2月份票據融資在對公新增貸款中的比重達到47%,繼2008年11月之后再創近年新高。票據融資持續大幅增加,有來自企業和銀行的合理驅動因素:首先,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市場化的貼現利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性貸款基準利率的降幅,企業出于降低融資成本的考慮,更多的使用票據融資替代短期貸款。其次,商業銀行在經濟走勢不夠明朗、資金面較為寬松、前期央票等其他投資工具發行量偏少的情況下,加大了發展風險較小但收益相對(超額準備)較高的票據融資的力度,以便以信貸投放的量彌補利差收窄對收益的影響。再次,票據融資期限短、流動性強,屬于“攻守兼備”的信貸業務品種,便于商業銀行在盡早“搶占規模”的同時,應對形勢和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

  但與此同時,票據融資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首先,部分票據是融資性票據,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貼現資金輾轉流入股市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其次,如果少數金融機構出于過于追求短期業績的考慮,盲目做大票據規模、疏于風險把控,還可能引發操作風險,甚至發生欺詐案件。因此,商業銀行在以票據融資的形式支持企業合理資金需求的同時,應當“標本兼治”、“堵疏結合”:一是要嚴格審查申請承兌企業的資信狀況,把好承兌關;二是要嚴格審查票據貼現的真實貿易背景,確保每一筆貼現都有對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避免融資性票據;三是嚴格內控程序、做好查詢工作,甄別票據真偽;四是關注關聯企業之間的票據業務及資金往來,避免變相地“以貸還貸”甚至“以貸收息”;五是要切實端正經營理念、不搞“以票攬存”;六是在系統內合理調配資金,優化聯合貸款的制度安排,提高全行資金的整體收益。

  利率市場化的風險

  年初以來,按揭貸款的定價政策發生重大變化。主要商業銀行原來享受8.5折利率的存量房貸客戶中,絕大部分均轉為享受7折優惠。商業銀行同期限的存款利率和按揭貸款優惠利率一度出現“倒掛”。據測算,這項房貸新政將使每家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減少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前瞻地看,我國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近期國務院有關文件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擴大貸款利率的下浮幅度。據粗略估算,存量貸款中大約有30%的比例采用的是基準利率下浮10%的標準,如果對上述貸款一次性全部適用30%的利率下浮幅度,那么會導致銀行業凈利潤總體水平下降10%左右。對此,商業銀行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相關的應對措施:一是要積極發展中間業務,繼續拓展綜合經營,切實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二是要避免過度依賴大型客戶、提高議價能力,并增加低息負債的沉淀量;三是要有針對性地實施差異化創新,以此創造超額收益;四是合理控制成本支出,以便在定價中占得先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