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為應對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財政政策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不過,與1998年那一輪財政政策主要依靠擴大財政支出所不同的是,本輪中國為刺激經濟增長而給出的財政政策將是“加減法”并舉———一方面擴大投資,另一方面減少稅負。
專家表示,當經濟進入下行階段,前景很不確定時,預期悲觀,即使貨幣政策放松,作用也相當有限。相對而言,在中國宏觀經濟的格局中,政府應該考慮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恢復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國家直接投資是一個方面,在企業界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減稅也是較適宜的財政政策,包括各種企業稅收和個人所得稅等,運用得當,既可以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費負擔,成為刺激內需的重要手段,又可以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結構性減稅”首次被提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我國將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點領域和重點建設領域,支持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并實行結構性減稅,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此外,財政還將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先進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始自2004年的稅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減稅,但“結構性減稅”一詞卻是首次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安體富教授對此解讀表示,所謂結構性減稅是從總量上看,稅負有增有減,“不是所有稅種都減稅,而是主要稅種要減稅,有些稅種是要增加稅收的”,但總量上是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