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
本刊記者 孫芙蓉
記者:首先請您分析一下全球范圍內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波及情況。
莊健: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世界若干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已步入衰退周期。在經濟學上,連續兩個多季度負增長,就是經濟衰退。根據新近公布的數據,現在歐洲、日本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美國則已經持續了近四個季度。歐盟、美國、日本世界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負增長,這在歷史上還沒有先例。新興市場經濟也未能幸免于難。中國香港地區繼新西蘭和新加坡之后,成為亞太區第三個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新興經濟體。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就是當今世界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會發展成經濟蕭條或者經濟危機。
記者: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判斷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莊健:如果說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影響有限的話,其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已越來越明顯。從近期公布的若干國內統計數據看,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全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明顯的下行周期。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10月,我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為94.7,比前一個月下降了10.6,是2002年10月以來預警指數最低的一個月。從外貿出口方面看,雖然用美元計算的中國出口總額增長速度依然不低(20%左右),但如果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考慮進去,以及把進出口價格上升的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我們的實際出口用集裝箱來衡量,現在是個位數增長。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近期都出現大幅貶值。由于中國企業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大都用美元結算,本國貨幣貶值,意味著這些國家的貿易商必須支付更多貨款才能提貨,這直接導致大量中國商品(主要是文具、玩具、燈具)被迫滯留碼頭,有的甚至被運回中國。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2008年年初以來首次負增長。
從國內需求角度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2008年10月,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2.4,和9月相比下降了1個百分點。此外,消費者預期指數和滿意度指數分別為94.2和89.8,也都呈下滑趨勢。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創歷史最大跌幅。
從生產角度看,2008年10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8.2%,如排除季節因素影響,已創2001年以來的新低。2008年10月份發電量出現10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比下降4%。主要重工業產品(如鋼鐵等)產量創歷史最大跌幅。與此同時,由于企業利潤下滑,產能過剩壓力加大,大批中小企業歇業甚至倒閉。財政收入出現1996年以來首次負增長。2008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了33.3%,但到2008年9月份就只剩下3.1%,其中中央財政還首次出現了負增長。10月份,中央、地方加在一起負增長0.3%。出現這么大面積的財政收入負增長,在改革開放以來是很少有的。
對中國經濟來講,可以說是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的外來沖擊,而且這個沖擊已大大超出預期。從近期走勢上看2009年全年中國經濟都會面臨嚴重的下行趨勢。“保8”已成為今后兩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
記者:您怎樣看待“保增長”的問題,它與就業以及社會穩定是怎樣的關系?
莊健:簡而言之,保增長就是保就業,而保就業就是保社會穩定。其實,8%的GDP增長在很多國家看來是求之不得的,但是對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中國而言,則可能意味著嚴重的經濟和政治風險。低于8%的經濟增長,可能導致大量企業陷入困境,乃至破產,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難免就要大量裁員,造成失業率上升。一旦大面積的失業現象出現,就會威脅到社會穩定。
企業現有的崗位流失嚴重,企業的用工需求出現下滑。8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信息調查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用工需求下降了5.5%,這也是多年來在第三季度持續增長用工需求情況下第一次出現的下滑。
分析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2.3個百分點中,有1.2個百分點來自出口減速。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對就業帶來不利影響。
大量吸納就業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速也呈回落態勢。2008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8714億元,增長10.3%,回落2.4個百分點。與此相應的,金融業、房地產等行業招聘行情萎靡。
房地產行業景氣下滑也大量減少工作崗位,特別是對農民工的影響更大。因為建筑業是勞動密集行業,而且建筑業就業的門檻低,小學沒畢業也能上崗。
盡管高增長并不必然保證高就業,但在目前經濟結構條件下,經濟速度下滑的直接后果就是就業壓力增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表明,目前,每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約2400萬人,而9-10%左右的經濟增長只能保障新增1000萬個就業崗位。低于8%的經濟增長,就意味著超過1400萬人找不到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保增長就是為了保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