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涉及發改委、財政部和兩大石油集團三方博弈
國內油價下調眾目期待,對于國內油價為何遲遲不降,業內存在多種看法。有專家認為,國內油價漲跌不是一件易事,涉及到發改委、財政部和兩大石油集團三方的博弈,發改委是定價部門,財政部是暴利稅制定方和煉廠補貼方,而兩大石油集團是直接的利益方,三者之間博弈令油價調整顯得復雜。
看法一升久降急煉廠虧損難填
有專家估計,油價久久不降,是三方考慮到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集團的虧損平衡問題。國際原油價格從去年7月份的70美元/桶開始新一輪上漲,到今年7月左右上升到147.27美元/桶的最高點,上漲時間歷時一年左右,此期間,雖然國內油價兩度調整但并未到位,國家財政對煉廠的補貼也難以完全彌補兩大石油集團煉廠的損失。而今年7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雖然大跌了六成多,但國內煉廠煉油仍只煉到8、9月份的原油,煉廠賺錢效應未完全顯現。
看法二兩大石油集團暫不愿接軌
“在國際油價高企時,兩大石油集團希望與國際接軌的積極性較高,因為接軌后它們可賺更多錢,但國際油價低迷時,它們當然希望越遲接軌越好,國內油價不降,它們利潤就更高。”另有專家稱。
看法三國家已無力補貼
中石化煉廠一位人士表示,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國有大企業,國家也不希望它們虧損,國內石油公司虧損、國際競爭力下降對國家沒有好處。如果說以往國家還有錢補貼兩大石油集團的話,經歷了“5·12”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嘯后的政府已無力對中石油、中石化進行補貼,這種情況下,國家就會權衡推遲成品油零售價下調的時間,減輕近年來兩大石油集團的虧損。
本報記者 蘇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