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失業率“數字打架” 不實數據會誤導決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近日,城鎮失業率五花八門的數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甚至引起了來自決策層的重視。
9.4%和4.6%從何而來
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08年12月16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攀升到了9.4%,已經超過了7%的國際警戒線;而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去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是4.2%。兩相比較,前后數據竟相差一倍。學界和民間更有“2009年預計中國失業率是14.2%”,“中國失業率嚴重失真,實際失業率已達到33%以上”等聽起來頗為驚心動魄的數字。
失業率數據為何相差如此之大?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說,主要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比較而言,城鎮調查失業率更接近現實失業情況。但截止目前,相關部門并沒有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的情況。
另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國家統計局從2005年底就已經開始就城鎮調查失業率進行試點,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7次失業調查,但至今沒有對外發布數據。目前國務院作為判斷經濟形勢決策的依據,依然采用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溫總理3月份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依此提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4.6%。
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說,國務院之所以一直采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登記失業率,主要是我國的“十一五”規劃是以登記失業率為考核目標的,如果再公布調查失業率,跟考核目標又對應不上。
據悉,國家統計局正跟有關部門協調,爭取在“十二五”規劃時期,城鎮調查失業率能夠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失業率”不能誤導決策層
9.4%,4.2%——兩個統計數據竟相差如此之大。
“測算方法不同,測算結果當然會有很大不同!敝袊鐣茖W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稱,目前政府采用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子是登記的城鎮失業人數,分母是城鎮從業的人數與登記失業人數之和。在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中,不包括使用的農村勞動力。而“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國際勞工組織通用的一個指標,是反映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中,符合失業條件的人數占全部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
據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國際上對調查城鎮失業率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包括年齡、求職意向等等,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判定為失業人員。比如,只要在過去的一周,曾經有過1小時的有報酬勞動,就不能算失業。而這個標準在中國肯定不行。
據記者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9.4%的調查失業數據,是結合中國國情,在調查方法、調查口徑方面,跟一般國家進行勞動力調查或者跟國際組織建議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在進行調查時沒有采用國際上通行的1小時作為標準,而是15個小時。
盡管如此,諸多學者依然對9.4%這個數據提出質疑。
“9.4%的失業率不太準,并不能代表全國的失業水平。因為此次調查的樣本不大,只在全國抽樣了幾千人,抽樣的地區也不全,因此得出的數據也不太準確。我國實際的失業率其實沒那么高,估計比登記失業率大概高1到2個點,大約是6%、7%左右。”張車偉副所長指出,調查失業率要經過科學的抽樣,一般要求在大量的、一定規模的樣本前提下才能開展調查。
事實上,學界對失業率統計的詬病由來已久。早在1999年—2001年,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1%、3.1%和3.6%,200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4%左右,最高的年份不過4.3%。這些數字,在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看來,并沒有真實地反映失業狀況。
“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4.2%,說老實話,是一個學者們不相信,國外研究機構不相信,群眾不相信,包括統計和勞動部門自己也可能不相信的一個指標。如果這一指標對于我們國家和民族,無關痛癢,那么怎樣統計都是無所謂。關鍵是這一指標太重要!敝芴煊陆淌诮邮堋吨袊洕芸凡稍L時表示,這個失業率指標,看上去比世界上許多國家就業狀況都好,但是卻使各級領導干部感覺不到百姓失業生活的壓力,使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在對控制物價、還是要促進就業進行決策時受到誤導,使群眾的失業艱難無法真實地向國家和社會表達。
“無論從什么方面講,這一統計指標實在是應當進行徹底改革了!”周天勇說。
“登記失業率”應該廢除?
據了解,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立登記失業制度,當時由于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稱為“待業登記”,所有的城鎮無業者都必須首先到政府勞動部門去登記,處于等待期的勞動者即登記為“待業”。
但是,隨著1994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我國勞動用工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政府不再統一分配和安置,企業和勞動者開始進行雙向選擇。于是,1994年將“待業登記”更名為“失業登記”。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概念也由此開始。
“由于登記失業率與領取失業救濟與低保補助密切相關,統計登記失業率更多的是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從社會保障的角度出發,對城鎮無業者提供幫助,跟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工作職能結合得更密切一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其實,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指標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以來是參加過失業保險的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前提條件,對登記失業人員尋求政府幫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推進,這一指標并不能完整地體現勞動力市場現狀,不足之處愈發明顯。
“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相比,調查失業率更接近實際的失業狀況,因此,應加快全口徑的調查失業率取代局部性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的步伐,否則,現在的失業數據很難成為領導經濟決策的依據!蹦暇├砉ご髮W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恢光平對記者說。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更為尖銳地提出,“建議國務院責成勞動和統計部門,廢除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研究統計指標和辦法,由垂直統計部門,或者中立的社會調查統計機構,對全社會失業率進行全面或者抽樣調查,形成較為客觀的宏觀經濟失業率指標,并按月向全社會發布!
隨著學者對“城鎮登記就業率”數據的質疑聲四起,官方也在相關場合提出這一數據并不完美。1月2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就“如何看待我國失業率統計”公開表示:“登記失業率在一定時間內,反映總體失業狀況的敏感程度不是很強。此外,有一部分失業人員沒有進行登記,這就可能不是很全面地反映狀況!
尹成基的言論是官方第一次對登記失業率的不足之處進行表態,這讓 “城鎮登記失業率”盡快退出歷史舞臺有了可能性。其實早在200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計算調查失業率。但4年多的時間過后,調查失業率仍未露出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