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全面拯救樓市方案出臺 > 正文
本報記者專訪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
在近期國家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的政策中,多次出現“首次購買”“自住型”“90平方米以下”等字眼,不難看出國家在依靠住房拉動內需的時候更多的是面向保障住房。而保障住房政策出臺后對房地產市場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本報記者專訪了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
保障性住房將改寫樓市格局
“住宅市場在從前主要是商品住宅,”潘石屹表示,“而現在增加了許多保障房,例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以北京為例,去年保障房用地規劃建筑面積是650萬平方米,今年這個數字是760萬,相當于每年面向市場推出10萬套保障房,而北京去年所有一手房的成交是14.9萬套。因此保障住房對住宅市場將是一個巨大沖擊,市場格局要重新改寫。”
潘石屹分析,住宅房地產市場格局出現這樣的變化,對住宅開發商來說其市場空間在縮小。而當前住宅市場格局的調整到底進行到什么階段?潘石屹稱“目前是市場格局調整的陣痛期”。
住宅開發商應兩年前作調整
如果住宅市場格局發生改變,住宅開發商又該如何應對?對此潘石屹表示,“房地產商要適應這種市場格局的變化,不能適應的就會淘汰出局。”他指出:在目前房地產大形勢下,地產商做選擇是很困難的事,
“因為住宅,尤其是緊靠保障房的住宅,降價可能是選擇之一。但經濟適用房的地價是零,開發商的地價卻是通過“招拍”掛來的,二者的成本就不在一個水平上,“并且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明顯無誤地傳遞著一個信號:幫助低收入人群解決住房問題。每一條政策背后都重復著這個信號,可見政府的重視程度。所以,房地產商早就應該在兩年前做出公司的戰略調整。”潘石屹頗有些為住宅地產商遺憾的意味。
保障性住房應由政府財政部出錢
談及新政對國民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潘石屹告訴記者:政策向保障性住房傾斜在短期一定會對經濟有拉動作用。但是他認為中國要吸取美國次貸的經濟教訓,把保障性住房和市場分開,保障性住房應由政府的財政部出錢建。
潘石屹進一步解釋,地方政府沒有這么大的財力獨立完成如此巨大的保障房計劃,所以不可能走當年新加坡由政府建造住房的路子,只能借助市場、房地產商和銀行的力量,然而這又走上了美國成立的“兩房”用降低首付款和利息的辦法解決低收入人住房問題的方法。這樣做的惡果是把這部分貸款的風險不斷放大,釀成了次貸危機。
“因此實踐證明,最好辦法是由財政部直接去解決,把這種福利房、保障房與市場分開”。潘石屹表示。
成交量不可能再跌
就在上周潘石屹接受采訪時表示,房地產住宅市場的救市情況可以用“V、U、L”三個字母描述:在今年年初出現成交量下滑苗頭時政府馬上減息,增加按揭貸款成數,或者采用減稅,房地產市場馬上就可以恢復,是“V”的形狀;在奧運之前救市則會出現“U”的形態;進入四季度,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呈“L”形態,即出現繼續下跌直至拐點形狀,而恢復時間更加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