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隨著中國平安收購比利時富通集團部分股權出現巨虧、中鋁力拓英國上市公司約12%的股份巨虧等事件頻頻出現,在當前金融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對央企的投資監管也變得格外嚴格。
繼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1月5日對一些中央企業的投資沖動提出警告,表示將從2010年開始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以引導企業規范投資行為后;1月8日,國資委網站在顯要位置再次刊發國資委副主任李偉于2006年在地方國資委負責人研討班專題講座上所作的“國有企業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管理”的講座,以提示那些對金融衍生產品這一新型金融工具缺乏深入了解和必要專業知識,置高風險而不顧貿然行事,結果招致巨額損失、教訓慘痛的一些企業。
一位國資研究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認為,因為過去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亂投資、亂擔保現象比較多,國資委從成立時就特別提請中央企業注意投資風險,尤其是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國資委如何監管中央企業投資,以更好地控制和規避風險,更成為當下的一項重要工作。
國資委嚴控央企投資
三日內針對央企投資沖動連續預警,自國資委成立以來,并不多見。
“現在整個經濟形勢還處于進一步下跌通道,而且短期內沒有扭轉局面的可能,目前形勢下,投資的風險大于機遇。在這種情況下,國資委為了中央企業財產的安全,避免中央企業在盲目投資中出現過大的風險,才反復提出預警,這也是出于出資人的職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有不少企業投資出現巨額損失的案例并不少見,其中不乏央企。
中國平安(601318.SH)自2007年底收購比利時富通集團部分股權以來,富通的股價已下跌超過96%,導致中國平安截至2008年底238億元投資只剩下7.49億,已虧損231.25億。
中國鋁業(601600.SH,2600.HK)母公司中國鋁業集團于2008年1月的最后一天,在倫敦股市收市后的5小時內,通過場外收購的方式,聯合美國鋁業出價140.5億美元,閃電般地收購了力拓英國上市公司約12%的股份,約占力拓整個集團總股份的9%。收購價為每股60英鎊,中國鋁業集團也由此成為力拓這一全球第三大礦產資源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這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也是迄今為止全球交易金額最大的股票交易項目。
然而力拓股價在受到并購和中鋁買入的刺激短暫沖高到70英鎊/股后,便隨著國際鋼鐵市場行情一路下行,近日已經跌至20英鎊/股左右。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面對金融危機,做好風險防范,實現穩健經營成為中央企業今年的重要任務。”一位國資研究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基于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國資委提出嚴控投資的戰略是適時的,也是非常正確的。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