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9年2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東方早報記者 姚偉 實習生 徐一冉
“一個是六年新低,一個是十年新低”,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數據充分印證了中國面臨的通縮壓力。
根據數據,2月份CPI同比下降1.6%,PPI同比則下降4.5%。即便忽略春節因素,即將前兩個月數據合并看待,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3.9%,跌勢仍然明顯。
簡單地理解,CPI代表著消費品價格,即百姓生活成本的高低;PPI代表著原材料價格,即企業生產成本的高低。若CPI持續兩季下跌往往意味著經濟陷入通縮。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官方力陳我國尚未真正進入通縮的同時,似乎不少的學者也愿意相信,積極的政策刺激能夠讓我國經濟熬過最危險的6個月,中國不會進入“通縮時代”。
肉價、油價拉低“物價”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下降1.6%,成為自2003年1月來的首次負增長。
如果看分項數據,2月CPI迅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下滑。由于春節因素消失和去年基數較高,2月食品CPI轉為負增長,同比下降1.9%,嚴重拖累了CPI數據。
更具體地說,肉類價格回落較為明顯,拉動食品價格下跌的作用最大。2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8.9%,跌幅較上月增加5.6個百分點。
不過,在專家學者看來,非食品CPI的下降更值得警惕。因為與食物相比,非食品價格的下降更能證明內部需求的放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月份非食品CPI同比下降1.2%。繼上月之后,非食品CPI再次出現負增長,并且降幅增加0.6個百分點。
至于已經持續下降3個月的PPI數據,本月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下降了4.5%。這也是該數據自1999年以來的新低。
這并不難想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2月份原油出廠價格同比降幅竟高達56.3%,跌幅較上月繼續增加。
“扛過最危險的六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國家統計局于昨日發布數據之前,便多有專家學者根據預期的數據討論中國經濟是否已進入通縮時代。
但隨著官方頻頻“發聲”解讀數據,越來越多的觀點傾向認為中國經濟尚未進入通縮,因為——按照最狹義的概念,物價持續下降6個月才能稱得上真正進入通縮。
而綜觀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評論,如果從6個月這個時間段來考量,似乎不少的專家都認為,“我們扛過這段時間沒有問題”。
一個最為明顯的事實是,此前國家出臺的4萬億元投資項目準備期已臨近尾聲,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蘇寧昨日表示,“隨著政策的落實,將逐步影響到實體經濟,下半年經濟會有一個明顯起色。”
而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在CPI的目標設定上也為下一步政策預留了充分空間,不少學者都相信,如有必要國家可以進一步增加投資,譬如此前盛傳的“8萬億”。
“假設今年財政赤字增加到GDP的5%(目前尚不到3%),政府公共債務占到GDP的80%,中國政府有足夠能力將這樣的政策至少維持十年。”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進一步向早報記者表示。
價改或適時啟動
有意思的是,就在昨日市場還普遍沉寂在通縮擔憂的陰霾下,卻有學者提醒中期即將遇到的通脹反彈。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主管李晶昨日發表報告提醒:近期貨幣供應急增,可能轉化為較高的通脹。她同時指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方案及龐大的流動性如果能使經濟復蘇,將可能重新推動通脹。
事實上,隨著國家放松貨幣政策,銀行新增貸款在過去的兩個月內激增了近2.7萬億。目前市場還普遍預期,隨著CPI進入負值,央行或將不可避免地降息,這也將進一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不過,正如海通證券宏觀研究部經理、首席分析師陳露所說,“通貨緊縮是比通貨膨脹更難對付的幽靈”,短期內政府將精力置于防范通縮恐怕仍是毋庸置疑。
“東西便宜了表面上看是好事,但物價持續下跌表明社會消費信心不足,企業庫存增加、不敢追加投資,就會導致經濟增速下滑、就業崗位減少。” 陳露說。
上海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胡月曉強調,不排除政府通過資源稅改革及公用服務業產品,如水價電價調整,來抑制CPI的下滑。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