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9年2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權威聲音
統計局主動解讀:不能判定通縮
“2月份新增貸款仍然超過1萬億”
東方早報記者 姚偉
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速同時步入“負時代”已成事實,國家統計局、央行紛紛在第一時間解讀數據,試圖打消居民通縮預期。
昨日早間,就在發表2月份CPI和PPI數據的同時,國際統計局綜合司在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了題為《如何看待2月CPI和PPI的同比雙雙下降》的文章,對最新數據進行詳細解讀。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稱,本月CPI和PPI的雙下降,主要是受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顯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響,“不能就此判定出現了通貨緊縮”。
文章稱,大宗產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并帶動了中國主要生產資料價格下降較多。
而“特殊性因素”則是指,去年2月份的春節因素和冰雪災害因素導致當月CPI創下8.7%的高基數,由此,“僅僅因為去年同月基數高的影響,2月份CPI同比將下降2.5%左右”。
文章還援引統計局相關人士的話解釋,通貨緊縮,顧名思義就是由于市場貨幣供應量不足引起的價格水平的下降。但從中國的情況看,當前市場貨幣供應量充裕,貸款大量增加,并不存在通貨不足的問題。
“從初步數據看,2月份新增貸款仍超過1萬億元。”統計局的文章透露。而今年1月份,新增貸款1.6萬億元,創下最高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關于通縮的激辯,與去年上半年各界爭論通脹時的情形頗為相似,其時各界亦分為“由國際商品價格大幅攀升引起的非典型通脹”和“有需求過大引起的全面通脹”兩派。
“所謂‘非典型’和‘典型’,簡單地理解,無非是看從供給的角度還是從需求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一位分析師昨日解釋。而多位分析師則指出,“即使CPI只是暫時下降,也可能令政策制訂者憂心忡忡。”當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盡全力打消通縮預期。
顯見的事實是,與通脹時期的情況剛好相反,一旦居民存有通縮預期,將會更加捂緊錢袋、推遲消費,這對于亟需依靠內需提振的中國經濟“肯定不會是個好消息”。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蘇寧昨日指出,將在適當時機適度調整準備金率、基本利率及運用市場公開操作手段。他相信,物價水平在最近幾個月內會低一點,但會逐步回升。
學者觀點
余永定:貨幣政策目前是該慎重
東方早報記者 羅晟 發自北京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昨天對早報記者表示,目前出臺的財政刺激政策將幫助中國走出通縮壓力。他認為,考慮到自去年以來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全球范圍內的需求不足,中國出現物價負增長并不奇怪。
這位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還認為,中國的金融形勢與美、歐、日有很大不同,央行目前在貨幣政策上的慎重態度是正確的。
一般認為,央行如認定通縮,將不惜一切代價降息,刺激需求。但眼下,即便外界呼聲甚高,央行對降息的態度仍可概括為“觀望”二字。
余永定強調,中國不會陷入費舍意義上的通貨緊縮,即企業通過降價傾銷商品,進而導致物價水平下跌。
美國經濟學家費舍基于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狀況,于1933年提出了“債務型通貨緊縮”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在經濟處于繁榮階段時,企業家為追求利潤,會“過度負債”;當經濟不景氣時,企業家為了清償負債,會降價傾銷商品,進而導致物價水平下跌,這也就是傳統定義的“通貨緊縮”。
余永定說:“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是健康的,隨著中國財政刺激政策逐漸發揮作用,中國國內總需求將會逐漸增加。”
港股觀察
先做空后補倉 對沖基金秒殺匯豐?
東方早報記者 姚偉 綜合報道
匯豐控股這頭港人眼中的“大笨象”最近無疑是港股焦點中的焦點。
“供唔供(愿不愿意配股)?”這個問題,是當前香港最熱門的討論題目,不但網上討論區、報章上的專家答問,甚至打完球后在體育館更衣室內,都能聽到有匯豐控股小股東在各抒己見。
9日,作為港股第一權重的匯豐控股低開低走,在收盤前“競價時段”,數秒內暴跌近5港元,以跌24.14%收盤。當天,匯豐控股直接拉低恒生指數達數百點之巨。香港證監會當即決定調查此事。
匯豐控股昨日下午3點在香港召開記者會,就此前一日股價暴跌做出回應。
匯豐控股稱,前日股價在收盤競價時段大跌屬于技術因素,并不是恐慌性拋售,股價波動不排除是對沖基金和莊家活動所致。匯豐控股預計周三還會波動,投資者應該注意風險。
昨日匯豐股價大漲13.94%,報收37.6港元,轉而帶動港股大漲超300點。
但不少港股市場人士仍然相信,匯豐控股于上周一推出的177億美元天量融資計劃才是股價暴跌的罪魁禍首,因為一些大機構可以先做空股份,待低價時再次買入,從而騰出資金配股。
根據既定計劃,本周四(12日)為匯豐的除權日,在周三或之前買入匯豐股份的投資者可獲得供配股權,按12:5的比例、以28港元的價格配股。
匯控集團執行董事兼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昨日指出,由于配股計劃已獲包銷,因此即便跌破28港元,集團也不會更改配股計劃,“相信對匯豐具忠誠性的股東已準備好配股”。
根據香港一項最新的調查,持有匯豐控股的受訪投資者,有七成愿意配股。不過,近日香港不少報紙卻紛紛發表社論,提醒匯豐控股的“粉絲”們注意全球化后的匯豐可能存在的風險,“不能憑感情用事”。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