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王曉慧
新醫改即將浮出水面,其中的“基本藥物制度”成為藥企爭議最大的焦點,它給藥企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更多的焦慮,尚不得而知。
“不要碰醫藥板塊了,醫改會擠壓藥企利潤,對藥企不利。”在證券交易大廳,連年過六旬的老太太都在傳播這樣的訊息。新醫改對藥企真的那么可怕嗎?
自1985年開始,醫改的多套方案先后登場,卻在實踐中難得人心。如今,萬眾矚目的新醫改方案又一次拉開大幕,其中,“基本藥物制度”成為醫改意見中藥企爭議最大的焦點,什么是基本藥物制度?為什么會引起藥企如此大的反應?
藥企與高藥價無關
一提到醫改,就會涉及降低藥品價格的問題。簡單歷數,近十年來,全國性的藥品大規模降價已經進行了20多次,但是,似乎每次都收效甚微。
“如果不從‘以藥養醫’的根本問題上下手,即便藥品再降價,也不會有很大成效。”一藥企負責人無奈地告訴《新財經》記者。
據記者了解,在我國公立醫院的支出中,政府投入的比例僅占7%。甚至有些規模稍小的三甲醫院,這部分比例只有3%。剩余的支出只能靠醫院自行解決。如此一來,通過藥品價格提成收入,彌補醫院支出不足,是國內公立醫院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而導致了藥價居高不下的現象。目前,我國80%的藥品均是通過醫生開處方,由醫院直接銷售的。
除此之外,藥品中間環節的費用也是公開的秘密。
想必大家都還記得轟動全國的“齊二假藥案”。這個案子不光揭露了假藥案的黑幕,同時也披露了高價藥是如何在流通環節中產生的。當時被曝光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齊二藥只以5元的出廠價賣出,經過幾次轉手,最后賣給消費者的價格為46.1元。其中,獲利最多的一個環節是藥品批發商,他以5元拿貨,以33.84元的價格賣出,利潤率達577%,而藥企的利潤只有5%。
這樣的結果多少有些令人吃驚,作為醫藥流通鏈條上的重要一環,藥企卻并未分得高藥價的一杯羹。所以,當醫療改革、藥品降價、藥品規范、反商業賄賂的板子打到藥企身上的時候,他們一再叫屈,“如果再擠壓,那就不是擠壓我們的利潤,而是血。”
如今,新醫改中出現了讓藥企驚心動魄的“基本藥物制度”,這讓藥企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受。對藥企來講,這究竟是福、是禍?
按照公開的說法,基本藥物制度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定點生產、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使用。所謂基本藥物目錄,是國家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并參照國際經驗,確定的藥物通用名目錄。由于這類藥物價格便宜,并且大部分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因此,很多藥企都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納入這個目錄,尤其是新醫改實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