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的貿易順差只占GDP的5%。中國當然是出口導向型,出口量很大,但是影響GDP的不是出口,而是出口減去進口的結果。此外,這十多年來,我們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比較平穩。
上一次(1998年)我們用掉了3萬億,但是它到底拉動了多少GDP并不清楚,目前沒有這方面的統計和研究。現在4萬億花下去,是否能真正地保持景氣也是不確定的,但比如擠占效應等是一定的,這兩年錢花出去了,后兩年國家的負擔就要加重,以后要過緊日子。
《21世紀》:目前是中國經濟轉型、企業升級的良機么?
張軍:對,目前這種經濟形式下,是實現增長方式轉變最好的時候,退潮的時候才能看清楚哪些企業能活下去。
現在我們在談論4萬億帶來的機會的時候,我覺得不能覆蓋那些沒有效率的、需要關掉的企業,產業結構調整還是要繼續。結構性矛盾是需要解決的,這將在中長期帶來更好的效果。現在經濟形勢并沒有惡化到需要放棄中長期改革的狀態。
而如果真的是刺激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的話,等于說把中國這幾年在轉變增長方式方面積累的成果都退回去了。
《21世紀》:會引起一些經濟體制的改革嗎?
張軍:4萬億的盤子會對我們的融資有什么影響?我們的預算法中,地方政府不可以通過市場直接融資。現在有沒可能借機解決地方政府融資的問題,比如說修改相關法律,允許地方在特定的時期發債,這方面還不透明、不確定。換句話說,現在是政策走在法律前面。在刺激經濟的背景下,我們有沒有想過如何把這個制度理順?
此外,你怎么監督這些項目?傳統的做法,一花錢,中央就派工作組下去查,這種做法既沒效率,又帶來不公平。需要制度上解決問題。
你現在急著要今年要花這個錢,明年花那個錢,但很多方案都不是一年兩年可以想明白的。中國要中長期地解決醫療、教育問題,都要有長的論證過程。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能輕易去花這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