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寨村開啟的村民自治,與包產到戶、鄉鎮企業一起,被譽為中國農民的三大歷史性創造
在廣西宜州市屏南鄉合寨村果作屯,一棵百年大樟樹至今蓊蓊郁郁。28年前,正是在這棵樹下,村民們自發民主選舉產生了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由此農民開始“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揭開了我國基層民主政治的全新一頁。
不經意之間開創歷史
回憶起這段歷史,合寨村第一任村委會主任韋煥能對本刊記者連說“沒想到”,在不少村民的眼里,當年的選舉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合寨村位于宜州市、忻城縣、柳江縣三市(縣)交界處的大石山區,1980年時當地已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隨著分田到戶,原先生產隊的凝聚力和約束力逐漸減弱,隊干部對日益嚴重的賭博、偷盜、亂砍濫伐集體山林等現象束手無策。
韋煥能當時是合寨大隊果作生產隊隊長,同時也是黨小組長。他回憶說:“大伙在村頭的大樟樹下七嘴八舌地議論,有人說‘大隊的人連集體的林子都看不過來,哪有時間管我們的事呢?’‘快插田了,合伙用的水渠總該修一修,需要一個管事的組織?’大家議論后覺得,需要有一個名義、有人牽頭去辦,當時大隊叫管委會,我們就叫個村委會,這個稱呼既符合村里實際,又符合我們的身份! 但另一個問題是:過去生產隊隊長是大隊任命的,現在如何產生村委會,怎樣來確定管事的人呢?韋煥能說:“沒有人來任命,誰也不能站出來說自己來領導吧。最后大伙一合計,每戶派1人選舉出村委會,依得票多少來確定在村委會中的職務。
1980年1月25日,果作屯舉行民主選舉,當時沒有指定候選人,每名代表在一張兩指寬的紙條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出納員一名、會計員一名。韋煥能說:“那天有85人參加選舉,我得了全票,根據群眾意見讓我當主任。”
果作屯搞村民自治最初的目的側重于治安聯防,意圖簡單但效果卻明顯,也就在同一年,整個合寨大隊各屯紛紛效仿選舉成立村民委員會。1984年撤社建鄉后合寨大隊成立了村委會,韋煥能當選首任村委會主任,原來各自然屯設立的村委會改為村民小組。如今提起“村民自治第一村”,都以現在的合寨村委會作為統一的稱謂。
“草根民主”下的“制度慣性”
當年果作屯群眾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但究竟怎么去管?當時很多人都意識到必須建立一套管理制度,村務管理才能有所依據。當時的村委會集合群眾智慧,討論產生了“村規民約”和“封山公約”,每家每戶派出代表按手印后上墻公布實施。
在合寨村頗具特色的陳列室,本刊記者看到了原始的果作屯“村規民約”,這是一份三頁紙的手寫稿,雖然不算完備卻讓人感到它的分量,其中內容包括:嚴禁賭博;不準在路邊、田邊、井邊挖鴨蟲;不準盜竊;不準在河流上游洗衣、洗頭梳發;經常沖碼頭保護清潔,等等;此外還有針對亂砍濫伐制定的“封山公約”。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勇說,果作村委會是迄今發現的全國第一個有正式記錄為依據的村委會。這一組織一開始就體現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自治的性質,體現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精神。