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回到農村,我想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不論以后會怎樣,當和別人談起的時候,我會很自豪的,因為我在村里干過,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我的父老鄉親’……”
2008年12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講話指出,大學生“村官”是加強中共基層組織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黨政機關培養和儲備來自工農一線后備人才的重要來源。
大學生就業難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預計2009年,將會突破600萬人。而與此同時,正在快速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城鎮化的中國廣大農村地區,隨著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轉移,眾多村級組織后繼乏人,急需各種技術與管理人才。
從1995年江蘇省率先招聘大學畢業生擔任農村基層干部開始,大學生當“村官”的探索陸續在全國28個省區市啟動。經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從2008年開始,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
25歲的楊俊森,現任安徽省歙縣深渡鎮綿潭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被評為2008年“十佳大學生村官”。12月22日,與習近平副主席面對面交流“村官”感受時,他牢牢記住了32個字:
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勇于開拓,大膽實踐;尊重農民,心系群眾。
“村官”初體驗
1983年7月,楊俊森出生于安徽霍邱縣。因為自幼生長在農村,楊俊森對農村的事務非常熟悉,也喜愛和農業有關的知識。2002年9月,楊俊森考入安徽科技學院,學習園藝教育專業。在學校里,結合專業課的內容,老師時常指導他和同學們親自到田間地頭動手操作,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2005年初,學校與鳳陽縣共同開展村官掛職活動,有了一定的農業生產管理知識的楊俊森積極報名,于 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間,被聘用為鳳陽縣大廟鎮三楊村村科技副主任。
三楊村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油菜、小麥等農作物為主。到村之后,“村官們”先是了解情況,熟悉村里的環境,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給村民做技術指導和服務,深受村民的歡迎:
“記得當時我們到一家農戶的田頭,村民們正在插秧,秧田里面有碗口大小的一塊秧苗卷葉枯黃,我下到秧田里面查看,發現由于當時氣溫較低,秧苗得了生理性立枯病,便告訴這位村民立即施用‘敵克松’藥物進行防治,并詳細說明了用藥濃度與時間。”
為村民解決技術問題之外,楊俊森等“村官”們還時常走訪農戶,了解基層民眾生活狀況,為他們解決現實問題。三楊村有一位農戶,妻子和小孩都常年臥病在床,家庭經濟狀況十分困難,在走訪中了解情況后,村官們及時把情況上報到鎮里,給該戶爭取到了“扶貧戶”資助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